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20-11-24 21:29刘传勤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袁 晴 刘传勤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传统武术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在国际上,中国功夫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其价值不容小觑。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化的思想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国风、追逐国风,热衷于民族传统文化,正因如此,中国传统武术在不断发展与前行中, 积累了民族魂魄沉淀而成, 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文化, 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全球性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热门话题,在体育届、文化界、艺术界、演艺圈等都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潮。传统武术源于民间,早期的武术活动就是起始社会中人们身体活动的练习方法,由此,传统武术在5000年农耕文明的影响下,逐渐具备了传统文化色彩,旨在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及影响对乡村文明振兴的发展做出详细阐述。

1 传统武术概念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功法练习和实用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 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并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文化“珍品”的民族文化精髓,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传统优秀文化的民族,中华武术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项目武术是需要传承与发展的,武术运动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功能,是聚集了我国古代哲学、兵法、美学等优良的思想知识。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体现着“中国特色” 。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个字总要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只是经济的建设,更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于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动力支撑,文化的复兴就是要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延续下来,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继续引领世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文化文明的进步才是从根本上的发展,才能够带领乡村富强和精神的满足。因此,要真正做到乡村的振兴要求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乡村新形象。

3 传统武术在乡村发展现状

3.1 武术之乡的发展

所谓武术之乡“是指具有浓厚的武术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县市或地区,是发展武术产业的主体”全国分批评选,被称为武术之乡的有山东菏泽、河南登封、河北沧州等地。

河南省作为“全国武术之乡”之一有利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促进了武术的整体发展。河南省登封和温县是中原武术文化的先进代表,其中登封的少林拳在全国范围内皆知,温县的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陈沛山先生成立了国际陈氏太极拳联盟,为武术项目的推广做出来大量的贡献。温县地区的乡村教育中,陈氏太极拳已经成为必修课程,并且开设有武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显示,陈家沟地区的武术学校教育、家庭武馆的发展都较其他地区领先。

山西太谷县在1996年获得了“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太谷县是“形意之乡”,是目前为止发展形意拳群众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形意拳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在太谷县将近有近万人学练形意拳。形意拳源于乡村,发展于民间,致使形意拳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是集中在乡村地区。太谷县形意拳的学校教育也相当重视,已经成为中小学课间操体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在注重武术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习武理念,将现代思想教育与武德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传统武术精神。

根据综上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武术正在快速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乡村的文化建设,最大限度的惠及到广大村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良好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机会。但传统武术在乡村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特别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专业武术学者。

3.2 传统武术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困境

乡村师资力量不足,缺少专业的武术指导,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有些比赛活动缺乏专业的管理,活动开展质量并不高。缺少硬件配套设施,在硬件器材方面,未能及时更新维护,宣传推广方式略显固化。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媒体宣传不到位,很多传统的武术形式不能被外界所知晓,大众领悟不到传统武术的真正价值和文化内涵。

西方体育理念与体育武术标准化的限制。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势地位相较则逐渐成为不引人注目的配角。多年来中国武术受欧美风的影响,中国武术做出来一系列的改变与创新,武术的体育价值和功能不断被强化、细化,武术具有的传统文化价值逐渐被弱化,以至于人们谈起武术就只会知道武侠电影、武打片、太极拳等这些概念性的表面内容。武术向体育项目方向的变异有利也有弊,武术作为体育项目能够带动学校武术与社会武术的发展,但武术的传统文化价值是体育功能无法实现,正是如此,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有了局限性。

现代武侠影视作品夸大玄幻, 武术文化内涵存在误读。在当前的影视作品中惊险刺激的场景以及能够飞檐走壁的轻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但是过多的电脑后期特效,使得武术脱离了现实生活,使观众对武术本身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扭曲,武侠影视剧一般都会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出神入化的武功,从而让观众忽略了传统武术本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4 乡村开展传统武术运动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4.1 传统武术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要有民族文化使命感,新时代赋予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即促进文化自信。传承武术文化的内涵是推动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作,武术传统文化内涵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也需要注入的理念。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影响下,我国逐渐推崇武术道德精神,鼓励要发展品德高尚的美丽新农村。在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中华武德”文化最具有特色,是武术文化内涵之一,武德的形成融合了儒、道家的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兵法学、宗教等优秀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形态。中华人民具有顽强的民族精神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强的社会凝聚力。由此可以看出习武可以促进全民精神层面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人民爱国精神,推进乡村文明的建设。武德文化精神的传承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有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文化中以“仁、义、礼、智、信”这些特征作为基础。强调重义轻利的心态。“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学礼”;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思想核心在于“礼”,是武术文化内涵之一。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志邦,拥有雄厚的道德基础。中华武术的“礼”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对武术套路招式体悟和长期的磨炼,消磨人的争强好胜之心,培养忍耐之心和高尚的品格,从而形成谦和有礼、诚实有信的品德,养成和谐发展的理念,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4.2 传统武术推动人民身体素质发展

武术的健身功能,推动着人民身体素质的发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中普遍的健身方式,在许多社区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已经发展为老年人最为重要的健身方式之一。“两千多年来,中医与武术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区域内发展着。宏大、缜密的中医学理论不可避免地对武术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不不断提升人类的发展更加倡导和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武术不单具有一般体育的身体运动特点,还与中医养生之道有着密切的练习。

传统武术进入校园,有助于青少年的身体发展,现在许多小学,初中都有开设武术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质锻炼;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习得武术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空间。

传统武术进入乡镇社区能够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武术项目的学习,根据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可分别开展太极拳、少林拳、健身功法、八极拳等满足练习着的需求,形成良好的积极地习武氛围,促进居民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保护传统的乡镇武术。

4.3 传统武术推动经济的发展

近来,文化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也相应的颁发了文化相关产业振兴计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文化,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上面为乡村的振兴作出了的贡献。

传统武术门派有助于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传统武术的盛传,武术学校、武术协会和民间团体都集中向游客展示了传统武术表演,传统武术面向大众群众,使人民群众大饱眼福。武术旅游可称作:“体验国学旅游”,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在旅游途中体会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体会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感受民族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旅游产业的兴起能够推动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武术文化的盛行有利于推动乡村的文化自信,其中武德文化和礼教文化的传承有利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武术文化能够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使人们在自觉、自律的、诚实守信的环境下形成和谐文明发展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文化基础。武术的健身功能为人民提高身体健康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活动方式,帮助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武术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建设,为人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经济基础。产业的发展在促进了武术的传播,使武术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

5.2 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报纸、杂志、专题讲座都是很好的传播平台,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大的空间,网络传播是最广泛便捷的传播形式,但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的文化传递,避免垃圾网站的出现,避免优秀的武术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失误。传统武术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吸取新时代优秀的文化内容,使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并更好的传承,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摒弃不满足时代要求的落后思想,要以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进行与新时代文化的融合。武术标准化、武术段位、武术产业化一定程度上为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产业化的提高也为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在武术产业化的同时要注意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校园武术是武术传承的主要阵地,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据此青少年群体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校园武术不止局限在武术套路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学习武术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和蕴含其中博大精深的内涵。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传统武术怎么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