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双语传播

2020-11-22 02:07陈入画青岛黄海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语青岛文化遗产

■陈入画 雷 丽 张 杰 孟 学/青岛黄海学院

一、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双语传播背景调查与课题阐述

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民间工艺、民俗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有的甚至只能在相关文献记录资料中才能找到零星半点的记载,现实生活中早已不复存在,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认知日渐减少。而随着人们生活脚步的不断加快,时间不断碎片化,人们更加习惯于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换,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文化传播主流方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就显得愈发艰难。

在2019年5月我们响应山东省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提出的“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号召展开了基于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双语自媒体实践研究,希望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碎片化、典型化,借助抖音、微博、ins等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摆脱人们对传统文化枯燥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有趣味地了解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将根据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调研,形成指导性数据,理论研究方面,根据已经得出的如双语自媒体文献的缺失,文化传播较多集中在教学方面等初步结论,对近几年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进一步整理和总结,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分析,初步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也是为后续工作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引。第二步根据理论,实际及目标人群三方面的数据,筛选出一个或几个最符合三方面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相应机构商定完合作细节后,选定视频具体内容以及拍摄工具,场地,时长等等拍摄相关事宜。第三步进行自媒体的运营推广,形成周报告和月报告。分别在选定平台上上传好视频,并完成相关工作后,对自媒体进行日常运作和推广并且日常运作上会有每日访问量,关注量,点赞量的统计,评论的回复和互动等内容。每天进行数据记录,简要分析,并于每周开会研讨,分析数据的动态、网友的评论建议及形成周报告。第四步出具总研究报告及论文,结合一年后的日常记录的数据和周、月报告,再次进行理论探究、相关机构回访、目标群体调查等工作,然后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根据我们所记录的数据来进行自媒体运行下双语传播传统文化的实际效果研究。我们希望采用双语传播的方式进行研究,在传播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希望能使地方传统文化走出国际化的步伐。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前期基础文献及资料收集,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了传统地方文化传播市场分析和双语传播可行性分析,并进行了部分作品的录制以及投放工作。

二、采用自媒体方式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自媒体运用自媒体方式进行青岛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影响主要在于双语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播两个方面。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的时效性更短、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途径和范围更广,高速的信息传播与经济全球化为青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添加了不同的色彩。

在双语传播的方面,现在普遍偏重于金融、贸易等专业领域,而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双语教学和传播是十分罕见的。双语传播青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对于双语教学方式会产生如下影响:(1)丰富了教师们对于双语教学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于目前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已有深度论述,尤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及西方文化的强势下处于“失语”状态做了深刻探讨,但大多集中在英语学习和教学领域。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略显碎片化和片面化,这很容易导致非此即彼,或者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认识误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他们是可以被共同优化、共享和整合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拟填补相关方面的空缺。(2)将青岛本地文化尤其是不广被人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双语教学相结合,也为作相关教师应用型教学的一个思路参考。在普通的双语教学中,教学课程大多为历史文化、文学研究、传统习俗等,很少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和传播带入日常教课程中去,而本次课题的研究会为双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活力。(3)增加了双语教学的方式,改变双语教学常态。双语教学大多拘泥于课堂之内,形式刻板趣味性低,很少融入日常生活,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语言环境。而应用自媒体进行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小视频方式进行双语教学工作,一方面迎合了当代人习惯使用网络学习的日常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双语教学内容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较少的方面,内容新颖形式独特,可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些影响对于今后双语教学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双语教学的方式,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传统文化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双语自媒体传播方式不仅对于双语教学方面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也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1)改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失语状态。近几年,国际中我国传统文化国际失语状态逐步转好,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仍旧处于沉寂状态,我们应用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的良机将自媒体技术应用到青岛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上来可以让中外友人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尤其是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茂腔、崂山道教音乐,胶东大鼓,即墨柳腔,青岛草编)的韵味,帮助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走出国门,彰显青岛文化魅力,传承中国特色。(2)加深人们对于青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树立文化自信。青岛作为世界著名的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世界著名的青岛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外籍人士来到青岛,这里作为我国十大的宜居城市之一,也居住着一批深受青岛所吸引各外籍人士。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座城市的印记逐渐被商业化的步伐逐渐抹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仅仅只被极少数人所知道,而此次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青年一代的青岛人和热爱这片土地的外籍人士提供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传统的平台,使他们更加深入的认识美丽的青岛。(3)扩宽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播途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统的传承和传播手段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仅存于零星半点的文献记载和极少数人记忆中。把自媒体技术应用在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传上来,会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艺术,让更多人产生了解和学习传承的想法,能有效扩宽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播途径。让青岛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于青岛本地传播,还可以一步步走向世界。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双语自媒体应用研究目前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们研究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双语自媒体的实践应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还是较为稚嫩,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会限制我们研究工作的后续发展,对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是弊大于利的。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目前作品市场接受程度,未达到预期目标。在研究之初我们针对的目标人群已经定为15 -40岁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包括中国人和外国友人),国学学生以及想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生,意在针对这些青年一代的有生力量宣传青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我们的大多在15-25岁的学生中流传,但在25-40岁目标人群市场中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不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宣传工作不到位,作品发布渠道少。传统文化的自媒体应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市场接受程度不明,前期作品聚集人气少。而且目前我们的作品除了在抖音、微博两大平台播放之外便是在我校及周边学校文化机构传播,传播范围小使得作品的影响力小。(3)双语作品受众有限,语言问题造成一定宣传难度。我们采用双语传播的方式去宣传传统文化使得本就晦涩的传统曲艺使人更加难以理解。

针对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双语自媒体研究目前的不足所提出的解决对策:(1)根据市场推出系列新作品,聚集人气。根据目前已推的作品数据以及市场调查研究受众市场需求,找到市场需求与所宣传的作品之间的联合契机,提升作品品质,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根据未来目标受众做出更易认可的新作品。(2)扩大产品传播范围,采用线下线上双管齐下的宣传手段,增加宣传力度。目前我们的都投放在抖音和微博两个国内自媒体平台,在其他地方没有投放。我们可以将作品投入更多的自媒体运营平台,除了国内自媒体平台之外也可以讲双语传播视频投放到如INS、油管、脸书等国外自媒体互动平台,做到国内外市场同时投放,在国内传播的同时也走向国际;线下我们应积极将我们的作品向外推荐,使更多人去网上关注,如:利用学校资源与当地其他高校联系将作品投放到他们的官方平台,增加作品的关注度。(3)提高作品品质,克服语言障碍。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原来作品语言风格,使用更加简洁直白作品表达方式部分较为晦涩英文翻译的可以使用其他简易单词代替,深入浅出的介绍作品中展现的青岛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使更多地观看者能更直白快速地理解所介绍的传统特色。在一部分作品下可以使用字幕,便于理解。(4)扩大作品收集范围。以青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点,逐步扩大宣传作品的地域范围,以点带面,逐渐辐射到全青岛,全山东,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传技术和艺术的宣传来。

三、结语

本课题以文化自信为渊源,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提出的“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为指引,并通过理论整理与分析得出中国文化传播处于失语状态且论述多在教学方面,岛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双语自媒体研究缺失的现状,拟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自媒体和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三者结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山东指明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有利于文化强市,甚至强省新局面的形成。本课题涉及教育学、管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并尝试自媒体时代传统+双语的创新,理论上能填补双语自媒体、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的空白,实践上既是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双语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结合,也是应用性教学和实践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双语青岛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An analysis of “love” in Sons and Lovers
Tough Nut to Crack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