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改革的思考

2020-11-18 11:01李晓霞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改革

摘要: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综合实践是思政课第二课堂对理论的延伸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同样艰巨的任务。后疫情时代,实践教学不能按照传统形式开展,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因事而化、因时而新的对思政课综合实践进行改革,使实践课程对大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思政课综合实践;改革

作者简介:李晓霞,女,硕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義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教育部发出推迟开学,做好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通知,各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做好线上教学,目前仍有很多高校学生未返校,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每位思政教师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思政课作为不可替代的课程,我们必须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许多老师和学校不断创新探索,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完整的教学流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各类信息平台努力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但是,思政课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我们在提升思政理论课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课程思政结合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疫情时代,针对现在学生大规模外出实践调研不便的现状,我们必须创新思政课综合实践改革,提高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目前的实施现状

教学目标不明确。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实践教学从附属的教学环节向单独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转变,在四门思政课程中拿出2学分,开展为期2周的暑期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单列为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的通知要求,要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扩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或者存在的意义仍然不够明确,师生还是会对实践课存在怀疑,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或者与大学生综合实践等区分不清,认为只是一次实践活动,这影响教学效果。

既然思政课综合实践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就应该有专门的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流程,在教学环节当中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使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而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课教师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没有专门将实践模块真正做专做细。

实践教学考核不够细化。目前教学各学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制定教学大纲和选题,学生自己组团利用暑期进行综合实践,然后按照选题完成相关任务,撰写实践报告。凭一份报告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使得思政课综合实践效果非常一般。在实际的报告批改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只是最后提交了报告,并没有实践过程,更有一些学生的报告重复率太高,明显就是应付。

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面向的学生一般较多,师资不足、经费不足、安全顾虑以及时间在暑期等导致指导老师不能亲自一对一个团队的带学生实际进行实践,大多都是学生自己组队自行调研,存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方法不当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本身现在学生对实践课就不是特别积极,学校的团委三下乡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等活动太多,如果实际教学活动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特点,学生对思政课综合实践的积极性就不会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好。

疫情为思政课综合实践带来的困难与机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就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教育部有明确的指导,思政课教师也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每位思政教师都成为优秀的主播,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多都是借助平台,如腾讯会议、钉钉、群课堂、智慧树、超星等等。以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学院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于2019年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期末无纸化考试引入了超星学习通App,。2020年,理论课授课全过程应用超星教学辅助系统,做好线上线下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使用感比较好。那么,在理论课应用得到成功后,目前后疫情时代在实践教学方面,出行、安全等仍然是制约其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做好思政课综合实践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困难带来机遇,在现今后疫情背景下,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也是不容拖延,将现代技术手段与思政课实践课程有效结合,甚至建立本校的实践基地,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技术手段、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力图建立更适合学生、更能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改革的思路

(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做好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管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同样,思政课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以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思政理论课教学引入超星学习通教学辅助系统,进行手机考试,细化学生过程考核,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体验感不错,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增强教学实效性。该校计划在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运用超星学习通,通过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甚至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最后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良好结合。

利用超星学习通实现思政课综合实践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利用超星学习通可实现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管理,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统一。传统的暑期实践教学活动是以结果作为导向的,中间的过程学生不说老师也无法看到学生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从中又吸取了怎样的教训,但学习通的使用则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只需要在每天文件夹中上传今天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在文件夹中上传的照片、音频、文档这些内容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阅读,相互点赞,相互欣赏,哪怕相隔万里也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实时沟通,教师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学生今天做了什么从而了解学生的进度,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每天的文件夹都可以让学生每一天的调研信息有据可查。同时,利用学习通,了解实践教学学情、设置专题化成果展示、制定过程考核评价占比、大数据统计分析等。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形成实践课程成果展示,让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丰富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丰富,首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主题提供丰富多媒体学习资料,同时还可以自建相关学习内容、利用线上的红色教育主题案例等让学生在不能外出到实地调研的情况下进行体验。同时关注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探索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传统的报告所能看到的只有学生最后呈现上来的文字部分,但是学习通可以让学生上传富媒体资源,照片、音频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通进行打开,不仅利用网络上现有的资源进行讨论,还可以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讨论,实践内容会更加的丰富。真正将国情教育、情景教学、生活知识、社会问题更好的融入思政课。

完善思政课综合实践考核方式:学习通可通过多维度来构建思政课综合实践调研活动的学生评价体系,与依托传统的报告形式不同,可以通过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上传的照片、音频、观看的视频的长度、是否按时打卡这些过程考核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公平的分数,同时,学习通还为教师提供学生之间的查重服务,从而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时间筛选优秀的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完善学生的考核,让考核变得更加的全面与客观。

(二)思政课综合实践与其他专业实践等融合发展

目前思政課程和课程思政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议题,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更好结合,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心同向,相互融合,同谋发展,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提高思政知识,提升教学效果,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思政课实践课程放在暑期,与学生专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虽有差别,但是可以在内容与时间等进行充分利用、整合,大大节约出行、实践成本和时间,还可以在实践内容上进行融合,只有贴近自己的学习、生活才更深刻,思政课的效果才能彰显的更好。不单纯是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也是一个思路,更能提升学生的兴趣。

(三)挖掘本土资源中的思政元素

实践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必须要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目前后疫情时代,学生大规模外出调研不现实,不调研实践报告就没有鲜活性。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由于暑期的疫情防控形势紧张,今年暑期学生都在校内,无法外出调研。但是石河子大学地处兵团,有很多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利用,如:“三五九旅”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师一团团史陈列馆、第二师二十二团陈列馆、第二师二十九团陈列馆、第四师六十四团宋乱气烈士陵园、第四师七十二团团史陈列馆、第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第七师老龙口工程纪念碑、第八师石河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管、第八师小李庄军垦旧址等爱国主义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VR等技术使学生领略本土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与此同时内容丰富的校史馆、博物馆可以让学生校内调研,大大降低学生外出调研风险。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立足本土建立我校的红色文化基地,为实践课程作长远打算。

思政课是我党“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在新媒体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后疫情时代学生出行不便的条件下,实践课程同样需要引用媒介的最新运作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思路,通过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平台有效结合起来,使实践调研更加的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使思政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课对大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吴静.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西部学刊,2020(000),003

[2] 冯富帅.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

[3]王亚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策略探微,2020

[4]陈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2020(000),004

[5]刘福侠.高校思政课利用实践教学打造“金课”的探索——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01)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