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探讨

2020-11-23 01:59仝莉秀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资源

仝莉秀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优化策略

摘 要: 文章简述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分析与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现状,并提出了利用互聯网建设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传播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0-0021-02

地方文献记录了一个地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是了解与研究地域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更加高效地开展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工作。

1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包括相关的出版物、地图、谱牒、会议记录、政府文件、统计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是读者了解各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阅读逐渐成为现代人常用的阅读方式。数字化资源相较于传统的纸质资源更易储存,使用寿命更长,读者也能够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因此,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公共图书馆可建设地方文献资源库,以便更好、更全面地传播地方特色文化。

1.1 有利于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区域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区域为记述范围反映当地特色。地方文献的这一特征是由地方特色决定的,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地势气候等都会影响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不同地区生活的不同民族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因此,地方文献具有各区域特色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当前,公共图书馆获取地方文献资源的方式主要是捐赠、购买、交换等,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文献都收集齐全,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将全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可以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惠互利,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地方文献查询服务。

1.2 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地方文献内容涵盖广泛,有自然地理内容,如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有生产经济内容,如农、林、牧、渔的养种植等;有历史政治内容,如史料、大事记、人口迁移等;有文化艺术内容,如民俗、语言、手工技艺等。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以多种载体形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形成了一个地区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详细的信息参考。例如,地方文献真实记录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内容,可为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丰富翔实的史料资源以及文化历史内涵,使社会公众感受到当地旅游文化的魅力,增加旅游文化价值认同感,从而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有利于文献资源的保存

地方文献记载了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语言习惯、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内容,很多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资料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旦丢失或损坏很难得到补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公共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馆藏地方文献的实体资源数字化并实现云存储,不仅可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还方便读者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提升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2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文献资源保存分散

当前,史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一些私人收藏机构出于自身的收藏需求都收藏有相应的地方文献资源,且都有各自的管理方式,致使地方文献资源收藏比较分散,难以整合,读者查询资料需各处奔波,十分不便。

2.2 文献资源数字化标准不统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源数字化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还没有统一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标准,缺乏有效措施及长期规划,如: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对扫描或拍摄的图片没有统一要求,导致图片清晰度不一、电子资源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此外,当前各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战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既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建设周期长、效率低,无法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2.3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观念淡薄

地方文献部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业务部门之一,负责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加工、管理等工作,但一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观念淡薄,不重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部门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致使地方文献资源分散在各个阅览室,难以实现区域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

3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优化策略

3.1 统筹规划

公共图书馆应依据自身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借鉴其他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全局统筹和规划。例如,公共图书馆可利用互联网深入开展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更好地进行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同时,各公共图书馆间应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应始终遵循服务第一的原则,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等。

3.2 优化资源配置

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仅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联合档案馆、史志办、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协作进行,将分散在各机构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和加工整理,以提升地方文献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争取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方文献。

3.3 创新发展地方文献建设

3.3.1  创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形式。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需根据读者实际需求,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相结合,不断拓宽地方文献收集渠道,加大地方文献资源收集力度,为丰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形式提供支持。

3.3.2 重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精神,因此公共图书馆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地方文献建设,如:整合区域文化名人资料,通过对当地文化的宣传表达特殊的地域情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使地方文献资源焕发新的生机。

3.3.3 重视读者体验。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调整、补充资源建设的内容,同时做好地方文献资源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提高資源库的检索功能,增强其使用便利性。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与地方民俗、礼仪等相结合,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此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从而提升地方文献资源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3.3.4 加强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公众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宣传推广特色数据库建设,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成果和最新动态,提升公众参与地方文献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和影响力。

4 结语

地方文献的整理和开发对于地区政治、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使用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也为公共图书馆整合地方文献资源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构建地方文献资源搜集整理机制,推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切实为构建书香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芹.“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9(9):58-62.

[2]  敬莉.互联网+视域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探析:以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8(4):80-83.

[3] 徐俊.安徽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回顾(2013-2018):理论、实践、问题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121-124.

[4]  窦鹏.地方特色数据库选题探析:以陕西省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为例[J].当代图书馆,2015(4):63-66.

[5] 周海颖.互联网视域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思考[J].兰台世界,2016(17):87-88.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资源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我给资源分分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