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阶段重心 提升备考思维
——以“洋务运动”为例

2020-11-19 08:05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5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一轮复习是基础,二轮复习是纽带,三轮复习是升华。不同阶段的复习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笔者试以“洋务运动”为例,展示一、二、三轮复习的复习重点与方法。

一、一轮复习:厘清基础知识,关注考查角度

一轮复习为基础复习阶段,重在循序渐进,建构历史概念;在此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曾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唤醒”,即将所学的知识碎片拼合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梳理。例如:

针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点,教师在一轮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厘清“洋务运动”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洋务运动”这个核心概念的认识,可以用图表等方式发挥聚合知识的功能,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同时,教师还应提高学生对高考真题的感悟能力,关注考查角度,帮助学生释读隐性概念;通过多种手段突出重点和关键问题,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实现知识的迁移及概念教学与内容整合的互动,提升对历史价值观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对整个复习内容进行探究和反思。

二、二轮复习:重视模块衔接,尝试综合运用

二轮复习为综合复习阶段,重在提纲挈领,勾勒历史线索。教师应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参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知识点归到各模块中,并针对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认知。例如:

从必修模块来看,洋务运动的背景涉及必修一的《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涉及必修三的《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基于一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在二轮复习中,结合高中新教材:

(1)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这一主线分析这场“自救运动”;

(2)教师应尝试综合应用,变换视角,如把“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或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相联系,通过这两条纵向的线索对课程内容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学生更能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三轮复习:演绎时空转换,揭示事物属性

三轮复习为能力提升阶段,注重实战演练,辨识历史进程。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将必修与必修模块、必修与选修模块、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模块再度融合,例如,教师可以比较晚清政府的三次“新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通过比较异同,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影响及失败的原因,同时,辅以试题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识。

历史的三轮复习环环相扣,其中,一轮复习是基础阶段,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使后续的复习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一轮复习,结合新教材、《课程标准》、学情、考情,全面把握复习的节奏,帮助学生顺利进行高考的备考复习。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清律的基础知识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
汽车空调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