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策略 提升核心素养

2020-11-25 06:14张海波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

张海波

(成都西川中学,四川成都 610047)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是,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仍是刻板的,没有与时俱进,难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一、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教学问题

(一)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学校不重视进行多样化的语文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独特体验的需求,欠缺教学智慧,制约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1]。

(二)学生个性化阅读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

要培育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自我阅读,维护每个学生的独特思想与见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语文的地位,打造书香校园

评价一所学校,往往看的是学校的学风好坏,口碑良好的名牌学校都有自身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而这种文化内涵主要是靠语文学科来支撑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与理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语文学习是一个慢热的过程,需要静养浸润,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与提升。因此,语文教师不能用理科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模式化,也不能将语文知识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背诵,而是要加强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育”的环境,打造书香校园,使学校的学风更加浓厚,使语文教师更具书卷气,使学生更具书生气,校园里书香弥漫、氛围浓厚,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也自然而然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校可以建立图书角,开设阅读课、读书交流会,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美文、交流心得[2]。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细心倾听,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阅读思考的核心是创新。所以,语文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核心[3]。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桃花源记》的后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能逐渐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也能提升其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对这些作品进行延时性的评价。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能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五言律诗,如《春望》,语文教师在教学完后,可以鼓励学生仿照五言律诗的格律大胆写诗,这个小练笔难度不大,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打造开放性、互动性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为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按部就班地听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者不回答。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需要旁人的督促和鞭策才能进行学习活动。教师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和知识点,要求学生直接进行背诵,而应指引学生理解一首古诗、一篇散文的中心思想和文化背景,营造生动、活泼、开放性的现代语文课堂氛围[4]。

3.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教学场景,让学生结合这一场景融入教学中,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第一节诗为例,向学生展现一幅美景图,图片上写道:“夜幕降临,我独自徜徉于街头,茫然不知所向。猛然间,我看见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他们看到什么了。有的学生提出:看到了一排街灯,就像天上的明星一般亮。在情境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打开了自己的思绪,深层次理解了诗歌的中心思想。

(三)在阅读中沉淀经典,潜移默化地提升素养

1.进行透彻的课内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大可依据文本,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解和运用的实践训练。例如,教学《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汉字的风韵”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读完文本后展开想象,感受汉字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在感受汉字魅力的基础上生发热爱之情。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你也有过这样有趣的经历吗?请把它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因为打开了兴趣的闸门,他们表现得特别踊跃。课内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课内阅读与生活之间架起了连接的桥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阔眼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阅读,不仅乐意花钱买书,还愿意陪着孩子看书,班上很多学生都很喜欢阅读,但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并不多。他们阅读面不宽泛,只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类书,甚至是漫画;不做读书笔记,读过就忘,并没有真正汲取书籍的养分……鉴于这种现状,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与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尤为重要。首先,学完课文后,教师可推荐一篇或是同作者或是同类型的文章。例如,学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后推荐学生看《合欢树》《我与地坛》,学完《济南的冬天》后推荐阅读《吊济南》的相关资料。其次,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不仅可以读名著,还可以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读中国的,还可以读外国的;不仅可以读文学,还可以读历史、军事、科普……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乐趣,在阅读中积累沉淀。

(四)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1.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与锻炼

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十分重要。光说不练就是假把式。学生展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如通过写作、回答问题、参加演讲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和展示出来。是否拥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水平直接关系着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质量高低。首先,关于口头表达方面,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表达层次清晰、用词准确……这些都是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备的能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勇敢、自信地上台发言,检验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然后查漏补缺,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5]。

2.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要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提高课堂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境界。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如何开展好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将层递式教学方法与作文教学融合。例如,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前,首先,可以布置几个造句训练,让学生掌握流畅优美的句子,为其接下来的写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感悟生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花草让学生观察,以便写作时有素材,能够胸有成竹;最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强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写充满想象的作文,激发其想象和联想思维,最终使其拥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 语

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和教师时而能静心阅读,时而能热烈讨论一部经典名著或诗篇,这是语文课堂应有的样子。而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应试特征,存在许多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形式主义的阅读现象。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主张语文教师运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功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把自己深刻的理解设计成有“文化深度”和“思维力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思考,同时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和自己沟通交流,擦出思想火花,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