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农村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11-22 02:07新乡学院大学外语部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正确率跨文化交际

■郭 洁/新乡学院大学外语部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地顺利开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民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可以表现出我国民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潜在力。[1]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因此,笔者抽取一定样本,就太行山区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究。目的是为使得山区农村高中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探索出适合山区农村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成功模式。

二、调查设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笔者选取的样本为河南省辉县市的A高中的高三学生,共抽取样本417人。其中理科生212人,文科生205人。A高中是辉县市太行山腹地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其学生水平,教学状况、师资力量都能相对真实地反映出该辖区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现状。

测试于2019年12月27日进行,笔者随机发放41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为88%。

(二)测试卷的编制及内容

著名学者Lado(1961)首开了文化测试模式,使用多项选择题的方法检测考生的跨文化能力。[2]本研究借鉴了Kikuchi(2019)的测试模式,[3]Juan(2015)的有效的交际能力分类方法,[4]部分选用了张缅(2018)在《高中留学预科生的预科教育现状及跨文化适应对策》一文中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内容.[5]并且参考了高永晨(2016)使用的测试模式,在此基础上并针对高中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和近期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设计出此次调查问卷。[6]本测试卷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英语国家常识;(2)英语国家社交规约;(3)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行为;(4)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词组;(5)英语国家言语行为。通过测试主要是为了了解高中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及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英语国家常识方面

第一题选择正确答案的比例占到79%,说明圣诞节已为许多年轻人所熟知,多数同学可以知道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第二题正确率很低,只有19.3%,知道爱尔兰不属于英联邦的同学很少。第三题正确率为30.7%,笔者猜测或由于悉尼因悉尼歌剧院闻名于世,并且在2000年召开了奥运会,会使同学们产生误解,所以认为悉尼是澳大利亚的首都。由此可见,高中生关于英语国家知识的基础还是很薄弱,亟待加强。

(二)有关社交规约

第四题正确率达到67%,说明同学们对于与英语国家的人谈话时是可以出现争论的还是有一定了解;第五题正确率是75.7%,答错的同学是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英语国家的交际文化中,这与我们中华文化多年来对孩子们的渗透是分不开的,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对这一习俗有所了解;第六题正确率是51%,其实这个问题在人教版的七年级的教材中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有部分同学来自其他地区,有的使用仁爱版教材,所以对这个问题不是特别确定。

(三)有关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

第十题正确率为47.3%,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站起来才足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因而,作为英语老师应该注意与英语国家习惯上的接轨。第十一题正确率是72.3%,在这个信息时代,他们学习到接到礼物时应该当面打开,笔者认为这也与他们自身外显的表现与表达力也有一定关系。十二题正确率是47.9%,仍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在与英国人谈话时不能跷二郎腿,认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在英语国家,只要不是特别正规的场合,还是可以随意一点的。第十三题正确率是39.6%,大部分同学还不清楚与英语人士打招呼的正确手势语,说明高中生对于英语国家的交往方式还了解并不足够。第十四题,95.5%的同学明白“耸肩”在美国表示:我也爱莫能助。这是正确率最高的一道题,说明这个动作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中,并为大众所接受。

(四)有关英语文化意蕴浓厚的词、词组

这一部分整体的正确率偏低,只有第十七题稍高一点,主要原因是受到中华文化负迁移的影响,高中生多根据事物的行为特征主观判断或是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例如:根据鸭子走路的姿势,认为鸭子应该是指“行动迟缓的人”;猫头鹰主要出现在夜晚,与黑夜相关的应该代表厄运。正是由于对西方文化知识了解的缺乏,学生会想当然地理解一些英文的俚语或者习惯表达。容易造成交际障碍。

(五)英语国家有关言语行为

这一部分错误率最高的主要是第二十题和二十一题,第二十题,只有17%的同学能正确地进行拒绝言语行为,因为在中国文化里不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思。然而与中国恰恰相反的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表达的相对“委婉”,反而会被认为不够坦诚。第二十一题也只有22.1%的同学能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比较熟识时,可以不用太过于遵循长幼有序的称呼,对于比较熟识的人,即使是你的长辈仍可以直呼其名。此题错误率较高应该也是受文化负迁移影响的表现。

四、研究结论

(一)农村高中生对英语国家知识了解不够,缺少必要的跨文化知识

现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仍然以高考作为平时教学的指挥棒。[7]完型填空和阅读,偶尔会涉及跨文化知识,一些基本的关于跨文化的知识,学生们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体测试以词汇、语法为主。故师生对跨文化知识不会太重视,自然导致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

(二)农村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欠佳,容易产生文化理解冲突

由于我们的高考目前没有很好的检测交际能力的方式,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更是只能遵循指挥棒的指引,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并不积极主动。笔者在社会交往规约和语言交际行为等方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总是下意识的从自身的文化体系出发来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交际,这样做往往会引起误会,甚至是严重的文化理解方面的冲突。

(三)影响农村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1、调研案例的特殊区域特征及落后的经济条件

辉县市位于豫北太行山腹地,经济落后。经济状况差,各级在教育上的支出也相应减少。

2、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不足

由于学业紧张,该校学生平时能够真正接触到英语文化知识的机会很少,基本依赖于课本和老师的传授。而现阶段已经在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中学已经实行双语教学,并且有外教授课;有些家长还会购买一些付费课程,让孩子可以与外籍人士进行视频交流;家境富庶的家庭,每年还有机会出国旅游参观。这一切对于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无疑是奢侈的。没有各方面的基础支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好的学习习惯未养成,“母语负迁移”影响严重

以心理学为视角来研究,母语在二语习得中有很大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大多数时候是负面的,因此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称为“负迁移”。[8]由于地处太行山腹地,整体社会形态较为落后,“母语负迁移”就更加显著。

五、对培养农村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一)改革高考制度,增加关于跨文化知识的考查

高考是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指挥棒,但高考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一步步对现行的高考制度和试卷结构做出合理的改变。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场景演示题和文化背景题。可以使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附加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逻辑推理,方能顺利完成答卷。

(二)修改教材,加入跨文化知识相关内容

英语教材是学校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在教科书中增加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可以悄然提高教师对于跨文化知识的关注。

(三)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学生放映一定的英语国家纪录短片;推荐一些学习英语的软件和网站等。[9]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正确率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生意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