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0-11-22 02:07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辅导员思政

■陈 贝/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守护学生纯净心灵与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掌握沟通这门语言艺术,能够让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与思想传递,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实现教育主客体的理解与认同。因此,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与学生有效沟通,加强自身话语体系建设,促使思政教育工作传神达意。

一、沟通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为思政教育主客体关系搭建桥梁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主客体分别对应辅导员与学生。如果想要获得良好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应当处于信任、尊重以及真诚的相处状态下,而这一切的桥梁就是沟通。有了沟通,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便会少些距离与隔阂,学生便会对辅导员产生倾诉与倾听的欲望,而辅导员也会与学生产生共同语言。从思政教育工作主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通过跟学生进行清晰、简洁、准确、具体的沟通,能够将思政教育内容自然地渗透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之中,而不是传统的生搬硬套或者单纯说教式,通过深入细致交流让学生领悟与理解思政教育知识,激发思政教育学习热情,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1]从思政教育工作客体而言,当下大学生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更加注重话语权,喜欢自由表达而不是听命与人。沟通的前提是双方身份的对等,辅导员运用语言艺术而不是斥责批评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营造和谐、良好的沟通气氛,凸显思政教育社会属性,表现出对学生意见与情绪的重视。从而避免学生因为逆反心理而抵制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产生交互反应,提升学生对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快乐程度。

(二)让思政教育工作有温度有风度

亲其师则信其道,沟通是人生道路途中的隐形课程,是所有教育工作的灵魂。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如果一个不问,一个不说,那么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也难以保证。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有效的沟通过程,来实现教育信息传递与被理解,达成双方共识得到想要结果。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往往处于主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不自觉产生畏惧有意识,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进行有效沟通,辅导员能够以一种平等和谐的沟通态度、学生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营造出相互尊重与理解的交流氛围。在保持求同存异的理念下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观点,使得辅导员一言一行之中都充满着温情与关心,改变僵硬拒绝的态度。在沟通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性格特征进行个性化沟通,也可以参考当下大学生思想根源与行为特点开展针对性地交流会,能够恰当剖析与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认知自主性,让思政教育工作实现说服到真心接受地性质转变。除此以外,也让思政教育工作变得接地气与有温度,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时期背景下,网络化生存的大学生心理状态、思想观念有着重大改变,对比于传统耳提面命的思政教育方式,新时期大学生更喜欢那些接地气且听得懂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沟通方式,高校辅导员将那些高深理论与说辞变得通俗化与易懂化,使得学生在价值观、精神品质塑造方面有着更为清晰且端正的认知,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沟通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沟通是辅导员实现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目标的一剂良药,能够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解开学生思想困惑,明白道德是非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实接纳,主动探索与学习思政教育内容。[2]然而在具体实践环节,受到意识、心态等诸多现实因素的干扰,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沟通方面差强人意,仍旧存在部分问题亟待改善与解决。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相对缺乏沟通理念,思想沟通频率低。由于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事务性工作与教学工作量相对繁多,受限于时间与精力等因素,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往往缺乏沟通理念,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等了解不够具体详实,进而导致辅导员无法有的放矢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即便是有沟通,也常常是事务处理方面的沟通。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沟通技巧掌握不够熟练,思想引导效果差。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再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高校辅导员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运用一种让学生愿意听、愿意说的语言艺术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沟通不契合等问题,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外化行为成效不高。因此要对沟通角色进行良好定位,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结构选定沟通内容,以减少沟通异化风险,提升思政教育实工作效性。

三、沟通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

沟通不是过分干涉、无话找话,也不是刻意寒暄、形式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沟通,达到信息互通有无的状态,这是沟通运用在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以思政教育工作为载体,强化主动沟通意识与理念,为师生友好互动奠定基础。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强化沟通前调查工作,使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心理与思想困惑,并对收集到的思政教育信息进行解读与剖析,进而选择与沟通对象需求相契合的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沟通双方的良好对接;其次,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主动沟通意识,根据沟通与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正相关性原则,考虑到现代大学生心理与行为规律,主动深入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之中,跟学生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同时也应当努力成为其知心朋友。[3]要将沟通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营造平等民主沟通氛围,将德育作为沟通的最终目标,有序有理地传递思政教育信息,促进沟通日常化与主动化。

(二)运用语言艺术开展有效沟通

沟通是一门极大的学问,需要沟通常识与技巧做支撑。一方面,现代教育强调语言艺术的作用,辅导员要学会利用语言艺术与沟通增进现实沟通,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沟通机制,让思政教育工作从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性沟通。辅导员要从心灵出发,掌握用心倾听、循循善诱的发问技巧、巧用沟通创意等语言艺术,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鼓励学生说出内心想法,使得师生能够敞开心扉交谈,实现语言艺术化。其次,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缩小沟通距离。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沟通场景不再仅停留在实际生活场域,而是向网络虚拟空间蔓延,传统谈话式与讨论式的沟通无法满足现代师生沟通与思政教育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除了跟学生进行现实接触的沟通之外,也要学会运用微信、QQ、微博等新型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更亲密的交流沟通,将虚拟沟通与现实沟通相结合,让思政教育工作延展到移动互联网之中,增大思政教育工作沟通的自主选择空间。

沟通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彼此尊重换位思考,实现教育语言艺术化,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因此,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要做一个耐心的聆听者与交流者,掌握沟通语言艺术与技巧,运用沟通手段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与质量。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辅导员思政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