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2020-11-22 02:07刘凤珠鲍宇轩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净月开发区管委员会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就业率专科吉林省

■刘凤珠 赵 宇 鲍宇轩/.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净月开发区管委员会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概况

(一)整体情况

吉林省在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有184039人,其中专科毕业生的人数为52426人。在全部毕业生人数当中占比为28.49%。截止2018年8月31日,在总毕业生就业人数当中,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是81.54%。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双一流高校和普通本科毕业生。

(二)毕业生就业具体情况

第一,从学科门类上来看,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的是三个专业是工学、理学和教育学。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9.16%、15.20%、13.63%。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在前三位的学科分别是装备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财经商贸大类,比例分别为 23.39%、17.20%、16.23%。

第二,吉林省高校毕业生有68.31%是签约就业。其中专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比例是69.44%,国内升学比例为10.88%。待就业的占比为17.46%,自主创业的占比0.25%。

第三,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本科与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人数最高的都是制造业。专科生毕业生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卫生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例分别为 16.36%、14.27%、9.58%。高职专科院校就业排名在前三位的企业性质分别是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

第四,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专科毕业生在东北地区就业的比率是最高的,占到了74.84%。

第五,吉林省2018年出国或者出境的毕业生占到总数的1.81%,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占比为0.37%。

第六,毕业生创业情况。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率高的专业是不同的。比如研究生创业率最高的专业分别是艺术学、文学以及农学等;本科生创业率较高的是法学、农学、教育学以及文学。而专科毕业生创业率高的是新闻传播、文化艺术以及公共管理类。

第七,在2018年吉林省的高校毕业生当中,选择了暂不就业的学生占0.41%。从学历结构上看,专科生选择这一选项的比率是最低的为0.32%,从学校的种类来看,高职院校选择缓就业、慢就业的比例为0.36%。

二、吉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流向现状折射出的问题

(1)近三年吉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升,但总体依然低于同期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2)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高的学科门类变化较大,能源动力与材料、生化与药品、土木建筑、教育与体育以及公安与司法这五大类在近三年的数据中上升趋势特别明显,装备制造大类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占比最大的第一学科,就业率基本持平,这一转变也跟行业的发展趋势相近,但行业发展势必带来产业升级,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然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3)就业率高的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型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开设的也比较多,必须要想办法提高一些文科类的专业的就业率,这样才不会影响到之后学校这些专业的招生情况,不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4)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去向依然是以签就业协议书形式就业为主,但在调查中选择“其他暂不就业”的比例从0.23%增加到0.36%,呈现上升趋势;升学比例明显上升,创业比例明显下降。

(5)吉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本省。近三年留省率虽略有下降,但依然维持在66%以上,但与省内生源地域分布对比,省内就业分布还呈现不均衡状态,学生省内就业也仅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城市,省内其他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比例依然很低。

(6)省外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北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就业的比例明显降低,反映出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就业竞争及工作压力大,使得毕业生开始理性的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

(7)从用人单位性质来看,虽然依然是以民营及其他企业为主,但比例明显下降,而国有企业及医疗卫生单位占比明显增多,结合毕业生意向单位性质来看,更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倾向于去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就业,但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吸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数量一般不多,故市场很难满足学生的就业诉求。

三、解决措施

(一)发挥政策优势

为了使人才成为助力吉林经济振兴发展的强劲推动力,让人才引擎真正释放澎湃动力,去年2月,我省颁布了《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吉林省各级政府应当深入贯彻《意见》的指导精神,遵循其指定的措施与建议,在技术技能人才扶持方面,也应当做到:一是编制人才分类目录,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政策,确保人才安心扎根吉林;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激励政策,激发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参与生产实践、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完善专业领域的教育体系

一是探索人才培养方向改革。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办学模式改革,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并探索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

二是实施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制人才培

养模式,实施“三站互动、分段轮换”的教学形式和“分阶段、多企业、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创新实施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优质核心专业课程,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建成汽车维修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库。

四是打造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机制,采取多种培养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其次要修订和完善激励政策,逐步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再次要深化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良好环境。

五是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重点完成对汽车整车维护一体化专业教室设备采购、环境建设。建设思路要突出让学生会做、多做、感兴趣做,建设内容要突出好用、会用、高效率用,建设准则要突出真环境、能共享、可拓展,使用管理要突出合理规划、优化整合、开放长效。

六是创新并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推进教学信息化运行与管理系统建设,升级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适应新的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制定以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实施运作之间的目标达成度评价为主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形成能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评价的监控体系,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的监控体系。

(三)加强技术技能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建设

一要探索技术技能人才举荐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涌现。发挥以才荐才、以才引才的正向效应,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举荐专家库。动态调整技术技能人才举荐专家库,形成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要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方式。学校可在原额定编制外,另设特聘岗位,专项用于引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可由用人单位直接考核录用。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工)院校等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

三要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分类评价。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去行政化,建立更加科学的技术技能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四要减少新兴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流失。目前,吉林省人才流失速度依然很快,特别是新兴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流失。除了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对人才的奖金与补贴之外,政府还应当引导企业建立起一种“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强调把人才特别是新兴行业人才看成是一种资源,在工作、培训、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企业应为技术技能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供技术方向、管理方向的晋升渠道,使其觉得自己有发展前景,从而为企业付出的更持久地技能劳动,有效推动整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率专科吉林省
登泰山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反腐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