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科学训练现状审视
——基于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与疲劳诊断研究

2020-11-24 21:29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脚竞速机能

陈 芬 朱 欢 刘 颖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科学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时下奥运项目都建立了完善的科学训练体系,而科学训练体系的核心支撑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以及依据诊断结果所作出的训练计划的调控,正是基于科学诊断与监控结果的不断调控才使得训练更加科学有效。但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的科学性不容乐观,训练多以教练员“经验”为主,缺乏科学知识指导。[1-2]虽然民族体育的经验性训练也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保护以及有效训练数据(大数据)的积累,不利于运用大数据理论和实践深层次的挖掘高脚竞速运动的发展规律,导致高脚竞速运动的科学训练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呈现出散落化、无序化状态,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这是当下竞技性民族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通病。为了提高竞技性民族体育运动训练科学性,本研究参考奥运项目备战期间的训练体系,审视民族体育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揭示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科学训练现状,并对科学训练的监控指标进行构建。

1 目前高脚竞速运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与疲劳诊断的研究现状

虽然高脚竞速运动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开展,并成为许多高校体育专业民族体育课程所必修的科目,但关于高脚竞速运动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科学训练监控十分匮乏。在中国知网以主题检索“高脚竞速”四个字,截止到发现仅有161篇相关文献,除去相关的报纸报道,所剩的专业文献更是屈指可数,其中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更是凤毛麟角。相比于足球的54770篇文献,高脚竞速的文献量仅占2/1000。从中国知网现载有的文献数量和质量来论,中国体育界对高脚竞速运动的科学研究极为有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民族体育运动的局限性、区域性。此外作为知识传播的另一大载体,高脚竞速相关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无专业的著作问世,因此,认为科学研究的匮乏是当前中国高脚竞速运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关于高脚竞速科学训练方法的研究成为了阻碍这一项目发展最大的绊脚石。针对如此境况,高脚竞速相关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运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性疲劳诊断作为科学训练的基础与支撑,是科学训练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高脚竞速运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性疲劳诊断的研究更为匮乏且较为零碎,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监控体系。从发表的相关文献来看,只有学者万利对此进行了研究。[3-5]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对于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判断以及疲劳的发生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的极度匮乏大大阻碍了高脚竞速运动训练体系的科学化。一些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视为“业余体育”,主要的原因便是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的科学性不足。综上,认为当前高脚竞速运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与疲劳诊断的研究十分匮乏,教练员的训练多为经验性训练,高水平的训练质量无法保障,导致训练成绩停滞不前。

2 现状及其的原因

2.1 顶层设计缺乏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致使项目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从运动项目的顶层设计而言,缺乏国际性赛事体系尤其是权威国际赛事导致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竞赛大多局限于国内各级别的赛事,如全国民运会、全国邀请赛、省级民运会等。由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地域的局限性,导致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在民族地区与其它非民族地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项目的开展不仅是为了竞技、健身、娱乐,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非民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仅仅是为了竞技(如全国民运会),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运动项目的开展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训练的科学性更无从谈起,竞技水平自然较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作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的关键支撑,主要针对具有高规格竞赛任务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代项目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工作的开展对于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尚不急迫,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民族体育的竞技的顶层设计主要围绕全国民运会而定,因此我国民族体育的竞争主要是“自家人”为主,而且竞争群体的实力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导致处在竞技前列的队伍只需延续常规训练便可获得竞争的资本和优势,而处于后面的队伍则更不需要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工作的开展。这是源于处于竞争后面的队伍可能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欠缺和不足(如技术、体能等),其竞技水平的提升首先弥补了这些缺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工作的开展才具有现实意义。

可把运动员的训练比作一座大厦的建设,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现代奥运项目的竞技训练体系这座大厦早已完工,而现在则主要从细节进行精雕细琢,以增加大厦的精美度和完善性,而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稳固大厦的基石,同时也是提高大厦的精美度和完善性的关键素材之一。但对于民族体育运动的训练体系而言,这座大厦尚未来竣工,甚至与预期的高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时所应做的应是多方面建构与精雕细琢。

相比与奥运项目竞技水平的量化,我国民族体育的竞技水平实为模糊。民族体育的竞赛缺乏国际舞台的顶层设计,导致民族体育竞赛所能达到的高度仅仅代表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高度。试问,某一运动员获得全国民运会高脚竞速运动项目金牌,就可代表这一项目最高的竞技水平?这一运动已经达到了高脚竞速运动速度的极限水平?竞技体育的主旨在于更快、更高、更强,不断刷新记录并无限接近人的生理机能。奥运项目的发展如此,民族体育的发展也应如此。不能因缺乏国际赛场的较量便满足于运动员在国内赛场上所得的成绩及所达到的竞技水平和竞技高度。如果将这种思维带到高脚竞速运动的发展中,势必将限制高脚竞速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让高脚竞速运动发展禁锢在国内赛场这一舞台。

2.2 缺乏经费投入与专业的科研人员

在物质层面上,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监控首先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如血球仪、血尿素和肌酸激酶测试仪、睾酮和皮质醇测试仪等常规测试仪器,而对于某些运动项目可能还需配备更为先进和复杂仪器配备,如微循环指标测试仪器、心率变异性测试仪等。从现有的市场价格来看,这些仪器都较为昂贵,而仪器的购买主要靠政府的专项拨款。目前国家对于竞技体育训练的拨款主要针对奥运项目的备战训练,而对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国家尚无专门的训练经费,因此物质条件的限制是导致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工作无法开展的关键条件。此外,奥运项目备战中会配备专业的科研人员负责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能够与疲劳诊断,指导教练员科学训练。科学训练是保障训练质量与水平的关键环节,尤其当下竞技水平不断攀升的态势下更是如此。时下民族体育的训练主要以教练员经验为主,缺乏专业的科研人员指导科学训练。

3 高脚竞速运动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诊断简单可操作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测试条件、经费投入等多方面的限制,高脚竞速运动不可能建立同奥运项目一般的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体系,但高脚竞速运动的训练又迫切需求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因此必须在训练需求和现实条件之间寻求一种相对的平衡,建立简单可操作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诊断体系。结合现实境况,认为心率与晨脉、血压、体重、尿液物理性质以及主观感觉等可作为疲劳诊断与监控的指标。[6]如,全国民运会的比赛一般安排在9月,在此之前运动员要进行系统的备战训练,夏季天气炎热易导致运动员脱水,如果补水不及时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因此,通过尿液的物理性质对高脚竞速运动员补充与脱水情况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运动项目由于专项特点、供能特征以及技术动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导致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而疲劳的特征自然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制定具有特异性、针对性的监控指标是保证监控科学性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是当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依据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建立系统、全面的监控数据(大数据)对于提高指标应用的特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由于竹马与身体之间的接触,高脚竞速运动员已出现摩擦性与挤压性伤病,影响运动员的心理与情绪,因此使用主观感觉表时应结合运动员出现的伤病。对于高脚竞速运动而言,目前对于运动长期监控数据极为缺乏,需探明运动员相关变化特点。

4 结语

训练的科学性不足尤其是缺乏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当下高脚竞速运动训练体系存在的重要问题,导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保护以及有效训练数据(大数)的积累的不足,以及不利于运用大数据理论和实践深层次的挖掘高脚竞速运动的发展规律,导致高脚竞速运动的科学训练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是呈现出散落化、无序化状态,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顶层设计缺乏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致使项目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经费投入与专业的科研人员等是导致训练科学性不足的关键原因。针对当下高脚竞速发展的实际境况,心率与晨脉、体重、血压、尿液指标的物质性质的检测以及主观感觉的判断可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性疲劳诊断的指标,但相关指标的使用一定要控制好的变量,确保指标使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猜你喜欢
高脚竞速机能
氢能“竞速”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美的历程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竞速大挑战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竞速
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