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

2020-11-25 06:14李成学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观点驱动主体

李成学

(甘肃省金塔县中学,甘肃酒泉 735300)

引 言

学生写作应体现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展现其文字功底,是实现自我认识与世界观构建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高考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一、新高考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概述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出

目前,新材料作文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已经十分成熟,多数专家表示,高考作文已经进入瓶颈期,短时间内难以再次创新与突破。但2015年出现的新型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存在较大区别。在高考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表了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对2015年全国卷的作文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将其称为“任务驱动型作文”[1]。至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正式进入高考作文题型范畴,至今仍热度不减。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1.以有争议性的热点事件作为题材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题材选择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通常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说理能力及思辨能力,其通常会选择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作为题材。这种题材不仅能考查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以真实情境考查交际能力

通常来说,写作可分成两个类型:一类为自我表达,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就属于这一类型,学生通过某个话题进行中心立意,并表达自身的想法及价值观、人生观;另一类则是与人交流,如写一封信,或写一篇文章提倡大家参加活动等,属于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实用类文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通常具有争议性与真实性,且写作要求具有指令性,因此,能有效考查学生在交际语境中的写作能力[2]。任务驱动型作文多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开展交流,能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是非判断与思考,使其充分表达自身观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

3.写作要求有明确的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其他的材料作文之间最明显的不同表现在写作要求上,不仅要通过材料与含义进行立意,而且给出了相应的写作要求。例如,全国卷中女儿举报父亲的作文题,其明确要求:根据材料,你有什么建议?请以“明华”的身份给老陈、小陈写一封信,不得泄露其他信息。这就对写作的体裁、主体、对象进行了明确限制,考生要选择自己的立场,阐述自己的理由与观点。因此,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与要求进行论述,通常更具有针对性。

4.具有价值导向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其任务指令通常是让考生发表对材料事件的看法,而材料内容通常涉及相关法制观念、社会道德、价值观等。因此,该类型的作文通常能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明辨是非[3]。例如,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是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环卫工事件则是培养学生的善恶观,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平凡的劳动群体;当代风采人物候选,可使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从而传播社会正能量。因此,该类型作文通常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二、新高考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理论实践策略

(一)分析材料,明确任务

完成一篇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提是读懂材料,正确把握其核心思想与主要观点。因此,在开展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对大段文字进行层层剖析,并厘清写作思路与结构。作文材料通常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因此,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发散自身思维,拓展写作思路,丰富材料内容[4]。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寓言故事、名人名言类的材料作文在审题上存在区别。

第一,需注重材料的分析,明确写作立意。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核心表现在材料中,因此,学生读懂材料极为重要[5]。这种状况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能够充分理解材料表达的内容,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作文提出的任务。需注意的是,学生在泛读材料的基础上,还需精读材料,深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在完成材料的解读后,需严格按照作文的要求,明确写作的任务与立意,按照格式要求进行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不仅需要学生在材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析,与材料相结合,还需注重思维发散,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单一命题进行论证[6]。

第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并条理清晰地进行分析。同时,为了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材料通常会提供多种线索、态度、人物及多重关系,因此,学生在分析材料时,应严密推敲材料中的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论证观点进行对比分析。

(二)确定角度,自定立意

自定立意通常指学生要自主选择具体的写作角度,即写作的中心思想。立意不仅是文本的中心,还是文本写作的开始[7]。学生在写作开始时便明确了写作方向。角度是根据写作的中心进行论证,即根据写作的方向进行研究。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通常表现为两种模式。第一,非判断型,涉及当前最流行的写作模式[8]。第二,根据问题提出对策型,属于判断型作文。按照主体数量以及材料评价,通常可分成以下几种。(1)单一主体,其评价分成正反两种。写作材料中直观呈现文章材料给出的评价,考生根据材料中的正反评价进行概括,展现文章主旨。对于这种类型的材料,学生只要根据材料中的正反评价展开写作,通常不会偏离主题,难度相对较低。(2)多主体,充分的正反评价。材料中有不同的主体,且对各主体都有着明确的评价,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体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向,阐释相应的观念。(3)多主体,且无明确评价。该类型题材以论述的方式出现,只是对其他人看待问题的观点进行复述,没有对错之分。(4)单一主体,且无正反评价。该类型题材只有一个主体,且对主体的做法没有明确的态度。(5)多主体,且主体间毫无关系,没有正反评价。该类型的题材通常只是给出一个事件,让学生自己总结观点,这种材料通常存有较大的争议性。这五种类型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通常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立意进行写作,可以是多主体。虽然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主体行为的对错进行探索,但不论选择怎样的主体,都只能明确一种观点[9]。如果材料中对主体行为缺乏清晰的评价,学生在写作时就需要有鲜明的观点。当然,学生面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想法,虽然价值鲜明的判断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但这仅仅是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对于争议性较大的话题,学生应避免进行片面的评价。学生应深入挖掘问题的内在,进行有层次的分析和讨论。

(三)文明说理,注重交流

任务驱动型作文说理和传统的材料作文论述有所不同,论述的强度是“证明”,通常是指通过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对自身说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说理更注重“阐述”,也就是以合乎情理的形式进行观点表达,更趋于文明化。任务驱动型作文通常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对象意识及读者意识,不能一味地注重自我;需要在说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种观点,对于他人的看法需表达善意,而非批判、抨击、嘲笑、否定,而在表达观点时,也不能强加于人;需要有情有理地进行论证与分析。因此,学生在表达自身观点时,需与他人观点的优越性与合理性进行对比,并通过委婉的语言进行表达。与传统材料作文的表达强势、单一、封闭性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注重观点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对自身观点的合理之处进行论证,还需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注重观点自由、情理开放。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更注重表达做事、做人的态度,即善意与尊重。

结 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教师探究的重点。教师应充分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并在教学中积极践行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身观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文平。

猜你喜欢
观点驱动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论碳审计主体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何谓“主体间性”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