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实践探究

2020-11-25 06:14周珍珍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生涯学业学习动机

周珍珍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361)

引 言

高中生处于学习生涯发展的探索期,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同时面临着诸如“新考高模式下该如何选科”“高考后怎么填志愿,选什么专业”“现在的学习对未来有什么帮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等发展性议题。当学业压力与发展性议题发生摩擦和碰撞时,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陷入迷茫,对学习产生厌倦或逃避心理,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高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应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我及环境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明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进而激发他们持续、稳定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学习动机与生涯规划的联系

“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和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向某一目标靠近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与此对应,学习动机就是用来说明学生发动和维持某种学习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1]。我们从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目标是学习动机的最终指向,清晰、明确的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如果目标缺失,学习动机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著名学者舒伯将生涯定义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就纵向而言,其范围包括从出生到退休甚至死亡,也就是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就横向而言,其范围包括一个人一生中所充当的各种角色,如父母、子女、配偶、公民、学生、员工等。由此可见,生涯是生命、生活、职业各项的复合体,它整合了人生发展的所有阶段[2]。

如果学生能认识到人生的发展性,从生涯规划角度看待“学生”的角色,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就不那么狭隘了,就会从更长远的视角将目前的学业与整个生命历程结合,树立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性的目标,真正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从而对目前的学业有更加清晰的规划,进一步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机。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从自我认识、环境认知、生涯决策三个方面展开。

二、提升自我认知,确立生涯目标

自我认知是对个体自身的个性特征(如内向型、外向型、直觉型、思维型等)、兴趣爱好(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能力特长(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自然智能等)、价值观(理想、信念、财富、健康等)等方面有较全面的、整体的认知。高中生在做生涯决策时,常常会参考家长、朋友、老师等重要他人的意见,但如果生涯目标的确立没有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那么学生所作的决定也会摇摆不定,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难以坚持。

曾经有一位高三女生哭着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说自己目前十分烦躁,快要学不下去了。原来,她近期经常听家长说学文科将来不太好就业,所以她对未来发展十分迷茫,再加上学习遇到了瓶颈,对学习就更加提不起兴趣了,整个人非常消沉。在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后,笔者引导她思考:平常更爱与人打交道还是与物打交道。她觉察到自己是一个热心的人,对思考人生感兴趣,并常常会给予他人帮助,喜欢与人打交道。这是霍兰德职业兴趣取向中非常典型的社交型,适合从事教师、社工、护理、心理咨询等工作,而这些工都十分适合文科生。聊到这里,这位学生发现自己当初选择文科是对的,并且这些职业也是自己将来愿意去尝试的。

接着,笔者运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她探讨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发现她在人际交往智能、言语智能、内省智能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这些能力能够帮她更好地从事与社交相关的工作。并且,她的成绩一直不错,这也充分说明她是擅长文科的。这位女生目前在学习中出现的焦躁和消沉,并不是学习能力不行,而是目标摇摆不定,听到他人的不同意见后,内心就不够坚定了,将精力消耗在了情绪上。一旦帮助她明确发展方向,她就能够有清晰、稳定的目标,并能激发学习动机,进而积极寻求自身资源来面对暂时出现的学习困难,重塑学习信心。

三、探索外部环境,拓宽发展路径

对外部环境的探索包括了解高校(学校类别、区位特征、优势学科等)、专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等相关信息,通过实践活动(见习、实习、志愿者活动等)体验社会生活,并将环境与自身发展结合,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当前,很多高中生认为高中的学习就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一个好大学,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如何定义“好”及如何达到“好”这个目标,学生感到迷茫,因此“考上一个好大学”这样的目标太笼统。如果一个人觉得某个目标可以实现和靠近,那么他就会去追求成功;但如果一个人需要完成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那么他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努力。

有一位学生,平时成绩挺不错,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考上985 大学”,但是他查看了一些“985 高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后,一下子就泄气了,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笔者与该生沟通后得知,他了解的“985 高校”只是几所热门高校,而自己的成绩与之相差较远,难以达成目标,他索性就“自暴自弃”了。经过笔者的引导后,该生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原来“985 高校”有三四十所,除了顶尖的几所,其他高校的分数线他能达到,当发现自己有能力考上“985 高校”后,该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学习动机也被重新激发。

还有一位学生,他有着远大的理想,要进入某所顶尖的学校进行科学研究,但目前的成绩还达不到那所大学的要求,但他认为去其他学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其他学校没有自己心仪的那所高校那么先进的实验设备。每次想到这里,他就非常沮丧,甚至想既然实现不了理想,不如就辍学吧。笔者从发展的角度引导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是否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能找到其他的“大路”吗?最后,这位学生意识到不仅只有“高考”一条路,将来可以通过考研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或者可以先去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学习,多参加一些专业研讨会,结识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相互交流学习,获得更多的资源。

上文中的两位学生制定的短期目标远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能力,再加上对外部环境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探索,对高校的认知相对狭隘,认为这些目标更加难以达成,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笔者通过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使他们将自己的目标从单一的渠道打开,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学生能够学会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更加长远的目标,寻找环境中有利的资源,为自己的生涯发展寻找路径,进而激发学习动机。

四、发现学科学习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常常有学生问笔者:“老师,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呢,除了高考,以后这些晦涩的知识在生活中也用不到啊。”抱有类似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如“历史、政治等文科类的内容只要背书就好”“美术、体育等学科高考不考,所以不重要,学不学都无所谓”“学习英语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现在都有翻译软件了,我还学它干吗”……学生认为学习没有用,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

在一次课堂上,笔者与学生探讨了哲学的魅力。笔者从电影《寻梦环游记》聊起,谈到了令很多学生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这句话是大哲学家尼采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思考。哲学的思想使这部电影更有深度,闪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治愈、温暖了许多观众的心灵。聊到这里,有的学生眼中忽然闪出光芒,以前总觉得哲学太虚幻,原来哲学还可以治愈人的心灵。

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对人的未来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潜移默化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铺垫,如果仅仅以功利的、狭隘的眼光去看待学科学习,自然发现不了其中的价值,也没办法从内在生发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去了解学科,发现学科的魅力,探寻学科与生涯规划之间的联系,了解学好某一学科的意义、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学科与职业的关系、学科能力之间的迁移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 语

从当下的高中学业看,教师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学什么”“我为什么学”“我怎么学”等问题,使他们对高中学业进行规划,明确当下的学习目标,并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激发学习动机;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可以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看见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将理想具体化,建立对未来清晰的规划,将高中学业规划与未来发展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面对学科选择、志愿填报、升学就业时就会更加从容,同时为将来的学习、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学生会更加明白学习的意义,从而激发和培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能力,使自己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涯学业学习动机
大学准备与学业成功:美国“早修大学高中”项目的经验启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