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0-11-22 02:07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干部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建构党员干部思政

■曹 瑜/四川省甘孜州民族干部学校

一、前言

在世界发展新时期下,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较过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我国党中央建构了一系列全新的发展思路、理念和战略。基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的问题分析

(一)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

党即政党,在我国通常特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即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干部则是指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综合以上两条概念,党员干部即是指国家、军队以及人民团体中掌握公权力且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人,据此我国党员干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在国家机关、人民军队以及人民团体中担任职务的中共党员;其二,在各级人民政府中任职的中共党员;其三,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任职的中共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社会实践活动,简单来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特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根据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成员,使其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其二,学科门类,即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研究主体。

针对中共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以及方法为指导,依托党和国家的施政方针,向党员干部普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的问题分析

自十八大以来,我党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且积极落实了一系列教育活动。相较于过去,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政教育在规模和深度上都获得了一定的改进,但在部分地区仍旧存在教育内容单调、落后,教育深度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深度不足。一方面,学习内容过于陈旧,与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特征不相适应,因此难以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现象严重,且大多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方面的教育,很少涉及到治国理政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停留在表面,存在形式化问题。

其次,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社会实际偏离。在我国部分地区,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离实际的现象:一方面,下达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指标不合理,任务内容陈旧、机械,缺乏灵活性,无法取得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检查学习落实情况的方法也十分机械化,如将学习笔记字数、学习感想篇数等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除此之外,还存在学习方式娱乐化的现象,如要求党员干部在新婚时抄党章。

最后,基层党组织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在社会快速发展变革的背景下,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书本学习、研讨会、集体宣誓等,这种固化的教育体系缺乏灵活性,也不容易被党员干部所接受,因此取得的实际效果十分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新媒体环境下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

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催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环境下,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防止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影响,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释放出来。接下来笔者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建构的策略。

(一)明确思政教育体系建构的原则

其一,目的性原则。新环境下的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如党支部发展建设、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等,总之必须围绕相关部门的具体目标,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助力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其二,人文性原则。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必须要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即根据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对教育内容、方法等进行灵活的选择,将教育工作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生活问题有机联系起来。

其三,系统性原则。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建构应该优化过去教育碎片化严重的问题,基于全局统筹的角度,实现对党员干部工作发展各个方面和阶段的全面覆盖,形成完善的教育系统,提高教育成效。

其四,针对性原则。在进行党员干部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党员干部存在差异性,处于不同岗位、担任不同职务的党员干部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需求一般有所不同,因此在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时,应注重教育方法、内容的针对性。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在进行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的调动,这一点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来实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各基层党组织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认知了解,积极建构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以此为依托加强各阶层党员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要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开发拓展,将思政教育和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等载体有效结合起来,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陶冶党员干部的情操。

除此之外,还应合理利用网络政治教育平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对于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还应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考虑到在平常生活中,人民接触党员干部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和建议作用,对党员干部的推荐、评优、选拔等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除此之外,新媒体还有助于党员干部思政教育方式的拓展。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和公众的工作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来开展,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党员干部的衣食住行中。而且借助网络工具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突破时空的限制,形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灵活,更容易被接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认知工作目标和环境变化,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的重构,为思政教育注入全新的活力,提高其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建构党员干部思政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党员干部新书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思政课“需求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