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哲学课程学习方式探究

2020-11-22 02:07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师

■钟 雪/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一、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在课前把课程中涉及到的教学资料发布到向学生推送的教学平台,如:学校自身创设的教学平台、云班课、91速课、易班等客户端,学生在课前观看课程任务资料,测试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具体问题,重难点进行讲授,并且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实操、课程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职业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课程形式变成学生为首,教师为辅的新模式。

在翻转课堂的实际运用中,哲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有:在课程开设初,使用相关平台组建课程班级,如:会计基础1班,使学生下载客户端,进入平台班级系统。平台班级建立以后,在每次上课前1-2天上传教学资料,如:ppt、微课、测试资料、拓展材料等。上传材料后利用平台后台系统,监测学生上线数据,对观看视频时间、测试结果分析、下载资料比重等相关资料搜集,根据学生对课前发布任务的测试结果或者布置相应课程任务,对线下教学课程进行设计,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学生学习方式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课堂学习课下测试,在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则主要发挥掌控全局、答疑解惑、引流疏导的职责。所以对学生的来说学习方式是多样化,课堂角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对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为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具备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方式、头脑风暴学习方式、小组互助学习方式、实践应用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方式等。

(一)自主学习方式

教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程任务进行学习观看,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从接到学习任务的时刻起,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学习任务分配,观看视频、进行测试、拓展阅读以及收集课程资料等任务。

学生在大学课程或者职业院校课程学习过程中,面临多重任务和考验。首先,校园生活的丰富化,在大学校园内,虽然学习是主要任务,但是学生的学习中,社交的需要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各种社团活动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其次,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大学课程的专业课学习多数占到一半或以上,课程的专业化需要学生专注在专业的多课程学习,课程难度系数因人而异,各课程任务完成效果如何需要学生自我安排自行分配时间。最后,学生主体的自主性,课前学习目标任务发布具体对个人而言,点击观看——深入学习——理解应用等学习程度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何种学习标准或要求,教师在具体上课课程中的效果如何,依赖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头脑风暴学习方式

在线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发起的多数问题讨论需要每个学生进行参与回答。头脑风暴也主要是用于该种讨论研究,是参与者们集思广益、创新思考、打破常规的主要活动过程。在传统课堂中如果用于该学习方式,不利于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把握以及对整个课堂的统筹安排,而在线上的讨论过程中,仅需学生在规定的参与时间内参与回答,即可获得参与后相对应的分数。头脑风暴法主要获取的是学生的参与度,使之能够参与进来并且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其次是学生回答的内容的质量及创新,新颖和独创性则是加分内容,最后回答的过程可利用平台进行相关设置,令参与者回答后方观看其他回答者的具体内容,避免学生相互复制,使学生相互学习,继续进一步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三)小组互助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课程中学生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线上哲学教师布置任务后,小组内部可进行任务分工,相互协作,完成规定的任务。大学课堂人数多数是40-80人左右,小班授课形式较少。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可结合多层次,点对点任务分配对接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细分,进行学习或工作任务分配,如搜集材料,整理归类,研讨总结,解决问题。5-6人小组组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程度进行合理配置,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相互带动。小组设置组长,专项对接教师与成员,为本组整体负责。小组成员是重要组成部门,每位成员都肩负本小组的集体荣誉,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主要作用是发布任务,组内关系协调,任务评价与总结。

(四)实践应用学习方式

大学生课程特别是职业院校课程,在哲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向学生发布课程作业即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在校园中构建校外工作场景,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令其个人身份转变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认知,在完成课程的同时达到企业所需本专业员工的标准,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

学生在传统课程中课上多学习理论知识,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但是在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前发布课程知识点,并且学生可以重复观看,相对实现一对一教学。课程项目任务则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如机器制造、会计记账操作、计算机网页设计等理工类专业课程。线下课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运用熟练程度,以工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

题为中心,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在单一听课,而是实践应用。

(五)信息化学习方式

新时代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从课堂、书本、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转向各种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手机、新媒体等。手机和电脑可作为客户端查看和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资料,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学习或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是对相关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和处理学习资源,得到学习服务支持,进行小组间分工协作,与班级同学相互交流,以实现完成任务目的全过程。第一、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学习者之间参与学习的深度发生了转变,使学生从碎片化信息转变为对某一知识点的详细剖析。第二、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研究的广度发生了改变,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参与到的研究范围与相关专业度扩散性延伸,不仅局选与教师布置的专项任务。第三、信息化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学习能力,与传统研学习相比,信息话学习的应用性较强,使学生对相关软件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操作能力。

三、结语

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可实现移动式随时随地的学习模式,将需要认知与理解的知识点放在线上,将理解知识后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作放在线下即课堂上完成,但究其前提是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前完成知识理解的任务,同时教师发布任务时则需要综合衡量其难易程度、趣味性、专业性及学生能够完成度。在这种模式下,实际是教师倒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问题、扩散思维打破常规的过程。创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但是每位学生能做到的是能够主动思考,提升综合能力,成为新时代中终生学习的一员。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