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西部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0-11-22 02:07祁彩玲昌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工高校教师党员

■祁彩玲/昌吉学院

党建工作应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创新,高校教师党建才能与生产实践发展相适应。新时代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部分高校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层面也发生了变化,随之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挑战与困难。分析与准确判断出高校在教师党建工作中的困难所在,就能建构出合理的方案,提升高校治学能力,保持高校党建与党中央号召一致。

一、新时代下的西部高校教师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对党建工作参与兴趣有待提高

在高校,教师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由教师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和热情度所决定。这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教师对党建工作兴趣比较高,可以做到坚决拥护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也可以做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强国”、微博、公众号等各种平台和其他网络资源学习党的最新会议精神和理论成果,为力争成为一名紧跟时代潮流的共产党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有个别教师在党建工作的参与过程中比较被动,存在学校要求了才去做的现象,甚至有个别院系的党建工作平时基本由教工党支部书记一人完成。

(二)高校党建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部分高校在党建管理机制方面不健全,致使教师党建工作存在混乱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党建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有些高校出台的党建管理制度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制度很难得到运行。二是党建管理工作问责不明确,部分高校的党建管理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较轻,从而导致教师放松党建工作;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迫于教学业务考核的压力,就有考核什么做什么的心理,也不能集中精力抓党建工作。同时,有些高校放松对党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党建工作进展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工作存在“前期不管,后期临近考核又疯狂补材料”的现象。

(三)党建工作开展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负责党建工作的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反观现实,首先,大多数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工作形式不深入,其工作模式较为传统落后,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具有较大差距。[1]其次,从党建工作的内容来看,一些教工党支部很少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甚至有些党建会议最后开成了行政会议,从而导致党建工作缺乏组织战斗力,很难达到党员教育“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

(四)教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不突出

有些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起不到表率、示范作用,存在急功近利,轻视党务工作,将日常党务工作流于形式等现象。[2]其次,部分教工党员存在思想松懈现象,在工作中,既不能严格要求约束自己,面对一些腐败现象,也不能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最后,部分教工党员之间关系较为紧张,为了“推优、评优”工作,甚至有拉帮结派的倾向。

二、新时代改善高校党建工作的策略概述

(一)建立测评机制,提高教师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度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相关部门,应根据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引进党建工作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其次,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高校应根据不同院系的专业特点,将党建工作与各系院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各系院党建工作的效率与党建工作者的参与兴趣。第三,将党建工作与教师考核、评奖评优等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在党建工作中的参与热情。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党务素养,只有学懂、弄通党务知识,党员教师才能真正将内化于心的党务知识外化于行,提高党建工作的参与度。

(二)突出组织保障,完善党建机制

组织建设是党进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是党的政策、方针得以顺利贯彻与实现的坚强保障。西部高校应在政治建设为核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落脚点和基本保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激励制度是高校党建工作中较常用的形式,党建工作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确保党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但在激励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对制度所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评估,从而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责任制,从而加强领导对党建工作的监督、管理,同时,实行责任逐层下放的工作模式,以便利用高校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和集中教职工的所有精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

(三)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党建工作,拓宽党建工作渠道

高校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模式,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党建互联网机制。[3]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学习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党建工作,如搭建或利用党建平台,推送紧跟时代主旋律和有内涵、有深度的党建内容,供教工党员学习,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的完美结合。但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有个别党员由于对网络平台学习认识不到位,会存在敷衍了事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党建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党建管理平台、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等形式,让党员对每一份文件真正领悟透彻,学懂弄通。同时,党建工作应摆脱传统的文件学习模式,各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应注重实践教育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发挥思想引领,提高党员表率意识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主旨。[4]高校教师有能力、有本领、有担当,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党员用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记历史使命,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服务与管理师生、科研、教学中彰显出模范先锋作用。同时,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应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等活动,通过谈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学习心得,通过谈对榜样人物事迹的体悟感想等,让每一位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职责。其次,组织教工党员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定期有效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5]第三,应该建立严格的教工党员工作机制,从而对思想松懈者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最后,要明确党员责任,通过问责的形式为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提供制度保障,让党员明确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对于一些敷衍了事的“面子活”要进行及时问责,维护好党员形象。

三、结语

高校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过程中,做为学生人生路上灯塔的教师的党建素养在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做用显得尤为重要。西部高校作为全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党建更是区域建设与时代课题下的题中之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高校改革的深入,西部高校教师党建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各高校应紧跟时代脉搏,并结合自身特点,运用建立测评机制,提高教师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师党建工作,拓宽党建工作渠道,发挥思想引领,提高党员模范带头意识等形式,切实推进教师党建工作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工高校教师党员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我是党员向我看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善待教工是幼儿园有效制约隐性成本之关键
党员标准是什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