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精神应用于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20-11-23 12:35陈恩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陈恩硕,陈 清

1 引言

中国女排精神发展至今,指的不仅仅是排球竞赛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正能量的拼搏精神,还成为各行各业都推崇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女排追求的是一种极致,是不服、不舍、不弃、敢拼的那股韧劲,也就是明明知道有时候不会赢,但也会全力以赴。中国是体育大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进中国体育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应重视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体育制度欠缺完善,阻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如何在体育课中既能够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其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精神,这是开发中小学体育课程务必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将女排精神应用到体育课程中对中小学校园体育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2 中国女排精神概述

2.1 中国女排精神的起源

“女排精神”的起源是老女排的一次次绝境之争,生死逆转,拼的是顽强,凭的是拼搏。“女排精神”不只是一种体育精神,而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已经超越了体育[1]。中国重回国际奥委会后, 从1981年的首次夺得世界杯,到1986年荣膺全球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我国女排从此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中国女排完成“五连冠”的壮举,女排精神就此诞生,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抛头颅洒热血,兢兢业业,稳扎稳打的全面提炼。

2.2 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

在中国女排拿下第一个“五连冠”时,女排精神基本概括为集体主义、团结互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3 中国女排精神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作用探讨

体育老师是体育教学的直接施行者,是学生学习进行体育技能的“教父”,因此要想将女排精神灵活的贯彻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首先学必须要深刻理解女排精神的内涵,挖掘女排精神的意义,才能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地移植和借鉴女排精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通过体育课以及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习和灵活应用女排精神,为以后的学业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稳固的根基。

3.1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如今,中国女排的成绩能够出现遍地开花结果,个人技能显著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这与她们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有着莫大的关系。21世纪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社会,合作共赢是其时代的主题,也是人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倡导的主旋律。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单打独斗已经成为过去式,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以及共同发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回报。这种团结协作的意识必须从小培养,目前在中小学阶段,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体育课中体育老师可通过将女排精神恰当融入精心设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以及在体育技能学习与练习上能够做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2 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中国女排获得荣耀的过程就是一个走“长征”过程,它离不开队里每一位成员的默默付出和艰苦奋斗。她们或是为了自己能力的提升加班加点的训练,或是为了队友能力的提高无限时的陪练,但在面对国家利益时,她们不曾放弃。作为一个团体,中国女排的好成绩需要每个人的无私奉献和每个人的艰苦奋斗的浇灌才能创造辉煌的成绩。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家人的过度宠爱,因此有部分独生子女养成了骄傲自私,害怕吃苦,偏爱享受的心理,这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女排精神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渗透到体育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一员,要做好无私奉献和为团队艰苦奋斗的打算。

3.3 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自强不息是一种为了既定目标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而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女排坚持自我革新,成功将队伍里老队员的成熟稳重、新队员的朝气冲劲完美结在一起,使得团队的发展一直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因此,可以说如果“女排精神”失去了创新精神,那么就谈不上继承,更不用说发扬。创新是“女排精神”长期以来永葆生机、不断发展的成功奥秘,也是其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有力保证和动力源泉[2]。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创新大脑”出现缺氧,而体育课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放飞自我的“天然氧吧”,比如通过校外郊游活动并在活动中举行各种游戏,以此让学生全身心放松,使其做其想做,玩其想玩,投其所好。因此体育教师应抓住机会,以体育课为活动背景,以女排精神为精神导向,多给予学生独立自主活动的权限,拓宽学生大脑思维,从实践中创新,面对苦难能够自我崛起,迅速反击。

4 中国女排精神应用于体育课程的建议

4.1 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深入理解女排精神内涵

老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生活中的帮助者,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做良师益友,以利于教学的开展。以“女排精神”为精神标尺,在生活和工作中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展现真实地自己,将“女排精神”的内涵灵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同时,适当增加师德考核在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占比,以激励体育教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将“女排精神”渗透在自己的血液之中,将“女排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承[3]。因此,应将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应放在首要位置。

4.2 将排球加入教学大纲,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仍有许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以田径、篮球、足球为主。在中小学除了排球运动特色学校,学校开展排球课的普及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或者课时量较少,这不利用我国排球文化的传承和排球运动的发展,也不利于女排精神的继承。因此,排球课应该作为中小学教学大纲的“一份子”,并根据学生发展状况,适当修改排球规则,或使用软式排球,将其列入教学大纲并且保证合理的课时量,理论与实践相互铺垫,在排球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女排的精神魅力。

4.3 将“女排精神”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推崇得一种精神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是每个学科都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体育课的任务不光是体育技能的教授,还应包括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女排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和利益观,引导青年学生摆正价值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女排精神”所蕴含的体育精神,针对个人而言,能塑造个人完整、独立、健康的人格;针对社会而言,起到整合动作、指引规范、确立目标的作用; 针对国家而言,可以引导和整合社会[4],将女排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和学习。

4.4 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排球文化发展,发扬女排精神

通过发挥明星球员和明星球队的影响力,感召更多的学生去观看比赛,参加比赛,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充分利用资源,邀请女排运动员走进校园,大力宣传排球项目,提高排球运动在中小学的普及率,推动校园排球文化建设[5]。另外,定期开展“女排精神”宣传月,举行排球比赛,发扬女排精神优良品性。

5 结论

将女排精神应用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而言,能够使学生继承和发扬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女排精神,以后才能更好地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对于学校而言,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能够促进中小学排球进校园的进程,普及校园排球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女排精神以及丰富了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对国家而言,中国已经是一个体育大国,但还未进入体育强国行列,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女排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出年轻强壮且有智慧的国家排球队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事件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