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2020-11-25 18:24
现代英语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王 瑛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各大院校要求在相关专业课堂上,开展一种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即把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至学科教学中,实现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创造更大的课堂学习价值。学科的课程思政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大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必须抓住机会,加强和完善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论

(一)课程思政概念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普遍被要求在教学课堂上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和知识。要真正实现有效的课程思政目标,首先要对课程思政有初步的理解。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4年间,当时主要是要求在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较高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意识,能够真正在不同的课程中巧妙地融入相关思政教育的理念,在整体教学中不会让学生认为,教师是在刻意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所表达的形式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学生真正所接收到的以及所造成的教学效果却是非常理想的。一般而言,真正合格的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时政知识的学习效果都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不仅实现了专业课学习的目标,同样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思政教育的熏陶。

目前相关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要求,在大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要将课程思政作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目标,真正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专业课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思政熏陶和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不应该是呆板的模板套用,应该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真正将需要对学生进行自身教育的相关内容,科学高效地融入专业课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两大科目的有机统一。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许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英语和思政是两个联系较少的学科。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师生认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的相关内容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英语授课和学习效率。因为他们认为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授课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同时进行课堂思政和英语的教学,就可以理解成将一堂课的时间分成两门科目的学习,那么肯定会大大降低课堂英语学习的效率。但实践证明:真正科学高效的思政教学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的相关内容,并不会拖慢整体的英语教学效率。相反,因为教师所融入的思政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反而会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学习质量。因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提升英语成绩。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让自己拥有更高的英语素质,从而在后续的社会以及工作各个阶段用到英语的地方,凸显出自己的英语优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中,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后期的跨文化交流中,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

三、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推动教学改革

将课程思政融入当下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让原本单一的英语课堂焕发新的光彩,从而真正提升课堂的价值与魅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首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思政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或其他科目时,不自觉地就已经接受到相关思政理论的熏陶。所以,高校在校内进行英语课堂和思政内容的融合,一定程度上是迎合当前教学改革目标的,对整体教学改革能够起到一个有效的推动作用。教学体制改革是跟随当下社会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来随时进行变更的,要及时对教学改革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真正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师的教学价值。

(二)提高教学质量

同样科目的教师在同样的时间内,对基础水平相仿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之所以最终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不同,主要取决于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或其他阶段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这里所讲的教学质量并不是说在课堂上讲许多重要的语言知识点,而是真正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提升班级内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课堂学习真正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价值。如果在英语的教学课堂内巧妙灵活地融入思政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个人认知,明白英语学习的目标和重要性,最终的英语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价值。

(三)符合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教师一定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单纯地做教材知识的搬运者,只能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即可。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教师除却让学生学习掌握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外,更应利用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引导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教师“立德树人”的标准。

四、大学英语教与学现状

(一)学生态度散漫,缺乏学习目标

目前,造成大学英语学习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较为散漫,没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在步入社会工作后几乎是用不到的”这样的错误意识。除此之外,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未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只希望能够顺利度过大学时光,并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对自身的要求较低。正是由于种种错误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投入、主动探索,整体态度较为散漫,对自己没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态度散漫,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并不积极参与讨论和问题的回答;对于课下教师安排的作业,有的学生完成效率低下,或者有学生会到网络上复制答案。整体的英语学习缺乏动力和目标,最终无法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学习自信心相应也会下降。

(二)学习方向不统一

目前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向没有统一性。例如,除了教师依照教材课本讲到的英语知识之外,同一班级内有的学生通过英语考级,所以更多的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考级的相关学习中。而还有学生会有考研目标,所以会更多地投入到此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学习目标是正确的,但是部分学生会片面地注重自己要考试的相关学习。从而导致对于课堂上教师所教到的内容并不重视,甚至会直接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教材的课程,学生在进行其他题目的练习。班级内学习方向不统一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转换,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考级考试,或其他相关证书的考试。

(三)学生个人学习依旧存在难度

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困难,认为英语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并没有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比较容易。而且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片面地学习“哑巴英语”,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向地学,并没有注重学和练进行结合,所以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而且,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难度相对于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较大,如果学生在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基础,且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和笔记记录,是很难跟上大学英语教学进度的。虽然学生参加选拔考试进入大学学习,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偏科或其他原因,本身英语基础较薄弱,所以说在大学阶段进行英语学习时,依旧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

(四)缺少思政内容

虽然目前课程思政已经被要求融入各大专业课教学中,但目前依旧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之前的教学理念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依旧缺乏系统的思政内容。许多教师虽然有较强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缺乏一定的转化能力。许多教师按部就班地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未能将思政元素加入课堂教学,英语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只是片面地进行英语相关知识的讲解,而缺乏思政相关内容的融合,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五、思政融合的策略

(一)建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机制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明确要求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中融入思政的相关内容,那么相关教学小组就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关的融合机制。思政教学部应加强与英语教师的交流互动,定期召开座谈会,为英语教师提供专业的思政指导,让英语教师明确新的教学纲领、结合时政事件给予课堂知识渗透的策略应用。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安排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的结对互帮小组,要求英语教师定期去结对教师的课堂听课,定期交流教学心得。总之,学校应建立完整的融合机制,对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思政内容的熏陶。

(二)创设思政教育情境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本身就蕴含一定的思政内容和思想。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课中的文章内容,提前剖析和研究其中的思政内容,进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地抓住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思政融合与吸收的目标。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思政教育的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了解并接收相关的思政文化。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2第二单元values(价值观)的课文学习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疫情期间医生全力抗疫的相关视频,可以播放英文名人的采访视频,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口语学习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价值观,讨论什么为富有的人等话题。在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修养也会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才能保证后续相关工作的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思政的相关内容也要有所涉猎,因为只有真正熟知思政的内容,才能在后续英语教学中不动声色地融入相关的思政知识。在选定好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后,学校可以定期为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通过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来带动相关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教材设计创新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内容应该不断跟随目前的时代变化和英语教学要求来进行内容的更新。在教材中可以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理论的相关内容,增加一些当代思政相关的英语单词,或者在教材的短文理解中叙述一些和思政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对现有英语教材的设计和创新,来降低教师英语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入难度,帮助教师有效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目标。

六、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进行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内容渗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样将进一步完善英语课堂的价值,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