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背景下高校武术多元化发展路径探析

2020-11-24 21:29刘振良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武术学科素养

刘振良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520

1 前言

所谓素养教育是指通过学科教育完成知识传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格及关键能力的一种关注知识、能力和心智健康的过程教育。自2014年“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概念就已被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并上升成与科教兴国同等地位的人才培养战略之一,是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体育作为唯一贯穿学生个体学校成长体系的学科之一,不仅承担着教授体育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的学科责任,更要担当起基础学科的介质责任,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主动以体育学科教学为依托,以学生素质培养为目标,寻求多学科间的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教育成效才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武术是高校体育的传统项目之一,不仅具有健身竞技价值,更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感,具有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的重要价值,目前已发展出散打、民族传统武术等多种开展形式,深受同学们喜爱,但也存在发展制约和教学瓶颈,造成学生选修率下降、武术运动项目发展性意愿低等等诸多不良现象。在素养教育背景下,高校武术应该深入剖析学科教学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和明确当前学科发展难点,基于学生学情和时代对人才素养培养的发展要求,在素养教育理念要求下重新进行学科定位和构架,特别要加强主动教学探索活动的开展,在深刻理解素养教育理念要求下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为武术学科的长久发展争取主动,提升培养成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教育目标。

2 素养教育背景为高校武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2.1 素养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为武术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发展方向提出要求并指明方向

“素养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国策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培养战略而提出的现阶段的具体教育要求与体现,它再次使高校教学明确了“素质教育”和“素养培养”的教育核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策略,将教育事业确定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育体系”的具体发展要求,并对教育评价导向和“全民健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体育发展目标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发展战略、学科发展价值指标、实现路径和体育教育多主体多层次的发展策略。在这一重要历史背景下,武术教学应积极应对自身教学问题,以素养教育背景为要,积极探索高校武术发展带来的新影响。笔者认为素养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为武术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武术教学必须要改变过去以套路、太极拳等武术技术、技能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结构和单一的运动技能培养方向,需要从武术人文、武术价值观、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等多个层面的素养教育进行深耕细作,加强武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和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使武术教学成为真正关注知识、能力和心智健康的过程教育。

2.2 素养教育的人才素养培养内容对武术教学的成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我国不断进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探索的最终落脚点和载体是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成效。因此,提高武术教学成效是武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落脚点。素养教育背景为高校武术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是素养教育的人才素养培养内容对武术教学的成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套路和太极拳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发展较好的两个核心教学形式,但都由于形式僵化,教学内容固化等原因使教学陷入了僵局,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热情和参与兴趣。而素养教育的提出对武术教学的教育成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今后武术教学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性、综合性能力、艺术体验等方面寻求武术教学内容、开展形式上的融合创新发展才是高校武术今后的出路。

2.3 素养教育的教育结果对武术人才培养结果提出了新要求

素养教育不仅是一项教学要求,更是对人才培养结果的要求。在素养教育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的人才培养结果具有更高的新要求。高校武术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人才培养成效对影响要素、实现途径和发展方向进行探索,特别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进行重点教研,才能满足素养教育背景提出的教学能力需要。

3 素养教育背景下高校武术多元化发展出路分析

3.1 加强通识教育研究,通过武德、武术文化构建学科核心,注重精神塑造和价值观孵化

“体育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时代强国战略目标使我们明确高校武术多元化的发展出路:即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以体育学科为介质的全面发展三个努力方向。在这样的发展指导思想下,高校武术应从武术原生价值和当代发展责任出发,严格按照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体育发展指导思想系统梳理武术的产生、演变和历史使命,明确武术教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影响因素、发展规律等关系学科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同时基于学生的学情变化和人才素养培养发展需要对太极拳、套路进行适应化改革和探讨,加强武术通识教育研究,通过通识教育降低当前武术教学重技能、竞技的教学不良风气和重新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长久的运动情感,借助武术通识教育,通过武术历史文化的沉淀与内涵的不断拓宽为武术的价值认知、武术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精神内涵的认知以及武术的历史责任进行系统化、具象化处理,加强对学生对认知、情感和价值影响,明确武德、武术文化构建学科核心发展思想,加强注重精神塑造和价值观孵化培养,最终才能使武术教学符合素养教育要求,沿着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向寻找出路。

3.2 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全面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成效

高校教师是素养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施教者,素养教育背景下高校武术的多元化发展出路最终要落实到执教层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式等具体教学活动进行深度探索,可大大改观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颓势和不利影响,全面提升武术教学的成效。在素养教育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的养成对学生最终思想认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武术体育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情感、意志、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关键能力等关系学生群体今后的知识、能力和心智健康等素养的成长要素。在素养教育背景下,武术教学寻求多元化发展,落实武术教师教学能力必须首先要明确武术教学是一个过程教育。因此武术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应注重良好的体育道德、人文素养和体育核心素养,为武术教学成效尽可能拓展成长空间和能力发展空间才能提升教学的核心竞争力。以太极拳和套路为例,它们不仅是一项运动价值极高的武术形式,更兼具了表演、美学、乐理等多个学科之间的素养要求,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科间融合发展探索,甚至形成多师资教学资源,实现武术与多个学科的融合发展。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可更加灵活,特别要凸出能力与全面发展,立足素养教育时代背景,激发学生音乐创编、武术表演创编等多个能力和素养的教学探索,甚至形成特色教学和创新教学多元化发展路径。

3.3 以能力和素养为学生评价核心,注重过程性、成长性教育,形成学科发展内驱力

学生是武术教学结果和素养教育培养成效的唯一落点,在素养教育背景下探索武术多元化发展出路必须要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核心,注重过程性、成长性教育,形成学科发展内驱力。就学生培养结果探索在素养教育背景下武术多元化教学发展出路,可从三个层次进行探索:一是加强武术通识教育培养武术健身理念和认知,通过武术历史流文化教育丰富武术哲学思想和教化意义,培养武术运动情感,从而达到精神文化熏陶目的,为大众健身运动发展运动人群基础;二是加强武术运动全面发展教育,通过武术精神、武术价值观培养忠实的武术爱好者,着重建设武术的独特性和长久吸引力,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长久的运动爱好,为武术社会健身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三是以竞技体育为目标,对有专业发展前景和竞技运动天赋的学生着重发展竞技武术,使武术教学在最终人才培养层面真正实现素养教育发展。

4 结语

武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扮演了民族精神符号、民族强身健体和民族文化传承等多个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武术应积极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寻求多元化发展出路和变革,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果做出新的历史贡献,这是武术教学的出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猜你喜欢
武术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中华武术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