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机遇、挑战、使命

2020-11-24 21:29马世坤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民族

李 渊 马世坤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兼容并蓄,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与国际文化潮流互通有无,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活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外交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借助历史文化符号,强调文化包容,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并致力于友好合作的多边外交,更好地发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丰富“一带一路”下的文化内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1]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稳定的发展空间,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战略定位,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的建设。

1 “一带一路”战略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注解

1.1 “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蕴

“一带一路”一词起源来我国的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始于我国西汉时期,起点为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跨并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古代陆路商业贸易通道,它最初的作用是将古代中国制造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出口到沿线各国,是古中国经过亚洲中部通往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欧洲、非洲北部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以运输方式来划分丝绸之路,可以将其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后世之人将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往来通道都统称为丝绸之路。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又简称“一带一路”,倡导政治互信、经济共赢、文化包容的理念,促进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融通交流中,通过文化包容和民心相通,对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贯彻落实平等、包容的文化发展思想,求同存异,对于发展程度与我国类似或是比较相似的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求同存异并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进行文化交流与互鉴。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符号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传承下来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3]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表征,它能够集中而强烈地反映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及发展的历史文化,体现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身的形成,从而带有浓烈的文化属性。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参与性,因此能够作为一种与外界自由地交换物质和信息的文化开放系统,容纳其他文化体系的主体参与到文化交流和交换中来,形成了民族地区展示族群文化、传播社区特色的橱窗。民族传统体育借助“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期,充分发掘民族文化特色、展现民族文化氤氲,将“一带一路”的人文价值、文化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和政治互信。

2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机遇

一个强大的民族,都是理性、自觉地民族,在日益变化的国际潮流中,我们要把握契机,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信念,抓住历史机遇,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文化潮流中重获生机,文化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我们更有信心将民族传统体育屹立于世界新的高度。

2.1 新时代国际政治机遇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借助政治动力获得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5]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也是丝路外交的关键之处,以民心相通带动各国间的政治对话,[6]“一带一路”作为促进不同文明和群体进行对话、理解与认同的合作交流平台,已成为新时期外交活动的重要途径,并且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比如:高层外交流行体育元素,民间体育交流助力文化融通。民族传统体育借助“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政治机遇,能够丰富交流内容、拓展交流方式、完善交流机制,从而可提高相关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水平。民族传统体育参与“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丝路外交,不仅可以提高“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水平,也可以在丝路外交中发挥独特价值,从而在促进相关国家与地区民心相通的同时,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政治价值得以合理发掘运用、政治身份得以重新树立。也即,参与“一带一路”人文外交,能够为重新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政治身份注入动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丝路外交,在讲述丝路故事、弘扬丝路精神、传播丝路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一带一路”基于人文交流和丝路外交领域,将为重新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政治身份、促进不同民族传统体育主体熟悉国情、了解世情注入强劲动力和新的历史机遇。

2.2 新时代经济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大势所趋,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协同与合作发展持续推进,国际层面的区域经济格局能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战略平台的建设为相关国家和地区为丰富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更易进行价值整合,也即更易于根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资源特质来建构不同价值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民族传统体育借助全球化的发展浪潮,推动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现代新型产业相结合,以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7]在沿线国家,有很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少数民族,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互鉴,对沿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快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建设,以创新推动文化理念的传播,以经济带动文化的发展,得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不断地延续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与价值整合,及其互联互通项目的持续建成,[8]由此创造出的良好经济环境和经济格局将有效调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一带一路”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构建“一带一路”经济文化长廊,如“滇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廊、甘新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长廊”,为合理有序加速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提供强劲的动力,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经济身份、壮大并巩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空间,[9]注入外部动力、激活内部动力。

2.3 新时代文化交融机遇

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一带一路”倡议理念及其建设中的尊重与认同民族差异性、推动民族关系良好发展、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正是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之源。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倡导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10]将各地域体育文化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以“一带一路”为交流契机,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文化内涵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中得以传播,沿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得到开发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得发展空间得以拓宽,从而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主体差异和整体活力。强化相关发展实践主体的全球意识和全球视野,合理引导世界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化、相关化发展,让民族传统体育焕发整体活力,进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全面复兴。[11]坚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世界性,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和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加强不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主体间的对话合作、利益协调,在“一带一路”倡议理念及其建设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世界性”将在世界范围内相关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主体的交流互动、对话合作、利益协调中得到彰显。

3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挑战

3.1 文化自信与羸弱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体育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和前景,各类的体育文化品牌层出不群,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长,这将会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观念造成冲击和影响,一是外来体育文化对我国现有的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冲击;二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相互交融并产生一种中西合璧的体育新文化。一些学者将此类外来文化潮流称之为“文化侵略”。许多民族传统体育者非常担忧新时代的国际文化发展态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比文化的形式更加的重要,对于外来文化的这种恐惧恰恰是一种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想在国际传播交融中取得长足发展,就要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坚持民族文化自信、树立牢固文化自觉意识、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髓和亮点。

3.2 文化包容与差异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播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每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是根深蒂固的,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势下,更多的是接受外来先进的、符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门派观念浓厚,如中国武术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以动制静、调养气息,太极拳中蕴含的阴阳结合、身心一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道家理念,虽强调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若无专业者详细讲解和示范,旁人怕也难窥其全貌,加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地域差异、民俗文化意识形态各有千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教育经历,必定会对文化的理解产生误读和偏差,文化的差异影响文化的观念,而文化观念的不同是决定文化传播长远的重要因素。地域文化理念的差异严重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12]。

3.3 文化创新与缺乏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文化的创新也需要一定传播媒介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传播载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媒体传播一般都是通过电视转播、娱乐节目中的展现,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发展,需要政府的主导力量,需要将民族体育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推广到世界,这其中也需要相关体育产业作为输血管,以传播媒介的创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输出,新事物的发展需要旧事物的不断更替,体育文化创新亦是如此,包括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旅游业、健身娱乐、体育广告、出版发行等衍生产业中的富有异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和国际品牌,将民族体育的精神内涵附着在产业推广中去,践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重要路径,潜移默化地让国际民众从心底真正去认识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使命

4.1 提升“互联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文化认同感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产业都在互联网这一媒介中竞相提升自己的产业品牌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迫切需要,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将构成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需借助“一带一路”这一战略契机和红利政策,推动自己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发展,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宣传和推广自己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利用当地语言文字对自己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推介,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沿线国家中的文化认同感。“一带一路”文化输出战略的顺利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当地企业、经贸团体的创造活力,以体育文化产业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竞技和体育服务,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共享共建的合作氛围。

4.2 推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的多元化

着力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构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平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文化多元展现、互通有无,交流融入的局面。通过加强区际间的文化赛事交流,旨在借助“一带一路”相关理念和建设背景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动力,强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以体育竞赛和交流活动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比如,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互办“国际传统体育节”或“区域传统体育节”等活动,在“中蒙俄经济文化走廊”上将滑雪项目通过文化交流月等方式进行传播,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文化走廊”上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汉语桥等方式进行传播,在“中南半岛经济文化走廊”上将太极拳、各民俗体育文化通过文旅联动等方式进行传播,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节日的活动逐步在国际交流中得到认同与融合,优化体育文化交流发展模式。

4.3 开拓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实践,需要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的人才作为智力支撑。整合相关国家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高质量学术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博硕士论坛等,推动学者专家交流互动、学术往来,汇集各方智慧,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各个层面、各个方向的协同研究、创新研究。无论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的理论问题,还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的现实问题,关键在于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交流的互动。学科建设是基础,人才培养是先行之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需以“国际格局”为基本核心,开拓学科建设的“国际视野”,广泛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术往来、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以学研促交流,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学术共同体建设,有利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

4.4 重塑民族传统体育国际话语体系建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相互融合、相互交流,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活力,进而提升本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缺乏对自身文化主体客观理性的认识,在外来文化强势的冲击下,出现了退让、隐忍的趋势,甚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几度“失语”,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才是当务之急,首先,以明确文化自信内涵为引领方向,践行推陈出新的文化创新理念。其次,多开展文化交流高峰论坛,把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以对话交流形式在沿线国家推广,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新的高度迈进,以体育话语权促进文化交流建设。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多元民族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