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2020-11-22 02:07黄天昌广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治校规章制度廉政

■王 丽 黄天昌/广西师范大学

1999 年 12 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第一次教育法制工作会议,教育部长陈至立作了《全面推进依法执教,开创21 世纪教育振兴新局面》专题报告,在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依法治校”①。随后,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 号)、《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新修订《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系列文件对“依法治校”进行规定。2019年,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继续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把深化依法治教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坚持依法治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和推进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依法治校作为一个学理概念,根据主体不同,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层面,从教育行政法学角度界定,是指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为了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而对高校进行的依法治理。二是微观层面,从管理学角度定义,是指高校参与主体对各项内部事务进行的依法管理。本文主要从学校角度探讨依法治校。因此,笔者认为依法治校的内涵为: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二、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学校廉政工作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学校廉政育人氛围总体比较满意,但对学校廉政工作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了解程度和学校规章制度健全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其中,关于学生对高校廉政工作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非常了解的占16%,比较了解的占23%,一般了解的占44%,比较不了解的占14%。对当前学校廉政规章制度健全满意程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的占24%,比较满意的占39%,一般满意的占34%,比较不满意的占2%。并且学生对学校依托“思廉日”等主要节日举办的系列廉洁活动了解和满意程度相对较低,非常满意的占35%,比较满意的占40%,一般满意的占24%。由此可见,虽然学校当前已经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相关规章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学生对学校有关廉政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了解和满意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学校廉政工作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另一方面在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较少关注和了解学校廉政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经常是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之后才被迫查阅和关注。

(二)学校资助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贫困资助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能顺利接受高等教育,资助工作呈现资助项目多、覆盖范围广、投入力度大等显著特点。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资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压力较大、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资助认定程序不规范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校资助制度和资助工作满意程度不是很高,其中非常满意的仅占33%,比较满意的占43%,一般满意的占21%。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国家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因此,完善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强化资助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校监管理部门监督难度较大

根据中央精神指示,高校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颁布了系列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办法、惩治和预防廉政风险体系等,整体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相对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从机构设置看,学校主要分为机关单位、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和附属单位四大部分,每部分又下设了许多分支,机构比较庞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监督部门的难度。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程度比较满意,目前满意程度达到69%,但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学校纪委办、监察办、巡察办三个部门工作人员较少,监管覆盖面广,压力较大;一些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三、健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策略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思想深入人心

学校应加大对廉政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在学校纪委办/监察处牵头下,依托各机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机制。首先,依托“5.10”思廉日等典型节日组织开展系列廉洁活动,积极鼓励学校师生参加,提高廉洁意识。其次,通过发放相关廉政规章制度宣传材料、在板报栏进行公示、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扩大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最后,定期组织各部门纪检委员进行专题培训,要求纪检委员定期为师生开展廉政专题会议或讲座,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广大师生的廉洁素养,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文化在思想上得到重视,在行动上得以落实。

(二)查找廉政风险点,评定等级,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

廉政风险,主要是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发生廉政风险行为的地方。要切实做好学校廉政风险防控,首先,要善于查找风险点,对一些廉政风险系数较高的领域进行风险评估,起到震慑和提前预防作用。其次,针对容易出现廉政风险的领域如资助、学生社团、党建等,提前梳理出可能出现廉政风险的关键点;再者,针对关键问题,分析可能发生廉政风险的程度,由学校纪检部门牵头成立风险等级评定小组,结合廉政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危害程度,评定廉政风险等级;接着,完善因程序出现的廉政风险点,保障资助工作、社团选举、评奖评优等程序公平、公开、公正;最后,针对不同廉政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廉政风险防控惩治措施,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完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监管体系,强化权力制约

在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面对高校廉政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瑕疵,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监管体系,确保在权力量运行有序情况下,强化权力制约。第一,深入分析高校权力运行特点,完善高校廉政制度体系,包括议事规则、管理制度、执行程序、监督制度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且能够相互制约的系统。第二,多措并举,扩大并完善廉政风险信息获取渠道,除学校监管部门自己查找、群众提供、集体发现外,也可考虑采取匿名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查访等方式发现。第三,完善廉政风险惩罚机制,根据学校机构设置,实行分级管理,各二级机关部门廉政责任落实到主要负责人,签订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状,定期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谈心谈话、公开重大事项等形式接受监督和收集意见,对于发现违反廉政制度的人员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第四,建立健全廉政风险考评机制。一方面,根据学校部门和院系的工作职责、廉政风险等级等内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廉政风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奖励,鼓励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激励相关部门单位认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做好高校廉政工作,营造良好的廉政育人氛围。

注释:

①何学.高校依法治校的内涵[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猜你喜欢
治校规章制度廉政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廉政”一词为晏婴首提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墙化”更需“强化”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