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历史地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2 02:07王一鸣陈映竹袁婧斐沈阳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

■王一鸣 陈映竹 袁婧斐/沈阳大学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历史事件的产生与发展是通过一定的时间、空间、人物的活动展现出来的,而历史地图在连接时间、空间、人物活动方面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当今社会中,历史地图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地图教学在课本中的应用

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重视对历史地图的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有哪些功能呢?首先,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其次,有助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例如,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为什么没能持续发展,进而较早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仔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等图,就可以得出意大利资本主义未能持续发展的原因:政治方面,封建割据;经济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思想方面,未能突破精神独裁。最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历史地图的教学,重视历史地图在课本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地图知识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图文结合、时空结合,全方位掌握历史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借助地理学科的知识,使学生明确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及所涉及的地区,以此作为学生学好历史地图知识的基础。如世界地理中的三大洋及其沿岸的重要地区和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国家的相对位置,世界历史中涉及的重要地区及其范围。

指导学生结合历史学习的知识系统,对涉及的地图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形成有关地图知识的体系,并融入课本知识体系之中,以形成立体、完整的知识结构,为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2)加强对重要历史地图知识的复习,力求做到课本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结合有关地理知识,注重对历史教学中涉及的重点地区相关知识的归纳和落实。

(3)注重对历史地图知识间的变化、联系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对照与结合,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动态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图文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包含文字知识丰富的单幅地图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图中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国际关系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历史现象的背景、影响等理解性的内容。如《西方国家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反映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发展趋势,《欧美各国殖民地范围变化图》反映了不同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趋势等等。

(4)在进行历史课本专题复习时,可以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相同方面的地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

例如,比较《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等图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辟通商口岸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从沿海到长江中下游,直至西南内地。把以上信息放到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中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量的商品输入一方面造成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灾难;另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5)在科目总复习时,可以运用中外同一时期不同方面或不同时期相同方面的地图,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历史知识体系的理解。

在总结“康乾盛世”时,可结合《清前期疆域图》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图进行比较分析。从《清前期疆域图》可以看出,康乾时期疆域广大,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图中可以看出,与康乾盛世同时的欧洲,荷兰、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这说明东西方世界之间的差距已明显拉大。

二、历史地图教学在网络方面的应用

历史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学生应该具备识别、理解、利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并能够从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教学理念的变革,历史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单单课本上的历史地图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历史学习要求,这些必然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促使了新的历史学习工具——网络历史地图的出现。

(1)历史地图教学在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是新时期对学生要求的体现。

传统的学习方式只依赖于教材与课堂,形成自我的封闭式学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则能打破陈规,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些便捷技术的运用,左图右史的读史方法可以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现,给予学生大量的、

权威的学习资料。比如历史地图APP,学生通过精准搜图可以便捷的找到相关资源,并结合当今地图达到贯通古今的效果,有些还增加了相关的史实或史籍,文图相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式。

(2)历史地图在网络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教学方法的革命。

传统的历史学习是一个纷繁枯燥的过程,无数的文字和史料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心理。比起空洞的陈述史实,历史地图在网络上的应用无疑更能为历史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当前网络教学无疑已经成为主导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地图,给予学生多感官的体验。在教学之余,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进行线下学习,利用网络资源生动有趣的特点,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其直观的特点,对比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历史地图在网络上的应用促进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家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是史家必备的人文情怀之一,新时代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也同为重要。历史地图在网络上的应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丰富的网络资源,清晰的展现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比如通过在网络上了解台湾历史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明白:虽然几经波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通过版图变迁,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历史责任感。

三、历史地图教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历史学科的内容极其丰富,包含诸多领域,这些内容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历史地图是不同学科综合的体现,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以历史地图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文史一家

历史地图和语文知识相互映衬。地图的制作需要对史料充分理解,通过对地图解读,我们可以清楚了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期。因此,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能够更直观的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刻。

例如,在《曹刿论战》一课中,可以给学生观看并讲解“春秋诸侯国分布图”。利用地图让学生了解长勺之战的背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普遍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加入历史地图能很快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史政结合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离不开历史,历史地图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国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例如,在“三国鼎立局势图”中可以看出三国时台湾地区称为“夷洲”。通过这一史实可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让学生从政策理论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史地结合

历史地图综合了历史学和地理学,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与地理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史地结合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

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先讲解该区域的基本地理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发展影响重大,和古代东方文明的大河流域相比,希腊以地小山多、海岸线曲折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温和晴朗的地中海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希腊的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