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及培育路径

2020-11-22 02:07李彩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李彩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大学生群体中不乏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缺乏社会责任感,对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程度往往低于认同程度等现实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引导大学生向上向善,不能只顾认知教育而弱化实践环节,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对此起到有效补充。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其内容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活动形式涵盖支教助学、社区服务、交通协助、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体现着社会成员对群体生活的责任担当,具有崇高的价值意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就是其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遵循,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对公民社会行为的现实期许。大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培育对象,他们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一以贯之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青年一代能否具有正确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1]而以“友爱”为价值引领的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友善观具有高度的价值同一性,可以作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载体和合理路径。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能够跳出抽象化理解,切身体悟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同时,志愿服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实现功能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诠释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伦理道德秩序,并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构建起统一内心信念与外在行为的伦理道德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文明发展的精粹,是涵养中华民族道德品格的源头活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不仅如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对现今社会发展提供了崇高的时代价值。

志愿服务活动追求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目标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时代性诠释。志愿者精神是对儒家“仁者爱人”思想和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继承发展,仁爱之心是中华传统美德独具特色的部分,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传统不同,它突出地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主张从小爱走向大爱的道德号召。除此之外,中华文明追求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境界,其基本内核就在于为公,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与志愿者精神中的互助思想不谋而合。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特色的实践方式,能够使大学生在行动中诠释优秀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典范

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价值观交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生活领域横行,给社会精神文明带来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塑价值观念,矫正道德失范十分迫切。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样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的长足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志愿服务符合精神文明建设中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要求以及社会公德中助人为乐的道德准则。市场经济下,人们热衷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财富的积累,过分重视自身利益,忽视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和对社会发展的道德责任,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其鲜明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重塑道德风尚的行为典范。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看似顺利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志愿服务作为建立在志愿者自觉自愿基础上的一种公益活动,是指志愿者以为其他社会成员和社会公共事业而无偿地付出个人时间、精力和劳动为落脚点的服务活动,当自觉自愿的初衷被破坏,当情感回报被忽视,当志愿服务变得形式化和功利化,对志愿服务的道德困惑与认同危机也随之诞生。

(一)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不足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认同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其一,志愿服务的行政色彩浓厚,忽视志愿者的自愿初衷。志愿服务是伴随着第三部门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西方国家,志愿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而现下我国志愿服务组织须在民政部门登记下,依托政府管理进行活动。在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下,放大了政府责任,弱化志愿者主动性,志愿服务的行政色彩颇浓。志愿服务时常成为迫于舆论压力而不得不为的行为,忽视志愿者自觉自愿的初衷,无法让大学生产生行为认同感。

其二,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理念过于理想化。在不少志愿活动中,志愿组织一味强调无私奉献,把怀揣热情的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忽视对志愿者的关注。志愿者的情感付出得不到回应,感到难以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消耗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而且偏离了志愿者的道德认同。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精神过度拔高,没有平衡好道德与实践的关系,难以让公众产生道德认同。

(二)志愿服务的热情度不高

志愿服务活动本应是一种开放灵活的公益行动,但在实践中却流于形式并带有功利化倾向。这些不良倾向打击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和自觉,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基础,阻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例,一方面,当前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十分注重形式,志愿者精神难以融入实际行为中。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当作生活常态。但事实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却集中爆发于每年的雷锋月,各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三月份扎堆涌现。类似的形式主义挫伤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当前志愿服务带有功利化倾向。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不少单位和学校彰显业绩和形象的工具,甚至被当作个人评奖评优的潜在指标。志愿活动等于评奖评优,这种功利化倾向的思维模式背离了强调奉献的志愿精神,不少人对此产生反感情绪,进而拒绝自觉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

(三)缺失对志愿者精神的理性认知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内含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和公民社会责任感。而大学生自身集体主义观念和公民责任感的淡漠是导致这一群体对志愿者精神理念认知缺失的两方因素。一方面,集体观念缺失。现阶段“90后”、“00后”是大学生的主体力量。他们中的大多数成长于“四二一”家庭模式下,缺乏集体意识是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普遍印象,个人主义是这一群体的鲜明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当代大学生爱好标榜自我、缺乏集体观念的侧影。

另一方面,缺乏公民责任感。学校教育以传授间接经验的学科教学为主,强调对知识和理论的把握,弱化社会实践。因此,学生对国情社情的掌握主要来自教科书和课堂教授。而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经验的传授,势必导致学生理解上的空洞抽象化,更难以落实学生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学校德育中穿插的志愿者精神,以道德说教形式出现,枯燥的术语化教育无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志愿者精神产生理性认知。

三、基于现实困境下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探究

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必须着力解决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感和热情度缺失等问题,从必须着重从公益组织和行为主体出发,探究合理对策,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向上向好发展。

(一)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虽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志愿活动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广大社会成员,为此,应当减弱志愿服务的行政色彩,打破自上而下的活动模式。适当放宽志愿服务组织的准入门槛,发挥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号召力,依靠民间力量,自下而上地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志愿团体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深入一线,切实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同时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必须要平衡好志愿服务中道德与实践的关系,不能过于拔高服务理念,要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情感回馈,让志愿者体会到自我价值,进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并成为日常生活习惯。

(二)校园文化为志愿服务营造空间

激发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行为热情,扭转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功利化和形式化倾向。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大学生志服代表等为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大学生注册志愿者档案。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和他人而生存发展,任何人都需要他人和社会的赞美和尊重。道德上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器,要利用好道德的激励作用,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另外也要注意到校园号召是学生参与志服活动的重要渠道,高校在扩展志愿活动的同时必须加强筛选,保障活动质量。

(三)推动大学生志愿者精神内化于心

加大力度培育大学生的志愿者精神。通过“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2]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生活化必须培育志愿精神。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对志愿者精神的理性认知,将集体主义与之结合,有效提升90后、0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认知到培育志愿精神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必须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的量变积累实现道德行为的质变升华。道德认知是道德实践的基础,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必须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内涵,改变旧的志愿服务认知,陶冶炽热的志愿服务情感,进而锻造坚强意志,树立坚定信念,改变功利化的志愿服务思维,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非形式化的“作秀”。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的价值观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