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社区参与研究

2020-11-23 12:35曹显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青少年社区

曹显美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中出现肥胖和久坐的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青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由此可见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并且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不能只依靠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社区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不仅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主要抓手,更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丰富和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创新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的方式和载体。当前我国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社区体育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更要积极促进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社区参与情况。

2.2 研究方法

阅读青少年体育活动社区参与的相关文献;检索有关青少年体育的期刊论文、报道,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通过逻辑分析法对所查到的资料、政策法规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国家加大了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社区参与的重视,加强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和社区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经过国家、地方和社区各方面的努力,近年来我国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3.1 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观念困境

3.1.1 “社区”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大集体,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早出晚归各自为不同的目标奋斗着,社区越来越呈现出人际关系淡薄、异质化程度加深、人与人之间联系减少、社区归属感不强等特征。这些都使得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难度加大。

3.1.2 传统的家庭观念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唯分数论”、“学习第一”、“体育无用论”等根深蒂固。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然而青少年是否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往往很大一部分亦受家长影响,如果父母热爱体育活动,那么家里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就会比一般的小孩高。反之,如果家长对体育的认知不强,只一味的强调孩子的学习,反对并阻拦孩子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那么孩子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3.2 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资源困境

3.2.1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备

生活在社区的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现代的小区建设会有一定的体育设施,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使用。那是因为社区的体育设施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缺乏特色性不符合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在青少年这一阶段,他们往往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原因不喜欢运动,但是他们依旧有着自己的兴趣和对新事物的追求。社区体育设施老龄化建设特征明显,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进一步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3.2.2 从事体育运动的专业人员队伍薄弱

体育相对于其他科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从业人员的待遇往往没有文化课老师待遇好,而且需求也较少。这就导致人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受大环境影响往往将体育排除在外,因而体育专业教师和社会指导人员相对匮乏。我们都知道参与一定的体育活动,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往往会一盘散沙,体会不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青少年如何加强社区体育活动参与更少不了专业人员的指导。

3.2.3 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总量不足

我国青少年的数量相当庞大,但是青少年的社会体育组织数量严重不足。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体育组织进行统筹和管理,社会体育组织总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3.3 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制度困境

3.3.1 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不健全

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因此青少年在学校掌握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没有在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中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促进青少年的社区体育活动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3.3.2 社区体育制度不完善

社区体育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因地制宜的出台符合本社区的体育制度和有利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力量促进社区体育建设的积极性。社区体育同样需要健全的体育制度来提供制度保障,没有健全的制度,很多体育活动往往因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做支撑而难以开展和实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社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上依然存在着观念、资源、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在明确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具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社区参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而努力,本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4.2 建议

4.2.1 加强社区体育的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发展。同时要重视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加强社区成员的沟通,致力于打造乐享体育的社区,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4.2.2 改变家长对体育的认知,组织家长可参与的社区体育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

受教育程度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很多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很少或产生偏颇,学校可以在学生业余时间合理组织家长到学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改变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同时也可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社区体育活动,在家长的影响下激发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4.2.3 研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器材,合理规划社区体育场地

青少年阶段有着一定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迎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研发相应的体育器材。此外,有的社区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体育场地开展体育活动,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社区建设中必须合理规划建设体育场地,以满足社区成员的运动需求。

4.2.4 提高从事体育专业人员的待遇,扩充体育专业人员队伍

由于长期受“重文轻体”的观念影响,体育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不太可观,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证也是近几年才放开的。我国从事体育专业的人员相对缺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从事体育人员的待遇,积极鼓励高级知识分子选择从事这一行业,以扩充体育专业人员队伍。

4.2.5 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的联动机制,共享体育资源,共同致力于青少年体育活动

建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联动机制已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家庭和社区必须加强合作,有效沟通,只有三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做到共享体育资源,积极为学校教育提供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才能实现大幅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体育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青少年社区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