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2 02:07钱芳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语文文学作品

■钱芳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一、前言

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当一个艺术类大学生的品德高尚,基本素养很高时,他就会自觉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所以基本素养带动艺术素养是艺术类大学生艺术修养的跨界培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而有效的作用。然而,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以基本素养带动艺术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呢?语文课程的德育作用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来。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这与艺术类学生是吻合的。笔者通过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修课中最为喜欢的科目之一,故为本次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在艺术类院校大学语文课文教材选编的特点

大学语文课程在选编教材上,具有四个特点:新,尽可能不与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及一般大学语文教材重复,尽可能不与时下各种流行的选本重复;博,承载多学科的知识、多元化的思想和多样化的情感;趣,本教材高度重视文章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表现为情调的特别、思想的丰富、想象的新奇;美,新颖、独特的思想,健康、幽默的情趣,科学、真实的知识如果能得到美妙的语文来表现,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课程的魅力。教材所选的作品都为我国古代、现代和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除了中国文学之外,还包含外国文学,具有典范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因此,大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就具有了“文以载道”的功能,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品位的作品。它们几经流传、成为经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道德意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开展德育教育思想渗透,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实现“文以载道”的德育教育目的,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乐观向上的气质,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陶冶学生关心社会,关怀自然的情怀,建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并且为即将到来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训练。

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上,他们追求自由,喜欢不受约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但缺乏远大理想,或者理想境界不高;在行为上,他们相应表现出言行举止独具一格,我行我素,集体意识纪律观念淡薄,追求个性的张扬,缺乏与别人合作与交流。专业实践能力比较突出,其他课程一般,对文化课重视程度不够,特别薄弱的科目是英语和数学。因此,更加突出了德育教育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格塑造、修身养性的作用。

艺术类大学生的从艺之路,大多是因其自身天赋和后天从小学到大的不间断艺术塑造而成,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因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使得他们较其他学生拥有更敏感的审美、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这些优势使得他们在学习大学语文课文的时候更容易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被经典的著作所打动,而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作品,同时也被搬上银幕,例如:曹禺的《雷雨》、沈从文的《边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等,教学效果倍增,容易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德育渗透的目的。

四、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究

(一)用课文中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教育学生,对学生起到德育的作用

语文课中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都是极具典型性的,有高大、伟岸,值得敬仰的,有低贱、卑鄙,值得警示的,这些典型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受教诲。任何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特有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例如《离骚》的作者屈原,由于主张政治改革,变法图强,屡遭保守势力的诽谤、打击,被楚怀王疏远,遭顷襄王放逐,最终因痛心国势日益危殆,自投汨罗江以死殉国;例如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处宫刑后仍忍辱负重,发奋著书,最终用14 年时间完成了宏篇巨著《史记》;例如写出许多著名诗篇的莫逆之交刘禹锡和柳宗元因改革失败,几经贬职但不怕打击,不怕失败,面对挫折愈挫愈奋,坚持革新弊政;又例如辛弃疾身怀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华,以功业自许,以气节自负,一生以参加北伐恢复中原为己任,但受到苟安的当朝者嫉恨,前后被罢官闲居近二十年,最后含恨赍志而殁,临终前仍高呼杀敌。还有写过《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一片忠心报国赤城;《赤壁赋》中的作者苏轼,伤感的文人情怀;《我与地坛》中的作者史铁生,绝望中的人生理想。这些作家或历经困厄逆境,或几经宦海沉浮,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逆境、面对困难,始终不渝地坚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崇高而远大的人生理想而忍辱负重,死而后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们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了他们先进事迹的影响,从而内化为如何安身立命,成为有志之士的感悟,通过主人公事迹,给予了学生们非常强烈的精神引导。作为学生的教育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人物,还要强化、提炼课文传达的中心思想,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为人、处事、立德的道理,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二)用课文传达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奢靡之风”。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思想是否能深刻的影响人,是否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学作品的表达也是深刻的,对于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都有深刻的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内心的深厚情感,正是因为情感的浓重才使得作品本身能深深地让我们感动,才能让作品真正走入我们的内心,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语文教师可以用大学语文课文本身的思想情感、中心思想提炼来达到一种情感的教育。例如英国高尔斯华绥《品质》、杨绛《老王》、马丁·路德 ·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要充分提炼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懂得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并且把语文教学与他们的专业教学相结合,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逐步提高德育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大学语文除了把从古代到现当代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教材,同时学生们也会赏析到外界文学名著作品。这些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犹如养料,滋养引领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促进了良好的班风、学分的形成,更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精神塑造,自身气质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用课文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感染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之美

编入教材的语文课文都有较强的美育作用,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在阅读时获得“美”的享受,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与作品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大学语文课堂中学美词、美句、美文的欣赏学习,将从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寓意,内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提高,达到美育与德育的作用。

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他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情境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游子与思妇纯洁的爱情,并于追求人生哲理、探索宇宙奥秘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展现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此情此景,感染着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在阅读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文学作品中弥漫出来的淡淡的伤感之美,激发人的想象力,让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课文大部分总是对真、善、美的诠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自然会帮助学生认识哪些是属于可以歌颂的美好,哪些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丑恶,从而逐步实现优秀文学作品阅读的德育养成途径。并与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相关联。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障。艺术类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大学生德育教育缺失或不足,会导致学生将对高校甚至社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特别是许多艺术类大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对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在文化综合素质必修课,尤其是大学语文课堂的德育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课堂德育的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语文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