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等值理论下地域散文英译研究
——以《玉华宫之路》为例

2020-11-22 02:07秦子惠张莎莎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科勒等值译文

■秦子惠 张莎莎/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一、前言

随着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地域文学由于其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一度受到外国读者的追捧。陕西作为文学大省,散文作家群星灿烂,散文作品数不胜数,然而,陕西作品译介却严重滞后。散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的特点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玉华宫之路》作为陕西作家阿莹的主题散文集《大秦之道》中的一篇力作,对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与唐玄奘关系的独具慧眼的透视令人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他以现有史料为依据,揭开了玄奘与几代皇帝关系密切背后的特殊利益关系。胡宗锋教授和罗宾博士根植于本土文化,从作家的“原典文本”出发,通过再创造,把秦地文学的艺术精粹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促使陕西地域文学具备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和世界性。同时,再现陕西地域散文中所饱含的赤热情怀以及民族文化自信。

等值,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探讨的一个核心概念。科勒认为“译文就是要在目的语文本与原语文本间建立一种翻译等值关系,而这种对等关系在不同的层面上可以被看作是等值的”。因此,他在分析了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于不同的翻译单位(词、句、篇章)中建立了五种参照系,以此来确定翻译等值关系的类型,即:外延等值、内涵等值、语言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及形式等值。本文从科勒等值理论视角对《玉华宫之路》英译本进行研究,针对散文的特点,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翻译策略来实现五种等值。

二、科勒等值理论下案例分析

(一)外延等值

外延等值是指语言外部内容的对等。科勒将外延等值的重点放到词汇上,他认为原文与译文的词汇存在着五种对应关系,分别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一对零”以及“一对部分”。

例1:大唐皇帝唐太宗知悉他历经十七年磨难,从西域取回佛典和舍利不由地大为感动。

译文:The Emperor Ta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knew that he had endured seventeen years of hardship and had come back with Sutras and the relic bones of Sakayamuni.The Emperor was deeply moved by his effort.

例1中“佛典”译为“Sutras”符合科勒所提到的“一对一”等值关系,即原语文本中的词汇在目的语文本中只有一种翻译方式。而“舍利”指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死后所遗留的骨骼等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舍利”在目的语中有很多意思相符的译法,符合科勒所提到的“一对多”等值关系。译者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在此将其译为“relic bones of Sakayamuni”,告知了读者玄奘所带回舍利的出处,实现了外延等值。对于此类等值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从而确保读者理解没有偏差。

(二)内涵等值

科勒指出内涵等值的重点同样在词汇上,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而传递出其内涵意义,涉及到语体、社会文化和地域的认识深度。

例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出家为僧的玄奘当然明白激流勇退的道理。

译文:At this moment,faced with all the things that had happened,Xuanzang as a monk of course knew the truth of withdrawing from the torrent in his prime.

成语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大特色,因其精炼、形象的特点而备受文学作品青睐,一方面成语的使用体现出“雅”的表达特点且增强文采,另一方面可通过揣摩成语背后的意义内涵来渲染文章气氛。然而由于各民族间不同的文化背景,该类词汇在翻译时要实现到内涵等值就需要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意义。例2中“激流勇退”指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withdrawing from the torrent in his prime”,加上了“in his prime”表达出了玄奘在全盛时期为避祸而及时引退的意愿,有助于外国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译文。

(三)语篇规约等值

由于不同类型的文章内容都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文本规范和语言要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的语言用法模式,就要考虑到语篇规约等值。

例3:敕命腰斩辩机于午门,声声哀号,越墙破垣。

译文:He issued the order and Bian Ji was cut in two at the waist.The sound of mourning spread far and wide,echoing through the city walls and towers.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散文,大多只有四个字。作为一种由文化传承而形成的特殊民族审美情趣,四字结构言简意赅、整齐匀称,其间的隐性连贯却也给翻译带来了困难。译者将“声声哀号,越墙破垣”译为“The sound of mourning spread far and wide,echoing through the city walls and towers”,这里sound和echoing的使用体现出两个小句内在逻辑关系,异化策略的采用保留了原文的民族特征以及语言风格特点。符合语篇规约等值的同时也把握了原文脉络,再现原作风姿。

(四)语用等值

科勒认为译文只有让读者接受,才能实现交际功能。因此,在翻译时务必要考虑到读者需求,从而使译文便于交际理解。

例4:那时只知道他一念咒语就能把孙悟空拿捏住,知道妖怪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

译文:At that time I only knew that whenever he chanted a charm the Monkey King would be brought under his control and all of the monsters would want to devour his flesh so as to become immortal.

原文中作者所表达的“念咒语”是指《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反复吟诵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译者在这里将其译为“chanted a charm”,有助于外国读者明白“咒语”的意思。“拿捏住”作为方言具有要挟、掌控的意思,将其译为“under his control”,不仅准确传递了原文内容,更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性,便于外国读者的理解,实现语用等值。

(五)形式等值

科勒认为译者在充分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除了已有的还可以使用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来实现原文与译文在音韵、修辞以及结构上的等值,从而再现原文美学效果。

例5:可谓:华盖当蔽日,信众四海来。万人空巷跪,玄奘携经归。

译文:It is said that:“His glory outshone the sun/ His disciples came from the Four Seas/ Thousands of people knelt in the empty lanes/ Awaiting Xuanzang’s return with the Sutras.”

译文中“sun”“Seas”“lanes”“Sutras”前后s的押韵不仅使语言产生和谐的音乐美和整齐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起到渲染语音气氛的作用,营造出空前盛大的氛围。“his glory”和“his disciples”更使结构整齐对称,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此类音韵修辞和句式修辞技巧的使用一方面实现了形式等值,另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句式整齐有序,音韵铿锵,节奏鲜明,给读者以具体真实的感觉。

三、结语

地域散文的翻译不仅包含各种民俗文化,更不乏方言、俗语的使用。因此,地域散文的英译需要在了解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来实现语言的转换,而达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等值是翻译时应尽力去遵循和实现的标准。结合本文可以发现,在科勒等值理论指导下,恰当运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可有效地实现五种等值从而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对陕西地域文学作品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陕西地域散文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科勒等值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意外的敲诈
弟子规
钟表店失窃案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