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龙舟运动文化探析

2020-11-24 21:29赵睛琦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赛龙舟澜沧江西双版纳

赵睛琦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的南部边境,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傣族,其中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傣历六月初,是泼水节的第一天,傣语叫做“婉墨”,类似于农历的新年,每家每户都要清扫庭院和房前屋后,置办年货,准备辞旧迎新。在泼水节期间,傣族人民将在澜沧江上举行龙舟比赛,这是为了纪念英雄岩红窝的,人们早上去庙里听经文后,男性运动员换上了傣族服装并把龙舟抬出去。

龙舟赛作为一项对抗性的体育活动,在傣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傣族龙舟运动与其他民族龙舟活动不同的是,在傣族的龙舟活动中,龙舟需要横渡湍急的澜沧江,极具风险性,这种龙舟运动体现出了傣族人民特有的冒险精神。另外,傣族的龙舟文化不但代表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吉祥的祝福,而且通过龙舟比赛展现了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一种与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历史渊源

赛龙舟,是西双版纳泼水节期间举行的一项水上竞渡活动,它已成为傣历新年活动中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活动,并将“泼水节”推向了高潮。在傣文《泐史》中,也有记载到傣族赛龙舟的传说。很久以前,勐巴拉地方在一个凶残 的国王统治下,老百姓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国王有七个女儿,其中6个女儿都嫁给了邻国的王子,只有小女儿自己做主嫁给了穷寡妇的儿子岩红窝。国王多次设计想杀害岩红窝,均未得逞,最后凶狠残暴的国王和他的手下绞尽脑汁想让岩红窝丧命于水中,提出了比赛划船的诡计。比赛时,国王和6个王子划的都是大船,只有岩红窝一人小船,企图联手害死他,突然岩红窝得到龙王的同情和帮助,小船变成一条龙,大船被撞翻,国王和他的同伙的船沉没,为民除了大害。

因此,当傣族人民庆祝傣历新年时,都将举行一场龙舟赛以纪念英雄岩红窝,这也将是一年一度泼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水文化

傣族是古代南方百越的族属,古越人“习于水性,善于用舟”的习性,同时与出过赛龙舟的习俗有关。当然,一提到傣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自然就会联想到水以及一些相关的人事物,当我在研究傣族龙舟文化时,发现傣族与水,有不解之缘。傣族人民生活在多水的地理环境中,他们热爱水,并将水视为所有生命的源泉,傣族人民热情地赞美水,并声称它拥有所有世间的美好和圣洁他们把水称为“披罕南”。

傣族爱水与亲水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主要的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生产又离不开水,傣族对水的依赖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水在傣族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傣族水文化的集中体现——泼水节,其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有关,根据传说,这是帝释天来人间研究凡人善恶的日子,化身下凡所携带的动物和东西预示着这是新的一年。[1]

由于水文化的长期影响,傣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水文化,培养出勤劳、勇敢和优雅的民族性格,并在傣族传统体育运动中表现出典型的水文化特征,尤其是竞争的意味也不浓,更加着重于显示勇敢精神。

3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物质文化

云南广南出土铜鼓上的龙舟竞渡纹饰显示,云南傣族赛龙舟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傣族龙舟运动还没有与人们的生活完全分开之前,龙舟运动仅在泼水节或者有龙舟运动比赛时使用,在大多数时候,它只用于傣族人民的运输,渡船和捕鱼工具。

考虑到这些因素,傣族龙舟与内地龙舟出现了不同,如傣族龙舟是用铁椿木制成,并将龙舟设计成狭长的“梭形”,两头尖尖翘起,舟首和舟尾较窄,中间最宽,龙舟一般长25米以上,从而降低了在澜沧江上轮渡或捕鱼时的危险系数。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在湍流、危险的澜沧江上捕鱼和轮渡的安全,而且还确保了最大的承载能力。同时,船舷上画着华美的彩纹,舟首扎有木雕彩龙头以及两根“象牙”,尾部除木雕龙尾外还插有孔雀毛的装饰,这是说明人们崇拜大象和孔雀,他们认为大象和孔雀是吉祥的象征,于是就使用大象的牙和孔雀的尾巴作为装饰品。

在傣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傣族文化受到华夏龙文化的影响,他们认可了龙的神性,所以在泼水节时期的龙舟就有了龙头形状的舟首和孔雀羽毛似的舟尾装饰,造就了一只非常独特的龙舟。[2]龙舟比赛的存在,丰富了当地人的休闲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制度文化

在过去,泼水节活动都是由政府在澜沧江一个简单的临时讲台,为领导和嘉宾的观看提供了休息。20世纪90年代初,由政府投资,在澜沧江边修建了一个永久性的观看台,每年公历4月13日,在景洪市澜沧江边畔南岸都会聚集三四万观看龙舟比赛的观众,而且一年比一年热闹。

赛龙舟活动,因受到水域的限制,能开展的地方只有景洪市、景洪市的勐罕镇、勐腊县的勐仑镇;景洪市、勐罕镇的赛龙舟在澜沧江上,勐仑镇在罗梭江上。以前参加龙舟比赛只限于男性,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1974年的泼水节起,妇女就开始参加赛龙舟,也叫统裙龙舟队,顾名思义就是女子龙舟队。她们的龙舟比男性的更花哨,舟体的龙鳞漆成黄色,龙头上引出两个弯曲的象牙,栩栩如生。龙舟比赛当天,各村寨聚集在澜沧江上的两侧,龙舟用铁椿木制成,舟体漆成漂亮的彩色图案,披红挂彩,在舟尾插有一根竹不同颜色的队伍旗帜,参加赛舟的小伙头上缠一块红锦,每条舟上有参赛队员五六十人,舟首由六名运动员俯卧在船头引导沿河水面的水道,舟尾有六名运动员用长杆滑动负责做掌舵;一名打锣的男子站在龙舟中段指挥,在规定的范围内,哪一队先到达目的地为胜。

因此,不同村寨的队员为了能够获得比赛胜利,都在奋力划桨,哪个队的队员有足够的体力就有很大优势。除了参赛的龙舟队伍以外,还有层层叠叠围观助兴的人们,大家一律打扮一新,姑娘们花枝招展,小伙英姿飒爽。比赛时,船手使劲划船,两岸观看的群众时而呐喊助威时而唱《赛龙舟》,呼喊声阵阵、歌声阵阵、笑声阵阵,场面十分热闹。其间也有队伍锣手指挥龙舟比赛的节奏不是1、2、3的口号,而是“多哥,水,水,水水水,水”,表达了傣族人民对水的热爱和对水神的崇拜。不难发现的是,龙舟运动不仅是力量上的对抗,更是团队与动力的对抗,每个团队将尽一切努力为自己的村寨赢的荣耀。

最后,由于傣族文化的原故,人们必须穿着傣族服饰,并规定所有的龙舟装饰以及队服装禁止出现广告,夺取赛龙舟冠军者,将荣获优胜大旗和奖品。

5 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的精神文化

傣族将水视为命,所以傣族有一种文化是拜水,也是赛龙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项目。赛龙舟是傣族对水敬爱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傣族龙舟在比赛即将开始之前,通常会进行相关的祭祀仪式,例如祭祀水中的神灵,祈祷选手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顺利地完成竞渡,并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大获丰收。

此外,傣族人民对举行的祭祀仪式所用的祭品是傣族的粮食--糯米,把糯米饭糊在龙舟的头部,表达对水神的敬重。傣族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现了傣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表现于祭祀活动中便成为一种庄严美,表达了傣族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另外,龙舟比赛的精神文化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澜沧江水流湍急,河道多险滩、暗礁、暗流,为确保安全,龙舟必须具备一定的竞渡功能。傣族人民为了征服湍急的江水,不得不对船只及航船方式进行改进,随着傣族自身的发展,他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提高了自己,取得了胜利,这时傣族人民的本质力量便显现出来,从而获得崇高感。龙舟运动便是傣族人民本质力量的显现,通过造船技术及航船能力的提高,最终在与澜沧江的对抗中获得胜利,凸显出只有人类才具有的崇高精神。

6 结语

我们从西双版纳傣族龙舟独特的历史起源、水文化以及傣族龙舟运动当中别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中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了解到西双版纳傣族龙舟文化不仅体现出了傣族人民的崇高精神,而且傣族人民通过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实践一步步地把自然内化为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凸显出自身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赛龙舟澜沧江西双版纳
赛龙舟啦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丘树宏的诗
澜沧江源头
赛龙舟
澜沧江之波
澜沧江之恋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