《汉语大词典》“阁”的释义及相关问题

2020-11-18 08:33袁振超王东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大词典谓之

袁振超 王东明

(1.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一、《汉语大词典》多义词“阁”的义项层次

“阁”是一个兼类词,有名词和动词两种性质。以《汉语大词典》为例,词典“阁”词目下设13个义项。最后一个义项是词的特殊用法,释义为[13]见“阁阁”。兼类义项的情况是:动词义项5个,在此使用原标号列示如下:“④指建阁⑨架起,支撑⑩安放[11]搁置;停缀[12]含着,不使流下。”[1]16914名词义项7个,也就是上述之外的部分。依据名词词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推知,各名词义由“阁”的本义分化而来,其间脉络可以借助词典释义得到再现。

从《汉语大词典》“阁”的名词义项中可见探析词义引申的脉络。图示如下:

这些名词义项呈三层分布式样,从上到下,第一层是“①搁置食物等的厨柜”,释义核心词语是“厨柜”,也即引申序列的起点意义;第二层集中了多个相关的义项,释义核心词语②中的“道”和③⑤⑥⑧所言的“楼、室、房”;第三层是⑦,释义核心词语是“官署名、内阁。”“阁”的动词义项也顺应名词义项的层次分布。动词意义“建阁”与“楼阁”在同一层次,“架起,支撑”、“安放”、“搁置;停缀”、“含着,不使流下”似乎是与名词义项“搁置食物等的厨柜”在同一层次。

三层分布彰显了三个疑问,其一,“阁”属“门”部,词典解释其基本义为“厨柜”,可是,“厨柜”与“门”的关系很不直接,要问,“阁”为什么指“厨柜”?这个解释是不是有错?其二,第二层的多个义项中,“②栈道;复道”明显是与同层次另四项的意义不同类的,它是如何从“厨柜”义引申来的?其三,第三层义项“⑦古代中央官署名、内阁之略称”与第二层词义不同,与第一层意义就更远,它是不是有理据地用作了对“楼、室、房”的称名?如果是这种情况,它的引申路径是什么?

二、“官署”等义来自形近字“閤”① 阁、閤读音、字形极近。阁,古落切,见母铎部。閤,古沓切,见母缉部。二者同属门部,“阁”的声符“各”甲骨文字形作李冬鸽[4]引用徐中舒文,指出:“或凵象古之居穴,以足向居穴会来格之意。”[5]“阁”本义中“使物止”的特征也是来源于此。“閤”的声符“合”甲骨文字形作,上边是锥形器的盖儿,下边是圆形的器。阁、閤读音、字形方面的相似是二者互讹的原因之一。

《说文·门部》:“閣(阁),所以止扉者。从门,各,意兼声。”徐曰,按:杙长者谓之阁,所以止扉。即今云门颊,扇所附着也。徐氏注或自《尔雅》。《释宫》:樴谓之杙,在墙者谓之楎,在地者谓之臬,大者谓之栱,长者谓之阁。明代张自烈《正字通》亦引《尔雅》。

清代段玉裁下按语:“阁本训直橜所以扞格者,引申之横者可以庋物亦曰阁。”

据此,“阁”从本训“固定门扇之物”也即“止门的长橛”引申指“搁置物品的板架”。人们用板架铺构成平面的栈道或立体的楼室,显示出“阁”从“止门之物”到“板架”再到“栈道、楼室”的引申轨迹。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第⑦个义项的产生理据。如果说从“楼室”进一步发展出了“古代中央官署名、内阁之略称”这一用法,相对于整个引申轨迹来说总是显得牵强。

考察古代训诂材料可以发现,与它字形相似的“閤”影响了“阁”的意义使用。

《说文·门部》:閤,门旁户也。段注引《尔雅·释宫》注并下按语来解释,如下:

《尔雅·释宫》:“小闺谓之閤。”按汉人所谓閤者,皆门旁户也,皆于正门之外为之。《前书注》曰:“闺閤,内中小门也。”《公孙弘传》:“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师古云:“閤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官属也。”亦有云南閤者,如许冲云臣父故大蔚南閤祭酒是也;有云西閤者,如晋书卫玠为太傅西閤祭酒是也。唐时不临前殿,御便殿,谓之入閤。谓立仗于前殿,唤仗,则自东西閤入也。凡上书于达官曰閤下,犹言执事也,今人乃讹为阁下。[2]

分析《说文》与段注,“閤”为“户”,而位置信息突出,閤:门旁户,于正门之外为之。文献中组合使用的词语如“东閤、南閤/南閤祭酒、西閤/西閤祭酒”可为证明,为此也就有“入閤,自……閤入”的说法。②段玉裁说“閤”之“小”,源自《尔雅·释宫》“小闺谓之閤”。《说文·门部》:闺,特立之户,上圆下方,有似圭。段注引《尔雅》,未更作新解。《释宫》: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阁。衖门谓之闳。另又《说文·户部》:户,护也。半门曰户。)《尔雅》释“闱、闺、阁、闳”皆为“宫中之门”,“闳”是“里中道”,同“巷”,可以推议{闱>闺>阁>闳}。语料显示,析言“閤”比“闺”小,浑言则“闺閤”同称,皆指“内中小门”。但这个意义不用“阁”。“閤下”是“上书于达官”时对达官的尊称,用法来自“特指的门”。③《汉语大词典》对“閤下”释义为:“①古代对显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双方。②谓在屋门之下。”[1]16913“閤下”为名词,义项②宜去掉“在”,修改后对配例的解释更为通达,如“《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廞牙门将涪陵许弇求为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固执不许,弇怒,手杀淑、粲于廞閤下。’”义项①由义项②引申而来,因此两个义项应调换顺序。与“閤下”造词方式、引申方式相同的“陛下”“殿下”可证明这一点。“陛”指宫殿台阶,“殿”指帝王寝殿,“閤”指宫殿小门,加“下”引申表尊称。“陛下”“殿下”分别将“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殿阶之下”设为第一义项,将尊称义设为第二义项。顺此推理,“閤下”释义可修改为:①屋门之下。②古代对显贵者的尊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双方。这个意义本来也不用“阁”。因为字形极近,读音也近,段玉裁以按语指出,是“閤下”的“閤”讹为了“阁”,“阁下”这个写法很快就习用了。本来是“閤”指“宫廷、官署的门”以及“官署”,此词义被“阁”拿去,高频使用中,“阁下”也被接受为习惯的写法,并沉淀为词典中的一个义项。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显示,“门、小门”义在先秦时期已为“阁”所有,且“阁”常与动词“出、入、开、叩”搭配,指官署等特定处的“门”。如《墨子·杂守》:“阁通守舍。”指“阁”与“房舍”相通。《汉书·萧望之传》:“自引出阁。”语境中已指专门的楼阁、官署,引申指官职名称,汉代文献“东祭酒”也作“东阁祭酒”,称汉代郡府属吏与公府、丞相府等的属官。

此后,“閤”“阁”记称官职、官署,一直并用至清代。汉代就有的“台阁”,专指尚书台,沿用到六朝,泛指中央官府。到了唐代,有“凤阁、凤阁侍郎”等官府、官职等称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閤门、閤门使”,指的是宋代至清代的重要官职。宋代《册府元龟》有“阁门副使”,元代《大宋宣和遗事》有“阁门舍人”,明代有“阁门使”这一负责掌管朝会参见、礼仪的官职。南北朝至清代有“直閤、直将军”“防閤、防閤将军”,文献中也作两写。《汉语大词典》收录了“直阁”,以“直阁”为正写,词语“防閤”,只收录“防閤”词条。

“阁”逐渐在对“閤”的讹写中获得了“门、官署、官职”等义。比较语料提供的数据情况,从高频使用的时代看,唐代“閤”的“门”义占63%,“官署”义占36%;宋代,“门”义占31%,“官署”义占65%,清代,“门”义占7%,“官署”义占89%。“官署”义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讹写的字形“阁”也就主要表达“官署”义,并从此义引申表示官署中的人,也就是“殿阁学士”等。例如吕叔湘选注《笔记文选读》中,“阁”有14例,用率很高,可见此词常用。其一,古文有“阁”,吕氏未注的6例,如小低阁、五色琉璃阁、苏州重元寺阁、执柯登阁,阁柱、绞络水阁,都是常用的“阁楼(样制有些特殊的楼舍)”义。其二,吕氏作注的2例,有“省曹台阁”,指出“阁”谓诸殿阁,兼指翰林学士院等(《省记条、几乎赏》);有“台阁”,台谓峪史台,阁谓诸殿阁学士。(《送刺》)[3]62古文有“阁”吕氏不注的,“阁”都是明确表示“阁楼”的用法。其三,还有古文未用“阁”而吕氏注解涉及“阁”的,有“敷文阁直学士”“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待制”“铃阁”“铃阁之下”“东阁”,共6例。此中,对“阁”的本义用法“东阁”直接使用,对“‘……阁’直学士、侍制”可以参见同一文献他处之注,对于较少使用的“铃阁”“铃阁之下”给予了详明的注解,并附文献例指出,“古称将帅治事之所曰铃阁,铃下谓侍卫之卒。《晋书·羊祜传》:“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3]91由吕氏注解可知小学大家治训诂之严谨态度,亦可知“阁”作为古代文献之常用程度及与此常用状态伴随而生的疑难特质。

综观《笔记文选读》的用词与注释,结合对词典的考察,本文分析得出对“阁”的认识。它作为“閤”的讹形与正体字并行,没有得到人们的纠正,长时间的并行使它渐为正写了。如今,“闺阁、阁下”早已成了规范字形,只有阅读古代文献者才能发现它的真实历程。

《汉语大词典》“閤”的释义显示,“閤”似乎也曾是“阁”的讹写字。如下:

“閤”第①至⑦个义项引申关系明确,词性都是名词;义项⑨为“姓”,与词的引申义不关联。第⑧个义项“置放;禁受”与其他义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这是问题所在。查询语料,只有《朱子语类》一例:“如个船閤在干燥处,转动不得了。”但孤例不成法,又不是本义,没有成为引申义的基础,无论如何都构不成一个义项。我们推测,它怕是讹写的“阁”字,这两个字的并用中,“閤”对“阁”的反向讹写也有了出现的可能。“阁”指“门橛”,可“使物止”,为此能有“置放”义;“閤”指“门”,发展不出“置放”义。推测认为,词典的解释又受到了两字讹写情况的影响。

三、基于讹写分析,对“阁”释义与义项顺序提出建议

明确了“阁”名词义项的引申脉络、引申途径,针对本文开头提出的疑问,我们可以尝试对词典释义做出修改,提出如下建议。具体是:1.《汉语大词典》原列第一义项“搁置食物等的厨柜”是引申义,缺少概括性,“厨柜”即储放食物的板架,“厨柜”是“板架”义的第一步引申,是结果而不是开端,需要将“搁置食物等的厨柜”修改为“搁置物品的板架”;2.宜以“止门用的东西”为第一义项。增设本义才能揭示词义的动态演变,“止门所用之物”是“阁”名词义项引申序列的真正起点;3.第二层意义“栈道;复道”不能由原设本义引申而来,修改后就没有问题了。我们从名词义项的探讨也可以发现词典在动词义项设立上的问题,“阁”的本义含有“使物止”的特征,发展出动词意义“把某物放到板架等上面”。《汉语大词典》动词义项“⑩安放[11]搁置;停缀[12]含着,不使流下”可以合并为一个义项。而且,合并以后对配例的解释更通达。如“阁幞头”“天寒林深山石恶,行人举头双泪阁”都就等于“搁置”义。[1]

再看“阁”名词义项与动词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名词义项“楼阁”对应着动词义项“建阁”,“搁置物品的板架”对应两个动词性的“架起,支撑”“搁置;停缀”义。①另外,“阁”特殊用法方面,“阁”最后一个义项参见“阁阁”释义条。《汉语大词典》“阁阁”释义:①扎缚牢固整齐貌。《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毛传:“阁阁,犹历历也。”朱熹集传:“阁阁,上下相乘也。”马瑞辰通释:“《传》云‘阁阁犹历历’者,谓束板历碌之貌。”②象声词。像蛙鸣声或皮鞋声等。明唐寅《步步娇·夏景》曲:“阁阁蛙鸣池塘晓,水面荷钱小。”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蛟将起时有声阁阁似雉鸣而较闳。”茅盾《子夜》:“高跟皮鞋声阁阁地由外而来,在厢房门边突然停止。”[1]16916义项①配例“约之阁阁,椓之橐橐”中,动词“约”与“椓”相对,“阁阁”与“橐橐”相对,《汉语大词典》“橐橐”释义:“象声词。多状硬物连续碰击声。《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1]6375毛传提到的“历历”是象声词,马瑞辰注中的“历碌”指车轮发出的声响,“阁阁”是对声音的模拟。CCL有语料中,早期文献如《诗·小雅·斯干》“阁阁、橐橐”均表拟声。此后直至明代,语料库中未见文献例证。明代例如《万历野获编》:“阁阁一声,如击木鱼……”。《警世通言》“履声阁阁”。清代例如《隋唐演义》“阁阁有声”、《宾退随笔》“闻尔阁阁”。在这当中,表示蛙鸣之声为主要的用法。如“蛙阁阁”“蛙声阁阁”。后世文献中,“阁阁”表示“蛙鸣声”以及一些与此有些相似的声音。如《后汉演义》“闻火炉下有虾蟆声,阁阁乱鸣。”《清史稿》:“闻足击床阁阁。”综合我们所调查到的这些材料,本文认为,现有词典对“阁阁”的释义有些窄,修改为“象声词,像蛙鸣声、木鱼声、皮鞋声等脆清顿挫之声”是比较合适的。进一步,调整“建阁”“古代中央官署名”等动词、名词义项的顺序,以便更好显示词义发展的脉络。本文研究对“阁”的释义提出调整,提出优化的建议。

表1 “阁”的释义建议与说明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大词典谓之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陆谷孙请人“找茬”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