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拉松赛事“冷”思考

2020-11-24 21:29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赛道

谭 林

楚雄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1981年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举办,从此马拉松赛事就在中国大地上播下了种子,2010年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2010年全国共举办了13场马拉松赛,到了2014年这一数据为51场。但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还一直受着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制约。2014年《国发[2014]46号》文件要求各地政府要“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2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审批一律取消;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取消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制度,改为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即可。由于国家政策红利的推动,2015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平均每2.5天就举行一场马拉松,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场“马拉松风暴”。到了2018年,“马拉松风暴”继续席卷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在全国平均每天举办马拉松赛事4.3场,参赛总人数达到583万,全国约每平均238人中就有1人参加了马拉松赛事。不可否认马拉松赛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但全国人民如此痴爱马拉松,在赛前、赛中、赛后各项机制还不完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必定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本研究主要研究我国马拉松赛事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期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1 赛前工作

当前我国体育赛事市场运作主要是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型,市场运作型。[1]在46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国现阶段马拉松赛事组织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形式开展。[2]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现在的政府基本都是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来办马拉松赛事。虽然政府将赛事承包给运营商了,但作为地方政府应行使好监控和管理的职能,一是对运营商的运作进行监管,防止比赛因无章可循而造成组织管理、志愿服务、后勤保障、医疗保障、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疏漏和混乱。二是对赛事参与者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参赛选手、亲友团和广大市民。马拉松赛事风险来源具有多元性。[3]政府要做好赛事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和风险排查,做好应急预案。举办赛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主办方应邀请专业的体育组织机构参与赛事的设计、审核与监督,是改善赛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重要一步。[4]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伤病事故的发生。

1.1 对参赛者考核不全

中国田径协会规定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必须提前3个月立项,提前2个月完成赛事认证和陈诉工作。报名工作至少也是提前1个月进行,但马拉松项目因参赛人数众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参赛者的身体条件考核困难。目前,部分地方要求参赛者需提供自己的体检报告方可参赛,有的地方要求参赛者在赛前签订安全承诺书、免责申明等等,但安全问题还是频繁出现。2014年到2017年间我国共有15人在马拉松赛事中发生猝死。2012年广州马拉松赛当天就有2名选手猝死。2016年广东清远马拉松赛有高达61%的伤病发生率。如此多的安全事故发生,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替跑现象的出现也衍生出一些问题,如公平竞赛、安全等问题。2016年深圳马拉松出现了男性选手替带女子选手并最终夺得女子组冠军的事件;在同一年,厦门马拉松发生了一起替跑者猝死的事情。

1.2 对赞助商准入不严

如今,用于体育、艺术和娱乐相关的赞助已经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5]从我国马拉松赛事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整个赛事的赞助市场还没有形成行业规范,赞助结构和赞助体系都较为混乱。[6]通过白莉莉、冯晓露的研究可以知道:我国马拉松赛事赞助商行业分布、商品类别都较混乱,他们统计的232场赛事中,一共有1450家赞助商。从数据的侧面反应出马拉松赛事的赞助商准入标准不高。准入标准不高,那么就会有过多的赞助商涌注马拉松,势必会造成运营商对其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发生,进而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影响。如2016年山东临沂马拉松因赞助商资金链断裂,从而拖欠了冠军选手的奖金近半年之久。

1.3 对赛道设计不当

因全程马拉松的赛道长42.195公里,所以赛道的选取非常重要和困难。因马拉松的多种功能,多数举办地都是将马拉松赛道选在城市主干道、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城市地标等位置。赛道选取的好,对城市形象、民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选好,再加上管理上的漏洞,必然会造成诸多问题。首先会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城市部分交通会出现瘫痪,赛道也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比如2015年海口马拉松就造成了城市的交通瘫痪。其次,部分赛道附近就是医院、学校,对市民的就医和学生上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2018年楚雄马拉松,楚雄州第一人民医院就在赛道旁,比赛时必然会封闭赛道附近的路口和道路,如果有病人需要急救,定然会影响最佳治疗时间。最后,部分赛道设置出现弊端,组织管理有疏漏。2010年山西晋城半程马拉松,因赛道设置错误导致女子组的成绩水平太高,超过了世界顶尖水平。2015年厦门马拉松,有部分选手在中途时为了节省折返的路程,选择直接跳下公里护栏,以此可以少跑4公里路程。部分赛道还出现裁判对线路不熟,指错方向的事情发生。2013年,英国“北部马拉松”比赛中,第二名带着5000名选手跑错路而失去比赛资格。

2 志愿服务水平

志愿者是很多比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群人,是保障各类比赛顺利、高效完成的重要队伍,也是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众多参赛选手来说,赛事的服务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参赛体验和对城市的整体感觉,而服务水平的高低主要依靠赛事的志愿者。马拉松因其赛道长、参与人数众多的特点,需招募的志愿者也很多。如2014年北京马拉松,招募了3600名志愿者;2017年丽水半程马拉松有近1500名志愿者。但在招募志愿者的问题上也会出现诸多弊端。招募渠道单一,多数为在校的本科学生。对志愿者培训力度不够,赛事志愿服务包括后勤保障、新闻宣传、赛道引导检查等等,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3 后勤保障

众所周知,马拉松赛事人数众多,近年来参赛人数更是呈直线上升态势。因参赛人数众多,饮用水、如厕、物品存放、医疗等问题是各类马拉松比赛都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很多城市跟风举办马拉松比赛,但比赛中很多细节都没有考虑周全。比如2013年在历史风景名城北京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因途中设置的厕所太少,很多选手就在路边“就地解决”,形成了一道有失大雅的“风景线”。还有部分马拉松赛事的起点和终点不在一起,造成了参赛选手赛后领取存放的物品困难和混乱。赛后途中遗留的垃圾,如塑料瓶子、纸杯、果皮、塑料袋等也在众多马拉松赛事中出现了,对当地的环境、生态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在马拉松比赛中经常发生各种伤病,有些赛事主办方对马拉松比赛中的医务监督和保障工作力度不足,尤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存在不足,以至发生比赛猝死事件。[7]众所周知,马拉松赛道长,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补充大量的水,但有一些马拉松赛事饮用水都供应不足,如昆明半程马拉松和温州马拉松等。反观国外一些赛事,在起点、途中都设置了几百个流动厕所。在新加坡、东京等城市的马拉松赛场,路面就相对干净,基本上没有运动员遗留的垃圾。在国外赛事医疗保障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但目前国内的马拉松医疗保障水平仍较低。

4 结语

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增长,无论是举办城市,赛事数量,还是参加的人数都越来越多,赛事中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如对参赛者考核不全、对赞助商准入不严、对赛道设计不当、志愿服务水平不高、后勤保障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赛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马拉松赛事的向往、需求和赛事服务、保障力不高之间的矛盾是各举办城市、机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赛道
马拉松赛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赛道”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冰上马拉松
征服蒙特卡洛赛道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无人驾驶,先上赛道如何?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