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关心上海的越剧和评弹

2020-11-22 13:16沈鸿鑫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田汉祥林嫂上海

■沈鸿鑫

田汉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是我国话剧运动和戏曲改革的先驱者及领导人,同时又是一位著作宏富的剧作家。他写过大量的话剧剧本,还写过不少京剧、湘剧等戏曲剧本。1920年代后期,田汉从日本留学回国,就在上海创办了戏剧团体南国社,此后到1940年代,他较长时期在上海从事戏剧活动,所以与上海有着特殊的情缘。他十分关心流行于上海一带的越剧、评弹等剧种和曲种。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的一种称作“的笃班”的小剧种,1917年进入上海,起初屡屡失败,至1930年代才逐步在上海站住脚头。到1940年代,越剧经过改革,在上海已成为影响较大的剧种,不仅戏班林立,而且拥有较大数量的观众。

抗战之前,田汉曾经看过“的笃班”,当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抗战胜利后,1946年田汉从重庆回到上海,住在同孚里(今石门一路)大中里于伶的家里。他在重庆曾听到“孤岛”来的朋友讲起越剧的进步,所以想看看究竟。

当时,袁雪芬领衔的雪声越剧团正在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越剧《祥林嫂》,5月6日,这个团在上海明星剧场举行彩排,特地邀请鲁迅夫人许广平和田汉、胡风、张骏祥、黄佐临、吴祖光、李健吾、史东山、欧阳山尊等文化界人士观看演出。那天,田汉穿着一身深色西装,戴了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坐在楼座正中的座位上,旁边有白杨和张骏祥。

越剧《祥林嫂》由南薇改编并导演,袁雪芬饰演祥林嫂,章飞飞饰演祥林,陆锦花饰演贺老六,周玉英饰演鲁四老爷,范瑞娟饰演阿牛,张桂凤饰演卫癞子。田汉看得非常仔细,对演员的表演很为赞赏。在幕间,他说:“这是生活的,人情的,不错的,有道理的。”他认为袁雪芬的表演“风格很高,极有才能”。他看到剧中的角色全部由女演员扮演,感叹道:“中国的女人都可以演戏,只要稍加训练。”

事后,田汉还在于伶的寓所里专门会见了袁雪芬、南薇、韩义等人,和他们亲切交谈了两个小时。他首先肯定了他们进行越剧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并诚恳地谈了对演出的意见,包括配音、表演的细节,唱腔的起调等问题都一一指出。他说:“配音用《锄头舞歌》似乎不合适,配不上去。布景有些是写实的,有些用了构成派,不够协调。”他指出,应该避免舞台上繁琐的装置,否则会把戏束缚了。他认为地方戏的改革不仅要吸收话剧、电影的表现方式,还要多注意其他姊妹艺术的成就,他举了湖北花鼓戏吸收了京剧不少题材和唱腔的成分,结果变得丰富的例子。

当袁雪芬等谈起越剧改革遇到的一些困难时,田汉语多鼓励,并表示自己将对越剧等地方戏作更多的深入研究。5月下旬,田汉在《周报》发表《剧艺大众化的道路》一文,其中有一段专门谈了看越剧《祥林嫂》的感受,他热情赞扬越剧能演出富于现实意义的戏,是很大的进步。

越剧《祥林嫂》演出后,受到进步文艺界的广泛好评,但也因此遭到反动派的迫害,8月27日,袁雪芬在路上受到流氓抛粪侮辱。为了向反动势力反击,由田汉发起,在9月10日举行记者招待会,郭沫若、许广平、洪深及袁雪芬等200人出席,争取了社会舆论的强大支持。从此以后,田汉与越剧界的交往越来越多了。

1948年秋,为了筹建剧场和学馆,上海越剧十姐妹尹桂芳、袁雪芬、徐玉兰、吴小楼、竺水招、张桂凤、范瑞娟、傅全香、徐天红、筱丹桂联合公演了《山河恋》。那时,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拍成了电影,范瑞娟又主演了一出写为秦始皇修陵墓的戏,影射当时的反动统治。田汉为越剧改革的这些成绩,感到极其高兴和振奋,他决定特地为她们写一个越剧剧本。当时他就暂住在一幢准备兴办学馆的石库门房子里,他日夜奋笔疾书,一部五幕历史题材的越剧剧本《珊瑚引》终于诞生了。

这个戏取材于《晋书·石苞传》中的《石崇传》,它通过石崇骄奢淫逸及其没落的故事,影射讽刺了当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田汉写完《珊瑚引》之后,就离开上海奔赴解放区去了。这个戏于1948年9月在上海大戏院公演,由南薇导演,袁雪芬饰演翔风,范瑞娟饰演石崇。演出广告上写着“豪门斗富,针讽现状”八个字。这个戏与《祥林嫂》影片互相配合,日夜两场,连演了一个多月。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到北京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1956年,他与夫人安娥在上海著名越剧演员傅全香家里做客,他们谈到编演越剧《情探》的事情。田汉早在1943年曾写过一个京剧本《情探》,这次他准备推翻原来的本子,重新按照明代传奇《焚香记》去粗存菁,进行创作。后来,先由安娥写出初稿,田汉改写定稿。这个本子写出了王魁背叛的社会原因和主观原因,塑造了善良多情而又有不屈不挠精神的古代妇女典型敫桂英的形象。特别是“阳告”“行路”等场次,艺术感染力很强。据说田汉在写“行路”一场时,房间里挂了一幅中国地图,根据从莱阳到东京的路线,写了一段“飘荡荡离了莱阳卫”的唱词,情景交融,使这段载歌载舞的戏更加扣人心弦。傅全香的表演也极为精彩,这个戏演出十分成功,成为越剧的保留剧目。

同年秋天,安娥又应上海越剧院之约,把湘剧《追鱼》改编成越剧,田汉也参与其事。这个戏原是湘剧的传统剧目,源于杂剧《观音鱼篮记》。1956年田汉看过这个戏,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越剧在改编时,突出了鲤鱼精对人世间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最后鲤鱼精在“扳鱼鳞三片,红尘受苦”的所谓“大隐”与随观音南海修炼的所谓“小隐”这两条路中毅然选择了前者。徐玉兰和王文娟演得栩栩如生。1954年8月,该剧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应云卫导演,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田汉对盛行于上海一带的苏州评弹非常关心。苏州评弹是起源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曲艺艺术。它包括评话和弹词两种样式,评话只说不唱,弹词又说又唱。评弹说表细腻,妙趣横生,唱腔优美,被称誉为“江南明珠”。1920~1940年代,评弹在上海已经非常兴盛,田汉很可能在那时就接触过评弹。1961年4月,上海人民评弹团首次赴京演出。著名评弹演员杨振雄、朱雪琴、徐丽仙、周云瑞等在京演出12场,书目有《珍珠塔》《描金凤》《西厢记》《林海雪原》等。这次演出轰动了京华。陈云、乌兰夫、陆定一、周扬、田汉、梅兰芳、夏衍等聆听了演出,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国曲协等单位纷纷举行座谈会,盛赞评弹艺术的魅力。田汉不仅兴致勃勃地聆听了演出,还欣然题诗四首。

其一,《情探》:

捉王郎又惜王郎,探出真情更断肠。

一曲琵琶凄婉绝,丽腔端合唱焚香。

这首绝句咏的是周云瑞、徐丽仙演唱的《王魁负桂英·情探》。这回书描写敫桂英遭到王魁遗弃,在海神庙自尽后,冤魂飘向京城。敫桂英是一个善良、多情的女子,她虽恨王魁,但不忘旧情,而是怀着良好的愿望,以“情”来试探王魁。当王魁的言行再次证实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负心汉时,敫桂英忍无可忍,活捉了他。这首绝句的前两句是对书中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的概括,后两句是对徐丽仙的“丽调”的评价:丽调凄婉缠绵,动人心弦,由她来唱《焚香记》最合适不过(《焚香记》指明代王玉峰所做的传奇剧本,内容是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后来昆曲中《阳告》《阴告》盖出于此本)。

其二,《下扶梯》:

待见方卿行又止,人情剖析入毫厘。

唱完十八因何句,才下妆楼一半梯。

这首绝句说的是朱雪琴、郭彬卿演唱的《珍珠塔·下扶梯》。内容是陈翠娥得知方卿来到,喜上眉梢,急于会见未婚夫,然而少女的羞涩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她犹豫踟蹰,欲行又止。这回书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因而唱了十八句“因何……”才下了楼梯的一半。据传说,“塔王”马如飞有一次说到陈翠娥下堂楼时,恰逢春雨连绵,他戏言道:“这雨一天不止,陈小姐一天不下堂楼”。雨,竟一连下了十八天,马如飞巧妙穿插,细致刻画,陈翠娥今天下了二级扶梯,明天复又回上去三级,如是者,十八级扶梯整整走了十八天。田汉诗中“人情剖析入毫厘”,赞美了评弹刻画人物阐幽抉微,丝丝入扣的非凡技艺。

其三,《回柬》:

一个无情一个痴,可怜懵懂是红儿。

恼人真有才人笔,待拆瑶笺未拆时。

《西厢记·回柬》是杨振雄、杨振言昆仲的拿手杰作,这一情节在王《西厢》中写得很简单,红娘把莺莺的复信交给张生,戏中只有这样的台词:

红娘:我没来由分说,小姐回与你的书,你自看者。

张生:(接科,开读科)呀!有这场喜事!

可是,杨氏兄弟在演说中大大丰富了这段情节,细腻地刻画了张生的矛盾心理。开始以为是绝交信,不敢看,但又急于知道柬中的确实消息,因此,不甘心不看。待到拆开信,他立即用手按住,抽出信笺后又掩住信笺,看信,也不全看,先读一两个字加以猜度,几经周折后,才欣喜欲狂地读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诗句。田汉诗中“一个无情一个痴”是指红娘的看法:莺莺无情,张生情痴。其实他们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因此,诗人才说红娘“可怜”“懵懂”。“恼人”是指张生苦恼矛盾的心理。田汉十分赞赏评弹演员有“才人之笔”,能把“待拆瑶笺未拆时”那么短暂时刻中人物的复杂心情描摹得如此层次分明,曲折动人。

其四,《真假胡彪》:

威虎山头战马喧,贼巢今日子荣掀。

江南三月花如海,却整精神写雪原。

《林海雪原·真假胡彪》是苏州评话现代书《林海雪原》的片段,由著名评话艺术家张鸿声之侄张效声演讲。故事写杨子荣以机智与胆识应对突发事件,假胡彪终于挫败了真胡彪,再次取得座山雕的信任,为实现会师百鸡宴捣毁匪巢扫清了道路。田汉这首诗由衷地赞颂了评话现代书目《林海雪原》,特别是对那种努力编演新书的创新精神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田汉作诗匠心独运,这四首诗与各自题咏的内容十分贴切,四首摆在一起显得色彩纷呈。第一首抓住“情”字,侧重说唱腔的抒情,诗的气韵也使人感到委婉回旋。第二、三首则赞赏评弹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腻传神、诗人用的也似乎是工笔,“才下妆楼一半梯”“待拆瑶笺未拆时”,均堪称警句。这第四首与前三首相比显得粗犷豪放,一个“喧”字,一个“掀”字颇有气势夺人之感。特别是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评弹工作者编演新书的热情赞颂。

这几首绝句虽然文字不多,但田汉对苏州评弹这一江南艺术明珠的深情、赞赏和珍爱,却已洋溢渗透于字里行间了。

猜你喜欢
田汉祥林嫂上海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京话探索实验剧《无名卒》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欢乐上海迪士尼
田汉的鞋带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