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三亚市文旅资源开发研究

2020-11-22 02:07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三亚市黎族三亚

■王 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壮大的策略。2019年底文化和旅游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第24条从法律上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依托旅游资源创作生产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三亚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引领区,能否重新审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海洋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提升三亚旅游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一、三亚文化资源开发概况

地处全世界旅游胜地的黄金纬度北纬18度的三亚市,区位的独特性造就了文化资源的多样独特性。丰富的热带海洋自然资源、海洋人文资源和节庆会展资源是其突出优势,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2017年,三亚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为163.9亿元,占三亚地区生产总值的31%。海螺姑娘创意文化园,是海南首家海洋螺贝文化创意产业园;三亚·亚特兰蒂斯,是以海洋文化主题打造的一站式娱乐休闲旅游度假区。三亚鸿洲国际游艇港、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崖州深海科技城等正在建设。三亚已从邮轮、邮艇、海洋科技、海上文化体育、海洋文化艺术等方面拉开了海洋文化产业化布局。

另一优势是神秘独特的黎、苗民俗文化资源。坐落市郊的落笔洞古人类遗址是一万年前黎族先民生活的地方。黎族、苗族民俗文化色彩浓厚原始,拥有许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民间文学(黎族民间故事、海螺姑娘传说)、传统音乐(崖州民歌、疍家渔歌)、传统舞蹈(黎族打柴舞、苗族盘皇舞)、传统技艺(黎族传统织染织绣技艺含麻纺织、絣染、双面绣、龙被织造、黎族原始制淘技艺)、传统民俗(回族传统婚礼)。其中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有:黎族打柴舞、崖州民歌;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的有: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但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不够充分,只有“三亚千古情"主题公园这一成功产业模式。

二、三亚市文化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三亚市城市基础设施品质得到提升

从2015年三亚在加速城市化发展中主抓“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如今三亚主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已经实践检验,体现了专业眼光和水平,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放路综合环境建设项目以其传统骑楼建筑风貌已成为市中心一条集休闲、观光、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示范街道。同时,治理三亚河、恢复三亚湾生态和山体绿地、城市绿化改造等均见成效,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0.57m2/人,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8.78%,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

2、举办国际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市魅力

三亚已开通境外航空航线40多条,每年接待入境游客近百万,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5年间,每年平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多达40多场,仅三亚国际文博会已成功举办四届,这些国际性活动提高了三亚的旅游知名度,带动了三亚经济的增长。

(二)劣势分析

1、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同质化,品牌集聚弱化

三亚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类开发有中廖村、崖州古城、三亚千古情主题公园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雷同,市场定位缺乏差异化、层次性,个性化品牌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三亚千古情主题公园虽然打造了民族文化的成功品牌,但主要依托旅游表演,而非原生态黎族村寨,在展现独特的民族精神实质和生活风貌上有所欠缺。曾开发的三亚槟榔河乡村旅游景区,现在也因活动规模小而难以支撑厚重的传统民俗文化。

2、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呈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协调

三亚旅游文化发展主要集中在海岸线附近海洋文化资源上,广大的中北部山区少数民族(黎、回、苗)风俗风情、热带生态、健康长寿等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呈现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而这种区域不平衡又集中体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据统计,2019年三亚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因此基于中北部山区、丘陵土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更为迫切。

(三)机会分析

1、海南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政府支持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国家支持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的政策,为三亚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根据《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2017-2030)》,海南省将打造六大组团,其中,三亚、乐东、陵水、保亭构成南部度假旅游组团,以三亚为核心,带动周边市县温泉、雨林、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实现山海互动、蓝绿互补。

2、开发文旅融合产业空间巨大

三亚在推动文化创意创新、跨界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亚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搭建起各国、各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2015至2018年,有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参展,2019年第四届文博会签约项目累计金额16.5亿元,2018三亚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达成了5个项目的签约,金额达14亿元。

(四)竞争分析

1、来自世界其他同类旅游地的竞争

三亚的热带文化旅游资源在中国虽然具有唯一性,但放眼世界同类的竞争对手众多,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等,而且

这些同类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开发早,吸引的投入多,旅游建设水平较高,旅游景点知名度高,均具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三亚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就更加需要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来应威胁。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度依赖旅游带动

三亚要发展文化产业,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最大不同在于三亚缺乏本土市场需求,主要依靠外来游客消费带动。旅游业作为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过分依赖于旅游业会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根据2018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旅游总收入514.73亿元,而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595.51亿元,旅游业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高达86%。[1]

三、三亚市文化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一)保护性开发,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亚正处在大规模开发的初期,应始终把保护生态资源放在第一位。保护海水、沙滩、空气质量免受破坏和污染,三亚湾风景区曾因环境污染而大力治理。特色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也要在保持其“原真性”的基础上打造村寨旅游小镇,培养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品牌精品,带动集聚效应

充分挖掘旅游目的特色文化遗产资源是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价值。博物馆、历丈遗址或者非遗技艺对于城市文化传承、教育的发展,以及给当地人带来的身份认同、归属感、自豪感等,都是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一种价值体现。[2]三亚应着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旅游者的文化享受程度。

(三)民族特色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推进融合新业态

随着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创意的融入,以满足游客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三亚亚特兰蒂斯作为文旅融合新业态运营不久,三亚动漫产业园区、崖州创意产业园也在逐步推进,但企业组团还未形成,未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和企业。可见三亚在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创意新业态,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形成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三亚市黎族三亚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被惯坏的三亚
日本农业对三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