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分析

2020-11-24 21:49隋金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灌篮 2020年2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课程思政

隋金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以地方为单位,各高校也一直在课程改革之路不断探索,将不同学科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提炼出,如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观理念、精神品格等,以此为中介完成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以教育合力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

一、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第一,是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的服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现在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多的有志、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有责任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在不同学科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弥补传统教育只注重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不足,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丰富学生的意志、精神、人格。第二,是高校体育课程教改的必然趋势,改变以往体育课程的只专注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深度挖掘体育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同时强化体育教师育人使命感,提升教学水平,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步完成德育教学,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的均衡发展。因此说,在当下时代背景中,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改深化的现实要求。

二、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体育课程内容中包藏着丰富的思政资源

首先从体育的本质概念来看,即所属于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也是对人们身体体质发展和锻炼、道德意志的教育过程,各项体育运动都需要肢体和智力、心理的多方协调,这一系列本质内容在不同程度上能够与思政部分内容重叠,因此是可开发的思政教育资源。其次从体育文化层面来看,我国体育文化所彰显的是极具特色的“统一”“中和”“中庸”等内敛性文化特性,是受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而形成,具体的表现就是体育活动中所倡导的“团结”“友爱”“互动”等口号,这同样与思政教育中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不谋而合。最后从体育精神层面来看,所宣扬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更高、更强、更快、超越自我等精神,也是其课程内容中蕴藏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这些思政资源内容均能从体育课程内容中得到直接开发,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观等都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一致

体育课程最基本的育人目标即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则为体育技能提升、心理素质优化、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其中,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提升既是体育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而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则是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育人目标来看,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技能提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更为重要,这与思政教育目标如出一辙。高校体育课程要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是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体现,也是两者在育人目标上的统一追求。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

(一)科学构建体育课程

第一,舍弃部分墨守成规的体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状况作出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将“课程思政”理念植入体育教学目标、手段、任务、方法等环节中;第二,将体育课程中可开发、可利用的思政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同时拓展教学空间,将眼光放置于课堂之外,如校运动会、体育竞赛活动等,将思政内容多维度嵌入;第三,在结合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过程中,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体育课程中,在潜意识中达成对大学生精神和思维的塑造。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

教师的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成效果,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健康价值观的塑造者,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因此,教师政治素养水平也将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能否有效发挥其德育作用。一方面,学校可针对体育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关注学生在日常的体育学习和生活所暴露出的德育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此外,在学校主办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教师可趁机向学生强调体育活动所蕴含的体育道德,如文明、友爱、拼搏等,完成思政教育。

(三)协同部门完成“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工作,凭任一学科的一己之力达到教育目标是极为困难的,因此,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还需要协同其他学科、部门、教师来共同实现“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展示“课程思政”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效果,让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其成绩有目共睹,吸引他们自觉参与到思政建设工作中;其次,与其他学科部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尝试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结合,将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不同学科中发挥其教育作用;最后,从学校整体层面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育人方案,在大方向上把控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在近年来的不断推动之下,学生思政教育便备受关注,不同学科和院校均在这一方向展开深度探索,高校体育课程也在践行道路上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侧重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致力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接班人。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课程思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锻炼
新发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