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居家,共筑微信公众平台的武术课程研究

2020-11-24 21:29勾庆华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教学内容

勾庆华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微信在当今社会是交流手段必不可少的工具,微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使人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教育领域电子产品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微信是信息技术下的产物,在互联网+及大数据背景影响下,以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交流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手段,将微信平台引入到教学当中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随时随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行课前预习,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在目前微信辅助教学这种手段还处在初步探索期,研究还需要深入,不同教学内容,其教学环节都有可突破的重点,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研究通过对武术教学的思考,以期为武术教学改革提供教育教学新思路。

1 疫情下的教育思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大面积扩散,开学延期,学生长时间居家,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在发生着变化,扰乱了学习及生活秩序,特别是在校学生。这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考卷,是师生共同面对的一场“大考”。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了“停课不停学”,在这关键时期,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履职跟进,因势利导,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及政治素养。教师以点带面,在精神上有理有法地做好疫情期间的教学规划指导、思想指导、心理疏导及学业指导,做好与学生居家学习的对接,促进思想改进,确保教育“无断档、无疏漏、无盲点”,有效的掌控疫情带给学生的学业困惑。居家学习,网络学习,技术资源提供方成为网络与学习终端的参与、提供、支持者,教师在网络虚拟课堂忙碌,学生在网络前吸取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是否健康、科学、合理,都是教育近阶段面临的试题。“停课不停学”怎么组织、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依靠教育思想原则,在科学指导下,创造性的进行网络教学。为了避免“学校版”课堂教学形式、不加重师生负担,最大限度地收获在校期间三尺讲台所不能比拟的进步与成长。在线授教、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用这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战“疫”,疫情是会被战胜的,学生的成长确是永远的,危机就是契机,使这特殊的假期别有意义。

2 因疫宅家,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武术教学

2.1 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内容繁多,规范性不够

随着社会发展,武术的功能也在变化,但武术教学内容确没有变化,因武术内容丰富,拳种众多,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每一所学校选择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这使得武术发展更多面性。同样给教学也带来了影响,内容的繁多,规范性就会降低,但也体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学校武术教学主要是以套路教学为主,而套路中每一个动作又是由若干个小技术动作组成,要想学好一个动作,需要掌握的动作数量繁多,同时动作路线变化繁杂,每一个动作都包含内外两种因素,内有精、气、神、意等,外有手、眼、身法、步,每一势动作都要求内外合一,身体与动作协调配合,使学生在记忆动作中产生厌学情绪。

2.1.2 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滞后

武术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讲授动作、示范动作,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机械化运动模式,使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屏障。

2.1.3 专业武术教师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在武术教学中,武术师资一直都是困扰学校武术开展的瓶颈。体育教师多数并不精通武术,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掌握差异性大,理解不同,教授参差不齐,动作示范缺乏武术内涵,演练风格不突出,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失去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2.2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武术移动学习内容构建

2.2.1 武术学习内容构建

2.2.1.1 传承武术文化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人类为了生存,使用棍棒、石头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获得的攻防技击意识是武术的雏形。之后狩猎田园耕作活动是武术发展的过程。商周时期“武舞”训练士兵的技击能力及鼓舞士兵的士气等。武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形态,它是由身体运动来表现中华文化内涵的,与中华传统文化诸多方面相结合、相包容,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微信公众平台加入武术文化内容,可以使学生厘清对武术发展脉络,在学习中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内涵。

2.2.1.2 武德教育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在从事武术活动过程中人在社会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道德品质。《左传·宣公十二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这是对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武术在唐、宋、元、明时期达到了百家争艳、鼎盛繁荣。宋代岳飞《九要论》系统的对武术进行阐述。武术在古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民族锻炼身体与自卫的方法。武德发展过程中,儒家仁学是武德的主要内容,孔孟仁学基本思想是“仁慈、忠厚、善良、友爱”,武德的仁学表现的是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是人性品德修养的途径,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武德在武技运用中,因武技是以技击来体现的,内含暴力,武德要求以制取得对方,避免杀戮,“以武会友、点到为止”。武术的抱拳礼: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手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教学平台中设置武德内容,学生可以在掌握了技术的同时,对武术的品德规范有所认识,在武术文化的学习中使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习惯,也可在模仿现实中的榜样行为来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设置武德轶事环节,使学生内心变得坚强,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2.2.1.3 武术赏析

武术博大精神,在文明进步的同时,武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变体而改变。武术在具备技击功能的前提下,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武术具有观赏性,现代文化表演中总能看到武术的身影,影视作品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学会欣赏是学习武术的前提,观赏武术就要了解武术的历史,明确武术的分类,清楚明了表演武术与竞赛武术的区别。知道时装武打与古装武打的不同。在这个目标下设置武术观赏平台,推送不同类型的表演内容,如竞赛武术比赛、大型武术表演、舞台武术表演及影视作品。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增长武术知识。

2.2.1.4 武术技术内容

武术技术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分为三类,小学部分、中学部分、大学部分。小学部分以初级教学内容为主,以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及武术段位制初段位内容为佳;中学部分,以武术初级套路为主要内容,如太极八法五步、初级剑术及武术3段教学内容为主;大学部分,以二十四式太极拳、武术段位4、5段内容为主,也可以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结合中小学教学师资的要求,对武术初、中级内容进行学习。对于专科院校的学生,在设置内容上以现今武术发展的主要竞赛内容为主,结合传统拳术制订网上教学内容。

2.2.2 微信公众平台的武术移动学习环境构建

2.2.2.1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分类并且设计制作相关教学视频,PPT课程等素材,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发布,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预习。学生可以随时将遇到的问题实时发布到平台,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结合教师的回答得出结论,共同完成预习。对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解答,并且指导学生学习的步骤。

2.2.2.2 在线学习

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搜索学习资料,进行网络视频在线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同学们在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在平台上答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习效果。平台学习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追踪,结合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2.2.2.3 翻转课程提高

结合学生在网络上的问题,在线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归纳整理再发布到微信群中,进一步交流。同时在课堂中对集中的问题面对面指导,使学生体会线上、线下教学的全面性。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教学内容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