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论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的催化剂
——评仇文利教授的《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

2020-11-22 02:07潘锦全扬州市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论争民主集中制列宁

■潘锦全/扬州市职业大学

“真理越辩越明”,因对某一事物看法不同而存在思想上的碰撞与“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常见之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与公开的理论论争。仇文利教授的《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从知识层面对列宁时期无产阶级建设理论论争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视域分析了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理论论争,分别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做人民“公仆”执政理念的确立问题。

第一,阐释思想建设理论论争的核心问题,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在认同“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党内理论论争属于意识形态论争范畴,列宁时期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党内理论论争,赢得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在实践和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是行动的指南。《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提出,彼时论争的直接功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修正各种错误思潮,即无产阶级政党党内各种形式的论争,直接表现出来的功能是为了能够实现对错误理论的修正;论争的根本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党内团结,即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批评、论争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各国民主主义者的团结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批评;论争的政治追求是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党内民主,即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论争是每位党员表达话语权利的体现,也是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尊重,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管理方式;论争的内在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唯实求真品质约制党员言行,即通过论争要求党员从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找到合适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发展道路,同时鼓励党员敢于讲真话,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勇气、力量所在、生命底线和个人的道德涵养,以此实现思想上的一致。通过理论论争,马克思主义占领了意识形态制高点。

第二,阐释组织建设理论论争的核心问题,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在分析列宁成立“集中制的党”的历史条件、革命背景基础上,又全面分析了列宁与普利汉诺夫、罗莎·卢森堡等人关于党的建设组织原则的论争。该书认为列宁在1899年-1904年都强调党的集中,重点论述集中制的问题,这实际并不是他反对在党内发扬民主,而是为当时的客观形势所迫。他根据俄国的革命形势与社会民主党组织涣散的现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核心是革命家组织,多种多样的工人组织紧紧围绕在它的周围。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运动和革命斗争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需要最大程度的集中,集中制是“整个党组织和党的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当条件允许时,他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主集中制,主张对党内分歧意见,不必立即行动的问题,可以在党内进行广泛、自由的讨论、批评。“民主意味着平等”,列宁指出党内的争论、论战及批评是党员平等行使民主权利的显性表现方式。不过,他强调党内在发扬民主的同时,还必须继续坚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保证一致行动的纪律。1905年12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工一大上通过《党的改组》决议,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此后,党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就固定了下来,并且在四大上写进党章,明确了其是建设党的一切组织的依据的合法性。民主集中制反映了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党的组织原则的科学选择、精准概括和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团结与统一的重要保障,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各级组织联结的原则、是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一言堂”和个人崇拜主义。该书分析总结,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党内的理论论争是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演绎发展的助推器。

第三,阐释作风建设理论论争的核心问题,坚定了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从党内存在的忽视群众作用、自由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革命家组织”(政党)与群众的关系。该书指出,“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这同样是起码的常识”“假使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的观点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权威。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不久,列宁在惩治党内腐败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不接近群众,就会一事无成。”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机关工作、防止党员干部品质发生腐化蜕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列宁要求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对群众问题作出口头或书面的答复。他在思想上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实践中重视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促使党风得到好转。事实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切实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发挥,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论争是培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树立政党权威的重要路径。

第四,阐释执政能力建设理论论争的核心问题,树立了做人民“公仆”执政理念。《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将执政能力建设列入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范畴,源于苏维埃政权的确立、俄共(布)地位和主要任务的变化。处于执政地位的俄共(布)一些党员、干部在一定时期内较难适应新形势,有人忘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出现独断专行、贪污腐败、能力不足等问题。该书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处理和国家关系发展等四个方面对列宁时期苏维埃历史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在经济建设中,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尽快通过学习适应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的需要,实现从革命者向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转变,成为既懂经济又会管理,同时又熟悉工作业务的行家,努力促使党管理国家事务、领导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苏俄文化建设问题,是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问题。一个存在很多文盲的民众的国家,是不可能使自己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也是不可能使自己走向富裕的。国民的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建成的决定性因素,因而需要在全国范围进行一场“文化革命”,将文盲尽快扫除;在民族关系处理上,列宁反对民族主义,防止国家治理中出现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重视民族团结,督促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国家关系发展中,俄共(布)和列宁在国家建设和政党建设中不搞威权政治,而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根据具体形势作出英明决策,并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助其它被压迫被剥削民族进行革命斗争。该书指出执政党地位的稳固和国家的发展取决于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人民的“公仆”。“一切为了人民”,且尊重人民的意愿,列宁时期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论争,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养,而且树立了做人民“公仆”的执政理念,以加强信仰教育解除了执政危机。

总之,党内理论论争必须是在党纲允许范围内的公开论争,是有原则的论争。新时代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构建完善时期,《列宁时期无产阶级建设理论论争研究》一书的出版不仅为建设深受人民拥护的、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一个参照,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为切入点开展党员、干部批判精神、斗争精神教育,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猜你喜欢
论争民主集中制列宁
列宁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荒野与文明——20世纪美国筑坝论争的历史考察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中学新诗教材的一场论争及其意义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拉美有多少“列宁”?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日本中世末期五山禅僧的“儒·释”论争与其内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