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强力助推高中历史情思教学

2020-11-25 06:14苏小琴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历史情境探究

苏小琴

(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 355200)

引 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提出:当学习者认为学习内容有意义且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发展需求,其就有可能产生有效的学习;当学习者能够负责任地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时,其就可能会更努力地促进有效的学习。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内在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历史问题情境指的是通过探究性问题来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1]。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进行自主探究,能提升历史思维,升华历史情感,培育情智素养。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现对教学实践做如下探讨,望各位同人不吝指教。

一、以“历史编剧”引导学生重返历史现场

“历史编剧”的身份给了学生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这对于即将迈入成年阶段的高中生而言是个极大的身份肯定,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欲望。而“编剧”的角色给了学生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成为教学的内容和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重塑”历史现场,在历史情感和历史思维的交融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在“历史编剧”的实践操作中,笔者采用了“预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补充素材”的方式。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能避免学生临场的茫然无措。

例如,在“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中,笔者提出准备编创一个古希腊的剧本,请学生给剧本大纲补充些素材。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小编剧时间”。

【我是小编剧】小组讨论3 分钟,代表发言

时空:公元前430年,雅典

角色:世代居住本地,家境一般的自由民子女

讨论:

(1)角色基本情况设定,如家庭状况、社会地位、基本能力等。

(2)主体剧情设定:①主角出门,首先会看到什么景物(外景设置);②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配角设置);③本剧的主题是“主角成功”,请设定主角成功的路径(设置的场景能反映古希腊的典型特征)。

这里的“角色基本情况设定”“外景设置”“配角设置”都需要学生依据已有知识进行创设,科学地“还原”历史场景。而“设定主角成功的路径”,能让他们更有“同理”之心,有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神入”历史。于是,学生在教师点评剧本素材中落实了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在静态的历史现场中获得了动态的历史感知。

这堂课的“小编剧时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不少学生脑洞大开,甚至有个别学生提出通过“刺杀伯里克利”“成为古希腊的‘秦始皇’”走向人生巅峰。这里教师除进行价值观引导之外,还引导学生思考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推动了新的课堂生成。

二、以“情境视频”刺激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在视听时代,作为视觉语言的短视频有影像独有的魅力,它能使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幻,这种冲击力和感染力是文字资料所无法比拟的。“情境视频”在观摩动态的历史场景中,通过感官刺激和问题引领,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历史情境,并在层层推进的问题诱导下,自觉与历史对话,培育历史思维意识。

例如,“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中,笔者在以“柯立芝繁荣”进行导入之后,就以《大国崛起》的片段“胡佛的话音落下不久,纽约的证券交易所爆发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展示当时经济危机之下美国人的生活,并提出问题:山姆大叔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美国领导人是如何应对的?

剧情的反转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透过经济危机的表象探究原因,并对美国的应对措施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在文字简介和视频中被带入那个大危机时代,引发共情,更好地体会到了“大萧条”,并思考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生活的影响,在历史思维中升华了情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时刻处在趣味盎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能促使他们牢固掌握、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同时发展其批判性思维。

“情境视频”以影音对感官的更强刺激,带领学生更切身地感受历史的变幻,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能认可课堂学习的意义,从而优化认知过程,获得课堂生成。在短视频创设的特定的历史问题情境中,学生会自觉进行历史探究,在自主探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情感升华。当然,这里教师对于视频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首先,不能违背历史教学“求真求实”的原则;其次,要与本课内容相关,创设本课中的历史情境;再次,要控制好时长,不宜过长;最后,设置的问题最好在播放视频前展示,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三、以“角色代入”提升学生历史思维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学生学习时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经验之中,并有机会进行对话,使得意义产生并被建构。这里可以用“假如你是……”来指代角色。假如你是哥伦布船队的一员,假如你是秦朝的丞相,假如你是威尼斯的市民……这种“角色代入”能使学生更自觉地代入历史,同时也要求学生发展理性思维,从而唤醒历史情感,激发思维冲动,在情思交融中获得收获。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对于很多历史角色的定位还不太了解,学生的发言要么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要么就是没有针对核心问题发言。因此,在使用“角色代入”的形式时,教师要注意增加一些辅助说明和示范演练。

例如,笔者在当代史的课堂教学中就经常使用“新闻发言人”这一角色。在教学“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时,笔者先用一段新闻视频展示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发布会中新闻发言人的讲话,在导入新课的同时,为后面的情境做了示范。之后笔者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热那亚G8峰会时的大抗议活动,要求学生在美国、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选择一个身份进行发言,阐述各自对大抗议活动的看法,并提示学生首先关注大抗议活动抗议的是什么。这一课的设计中,笔者先通过前期视频为“新闻发言人”做了示范,情境中又明确了发言要谈的中心问题,并提示了发言的背景,还给出了选择立场的机会。这样,学生能够更快地代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中,在教师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思考全球格局,在思考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种方法比简单说教更为生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深入。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将其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还可以在探究问题情境中突破教学难点。本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代入“新闻发言人”这一角色时,除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外,还能体会到外交活动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息息相关,并展现了自己的演讲风采,获得更好的课堂生成。“角色代入”的形式从更高层面引领学生代入历史,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历史事件的同时更理性地对待历史事件,进行历史思维。

如果学习者在互动中投入更多的活动和责任,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至少会发生顺应学习,并可能达成转换学习[2]。问题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觉投入课堂学习,让学生在历史体验中感悟,在历史探究中思维。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了问题引领下的情境体验对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第一,问题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和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这是它的科学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透过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寻找历史变迁的基本道理和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在人类历史的演变中,过去、现实、未来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各种历史情境中,探索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社会,昭示的是未来趋势,这便是历史思维。

第二,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逐渐生成历史情感。历史可以说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其中深深包含着前人对于个人成败、民族荣辱、国家兴衰、社会安危,以及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3]。因此,历史思维中,自然就渗透了各种潜在的历史情感。

第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时空观念”下,以“唯物史观”的指导,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历史解释”,在一定的情境中生成了“家国情怀”。在以“情(境)”促进学生的“思”,以“思”激发学生生成“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在无形中渗透培育了高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学生在有生命的历史课堂上真正学会了思考,生成了智慧,最后得到了全面发展[4]。

同时,笔者在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问题设置缺乏梯度,选择的形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学生过于放飞自我,导致课堂“收不回来”等。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既需要抓住本课的主体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又要寻找巧妙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活化教学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有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又要有着眼情感和审美的表达能力与创新精神,以新颖的问题情境创设为切入点,在“有意思”中吸引学生发展历史思维,从而收获“有意义”。以上是笔者在以问题情境促进高中历史情思教学的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历史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