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体育舞蹈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实现策略

2020-11-24 10:49刘志平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9期
关键词:群体舞蹈青少年

刘志平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青少年体育素养是指通过体育活动或一定的运动方式,培养青少年群体在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情感、运动品质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素质的教育,是一个不断积累和长期的过程。

体育舞蹈是近年来在我国广为流行的一种新颖的运动形式,随着我国教育系统思想的开化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舞蹈逐步进入校园。虽然体育舞蹈课程非常年轻,但劲爆的音乐、轻快的节奏、流畅的舞姿和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使该项目的特征与青少年群体求新求变的群体特征相契合,大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但鉴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发育规律和当下体育素养教育要求,体育舞蹈双人为伴的开展形式和极具个性的呈现方式仍需要进行监督和约束,体育舞蹈应按照国家提出的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要求有序开展,为我所用。

本文立足体育舞蹈的开展价值和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影响力,基于学生情感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探索体育舞蹈在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实现策略,旨在推动校园体育舞蹈的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

1 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体育舞蹈的文化属性能够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知

体育舞蹈是一种融舞蹈艺术与体育运动、实现力与美相结合的一项现代运动项目,不仅能够通过体育舞蹈动作的练习使青少年获得较好的形体,改善机体的柔韧性、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身体指标,更能通过愉悦、欢快的氛围创设使青少年群体获得良好的艺术熏陶。体育舞蹈与传统体育的重要区别特征就是体育舞蹈中包含了丰富的雕塑、舞蹈、舞台表演、美术、体育运动等众多学科的艺术特征和元素,只有对这些相关学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了解才能理解体育舞蹈的魅力和创编原则,展现体育舞蹈的艺术内涵,因此体育舞蹈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从体育舞蹈的构成和本质属性来看,体育舞蹈的文化属性对青少年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文化认知影响价值,是体育舞蹈教学今后核心的人才素养培养内容。

1.2 体育舞蹈的美学元素具有美育价值,能够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力和美育感知力

体育舞蹈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典型特征是充满了律动美和运动美,完成或理解舞蹈动作的创编必须具备丰富的雕塑、舞蹈、舞台表演、美术等众多学科的艺术感知力和理解力,此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美学鉴赏能力,才能实现舞蹈艺术的创编与赏析。因此,随着体育舞蹈运动的逐渐普及和深化发展,体育舞蹈的美学元素能够与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其他表现形式一起奉献精彩的艺术呈现,成为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开展形式,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力和美育感知力。

1.3 体育舞蹈的运动属性具有良好的体质锻炼价值,能够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舞蹈是中等运动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种动静结合、动中寻求平衡和艺术表现力的运动,一般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系统教学,对肢体的协调性、运动节奏的把控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参与的肌肉群较多,能充分调动多个感官参与,因此对学生的专注力、表现力、形体表现力都建立了相应的训练过程、训练内容和培养目标等教学内容和环节。因此,体育舞蹈的运动属性具有良好的体质锻炼价值,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据统计,体育舞蹈在校内外开展以来,约有67.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爱这门课程,特别是女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态度,较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运动参与度和周有效锻炼量分别提升了约23.7%和31.1%。

2 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实现策略

2.1 注重学情分析,提升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和教学针对性,注重青少年体育素养教育

体育舞蹈极具运动个性、表现形式,开展方式多样、简单,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和体育锻炼价值。探索行之有效的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实现策略,应注重学情分析,提升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和教学针对性,注重青少年体育素养教育。体育舞蹈结合了舞蹈、服装、音乐、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也存在托举、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和技巧,更包含团队合作和协作,具有极强的感召力、鼓动性和感染性,更具有创造、创新要素。但体育舞蹈应用到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中,就必须适应青少年体育素养教育的需要,必须注重学情分析,基于青少年体育素养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置和教学。青少年体育素养包含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心理健康和品质性格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等几大方面的培养,因此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应在注重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技术教学基础上兼顾上述方面的培养落实,通过体育价值教育提升青少年群体的体育情感、体育运动价值认知,在良好的体育运动体验中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落实体育素养培养学科任务。

2.2 建立专项经费支持,拓宽体育舞蹈的运动影响途径,产生持久影响力

据统计,体育舞蹈相比较传统的田径、球类等运动,由于不受场地、人数、开展形式的制约,更容易在普通人群中创造出多样的玩法。其凭借音乐、运动等多种元素组合出具有强烈青春力量和气息的动作,能够满足学校开展体育素养教育的需求,多样化地适应校园的竞赛和娱乐功能。体育舞蹈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体育舞蹈的价值不应局限于体育课堂,还应拓展到课外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甚至体育舞蹈竞赛等多种组织与开展形式。这就需要专项经费的支持和专项教师的组织与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开展方式来拓宽体育舞蹈的运动影响途径,产生持久影响力。

2.3 创设发展性联合教育环境和发展政策,提升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影响成效

体育舞蹈虽然简单易学、易开展,但并不意味为了适应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就要一味地降低该运动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创造性。体育舞蹈的创编和艺术价值的呈现是体育舞蹈的生存根本和灵魂。只有对体育舞蹈的内涵、艺术特性进行深度挖掘,提升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艺术鉴赏力,才能为该项目的长远发展注入生命力和活力。探索体育舞蹈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策略就必须注重发展性政策和发展性联合教育环境的创设,通过加强环境创设提升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影响成效。可从政策层面建设体育舞蹈竞赛机制,通过竞赛方式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和艺术内涵,让青少年群体通过比赛与表演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展现所学,增强运动情感和运动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创编、编排体育舞蹈等活动,更加深刻地认识体育舞蹈的魅力与文化元素的价值,从而提升青少年的感知力、创造力和鉴赏力。

3 结 语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延展性、适应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具有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和表现形式。体育舞蹈应用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中必须充分认识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律和特点,提高实用性。通过对青少年群体当前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素养现状的调研,对体育舞蹈自身属性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得出开展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价值和影响力,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认识。本文认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核心价值,主要有以下3 方面。(1)体育舞蹈的文化属性能够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知;(2)体育舞蹈的美学元素具有美育价值,能够提升青少年审美力和美育感知力;(3)体育舞蹈的运动属性具有良好的体质锻炼价值,能够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鉴于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影响价值,本文就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实现策略进行了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和研究重点。研究认为,发展体育舞蹈,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应主要从以下3 个层面进行落实:(1)注重学情分析,提升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和教学针对性,这是着重落实青少年体育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2)建立专项经费支持,这是拓宽体育舞蹈的运动影响途径、产生持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3)创设发展性联合教育环境和发展政策,这是提升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影响成效的外部支撑。但由于现实执行力和理解力的差异,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还有很多现实困难需要解决,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来检验。

猜你喜欢
群体舞蹈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学舞蹈的男孩子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舞蹈课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