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

2020-11-22 02:07王菲菲陇东学院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卡巴乐曲小学生

■王菲菲/陇东学院音乐学院

一、前言

好的小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使小学生群体掌握应当了解的音乐理论,还可在学生内心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使学生以开朗豁达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了开展有态度、有思想纲领的音乐艺术教育,应从古今中外著名音乐教育家的思想理论中汲取智慧,因此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可借鉴前苏联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理论,模仿俄罗斯现有的音乐教学课程大纲,建立兴趣导向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全新课堂,逐步淘汰旧有的过分强调“双基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思想制定新的授课方法。

二、卡巴列夫斯基的个人音乐思想与教育理念概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音乐家、文艺评论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以俄罗斯为首的很多国家的音乐教学机制,他的音乐艺术创作结合了俄罗斯地方民谣和民歌的艺术元素[1],其乐曲多以歌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人民的集体活动为主题,具备不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偏向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基调风格淳朴庄重,他的乐曲演奏连贯性较强,注重为观众营造艺术氛围和美学意境,对初学者的艺术品鉴能力要求不高,容易学习。

卡巴列夫斯基重视规划教学内容,主张音乐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作易于学习和演奏的简易乐曲,降低入门学习的难度,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状态而非教学大纲计划选定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师授课方法,使学生在授课时间内学会基本的乐曲演奏技能,不应对学生的演奏技巧有太高的要求,达到集体平均水平即可,根据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理论,音乐教师应在示范性演奏中尽量使用可模仿的简单演奏技巧,避免使用复杂的协调性较强的乐器和演奏方法,应为学生展现学习音乐艺术能够获得的特殊乐趣,使学生快速具备音乐形式感[2],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将大部分课上时间放到解读乐曲、感知艺术美的思维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培育学生的艺术态度有促进作用。

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的可行策略研究

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协调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思考与艺术创作,应改变音乐教学的基本形态,注重学习音乐、体会艺术的过程,而非片面强调音乐技能的高低与演奏速度的快慢,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音乐演奏技能是学生深度领会艺术的阶梯与工具,并非音乐艺术本身,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始终重视音乐对人的天性和生活习惯的间接影响与塑造,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现代音乐教育具备改造人的精神与思想的效果。本文将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可采用的教学策略分为以下几点:

(一)改变音乐课程中的课堂学习目标,制定动态的音乐学习计划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行的教学方法并不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机械地依照教材中课文的排列次序毫无修改地讲授课本中的散碎知识,不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不同阶段的知识,前后教学活动缺少连贯性和一致性,学生学习难度极大,音乐演奏水平因此始终无法提高[3]。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对课堂学习任务的编排与制定应基于有规律可循的不同篇章和乐器的具体学习难度,制订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将教材中的曲目按照学习难易程度进行修改调整,从易到难进行排列,小学生群体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和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教师和小学音乐教材编写者应将小学阶段要学的音乐知识以乐器或乐曲所属流派进行分类,使学生在任何一个阶段的音乐学习活动中接触同一类型与风格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与演奏熟练度,音乐课程大纲应当参照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心智发育规律和技能熟练程度设置教学速度与考核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照顾学习速度较慢、技能不娴熟的落后学生,赋予教师自由调节授课进度与速度的权力。在教材内容选定活动中应重视不同篇目内在思想与意蕴的联系,争取使学生体会到世界各个流派和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风格,不要在教材中设计过多的教学活动和测验要求,应当为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自行选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为学生发挥自身才艺提供充足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树立学习音乐艺术、展现自我的自信心,使新时代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备较高的严密性和灵活性,为师生合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增强音乐艺术对小学生群体的吸引力,提高课堂音乐表现效果

面对目前小学生普遍讨厌音乐教育、无法理解音乐的社会价值的情况,音乐教师应遵循前苏联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有益教诲,改变教材中所学音乐篇目的表现形式,强化音乐对不成熟的小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学生构建有活力、有魅力的音乐课堂,为完成这一任务,任课教师应发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上重视与学生进行平等讨论,以言语说服学生主动学习而非命令、强迫学生,减轻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在为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授课时,不应逼迫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采取放任式教学,以沟通对话为主要学习形式,依托可用的信息技术提高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效果,例如在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这一经典民族乐曲时,可为小学生在课堂电视上放映以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音乐片或歌舞剧,使学生体验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4],小学生能够从此类文艺表演中了解到音乐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从另一层面感悟民族音乐艺术,在学生有所感悟后,教师再进行专业音乐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教师以此开辟新途径完成教学目标。

(三)以故事形式为学生讲解难以理解的曲目,降低音乐学习门槛

新形式的小学音乐教育不可过于重视对学生识谱记谱能力的训练,而是应当由教师总结音乐曲目的内在象征意蕴,以拟人化形式用学生熟悉的形象代表不同乐器的演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家在乐曲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无法分清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差别,习惯于通过象征、比喻形式记述角色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复杂的故事,大多数小学生根本无法品鉴抽象性较强的音乐,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简单的乐曲编造为小故事,还可利用谐音、顺口溜和童谣形式改编教材中的乐曲,使之易于学生传诵和琢磨,例如在学习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时,可督促学生将乐谱按照音调的变化结合旋律类似的儿歌进行记忆,改编讲解音乐的方式,使学生并不费力地掌握经典曲目的基本节奏。

四、结语

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界应当重视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理论,融合世界上各大音乐教育体系的优点,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通过音乐教师对所学音乐篇目的完善讲解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性,使多数学生摆脱讨厌音乐教育、无法透彻理解曲目情感的局面。

猜你喜欢
卡巴乐曲小学生
把她带到镇上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中外杀毒软件大比拼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