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2020-11-25 06:14陈天清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史料观念学科

陈天清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福建福州 350102)

引 言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历史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引导和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史料实证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助力。

一、史料实证素养概述

历史学科一共包括五种学科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其中唯物史观作为学习研究历史知识的主要思想,是学习历史学科的中心理论方法;时空观念作为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是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思维;历史解释作为验证学生历史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能力;家国情怀作为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态度体现,是学习历史学科的主要价值观;史料实证作为学习研究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历史学科的主要方式[1]。

史料实证素养是一种以历史学科的认识技能为主,将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进行整合,从而满足学生对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需求的科学素养。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素养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历史学科的独特能力,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助力,更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对于初中生学习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紧跟时代发展

在现阶段的历史学术研究中,西方各国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是十分重视的。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资源进行全面研究,并且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独立学习的目标。对于某些争议性较大的史实能够用批判性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公正有力的结论。这种能力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美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各类文献资料的来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对文献资料进行解释,并且给出充分的史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2]。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契合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成绩,改变学生学习理念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相对于国外同龄学生而言较为薄弱,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

(三)有利于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认知历史就是不断地发掘史料来佐证史实,而一段历史过程必须通过史料实证来进行引导。《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以正确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综合素养,使其学会以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3]。

三、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被称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初中的历史教师注重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条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措施。

(一)注重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还是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者。但是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还不够重视,究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先从自身树立史料实证观念,注重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和知识体系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寻找与教材相关的史料、文献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以锻炼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4]。

(二)通过课堂教学和教材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史料实证观念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观念。而史料实证观念的树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课堂教学和教材教学。

1.课堂教学

这种方式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思考、分析相关的文献、图片及文物等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感官,为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增添趣味性和生动性。第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鉴别能力和史料论证能力。例如,在教授“革命伟人孙中山先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资料,这个步骤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资料的数量很多,学生需要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区分资料的性质,了解资料的来源以及判断其与所学内容是否契合,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史料鉴别能力和史料论证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史料的价值[5]。第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此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进行怎样的反思。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重要罪行之一,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三十万同胞因此罹难,我们应永远铭记这一历史的伤痛。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应被家仇国恨蒙蔽了双眼,而应该始终怀着一颗爱国的心去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冷静、理性地看待问题,不盲从,在面对问题时一定要经过认真思考和冷静分析再作决定。而史料实证素养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求真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看待问题。

2.教材教学

教材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充分运用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史料实证的观念。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材的修订一直是首要任务,历史教材与其他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增添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教材的变动,并结合相关的时事变化完成教学。教材的变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观念。例如,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增添了不少历史地图和历史照片,并在一旁明确标注了来源和图片背后的故事,这对于学生掌握史料、文献等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寻找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6]。

(三)用生动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帮助学生树立史料实证观念后,教师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7]。由于史料、文献等多是较为枯燥乏味的,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降低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无论在我国的历史进程还是世界历史进程中,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永垂不朽的伟人先烈、传诵千古的历史故事、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这些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结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被教材内容所局限,而是应立足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史料、文献等将教学内容拓展到相关历史知识中[8]。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例如,在讲授“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渗透史料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文献对史实进行论证。在唐朝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由于善于纳谏而开启了贞观盛世,其中进谏的一位关键人物就是魏征。魏征是唐朝重臣,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的“人”指的就是魏征。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这句评价来帮助学生从侧面认识唐太宗的知人善用和善于纳谏,然后利用多媒体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向学生进行展示,并辅以魏征向李世民进谏的其他历史故事来进一步证实李世民能够开启贞观盛世的原因,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史料、文献和史实紧密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对学生学习研究其他类似的历史事件起到借鉴作用,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能达到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不仅是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还是对素质教育措施的积极响应。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都得到提升。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在日常教学过程及课后作业中将史料实证观念渗透进去,使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为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史料观念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坚持系统观念
史料二则
“超学科”来啦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