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读者双重性对翻译技巧选择的影响①——以《快乐王子》汉译为例

2020-11-25 18:24郑晓曦万筱萱刘芳雨王可欣
现代英语 2020年22期
关键词:选词双重译本

郑晓曦 万筱萱 刘芳雨 王可欣

一、引言

双重读者的概念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Zohar Shavit提出的,她指出了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儿童文学是同时为儿童和成人创作的。Emer O'Sullivan和Riita Oittinen在其著作《为儿童翻译》中采纳了上述观点,Riitta Oittinen认为成人的大声朗读是儿童读物的一个特点,因而译者也应关注故事的口头表达效果。中国学者朱自强也指出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共同构成:儿童读者是主体,且有年龄划分;成人读者分为主动和被动型。

根据现代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而读者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说过:“不对信息接受者的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交际的任何分析都是不完整的。”所以翻译行为应忠实于目的语读者,即理解和分析双重读者,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提高译文的有效度。

二、儿童文学的读者双重性特质

(一)双重读者的阅读原因

儿童文学是指根据儿童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但成人也是儿童文学读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阅读儿童文学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原因。

所谓外在原因,是指特定职业或身份的成人会被动地阅读儿童文学,目的是更好地去服务、教育儿童。同时,成人也会主动地阅读儿童文学,其内在原因一方面是童年情结加强了成年人对童年生活的向往。这时,儿童文学中纯洁无瑕的世界便成了他们的心灵寄托。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得到精神、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在语言、思想等方面也吸引着成年人去阅读。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同样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对美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部分儿童文学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已将成人群体看成是重要的“隐含读者”,比如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所以有些儿童作品不仅能受到儿童的欢迎,成人也爱不释手。

(二)双重读者的身心特征

儿童本位思想一直是翻译和评价儿童文学译作的重要尺度,但在上文提及的众多情形下,译者有时也不得不同时兼顾儿童本位和成人本位,而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差异,需要译者进行了解和研究。文章以6~12岁儿童和18~35岁的成人为例进行分析。

在小学(6~12岁)阶段,儿童的身体不断发育,大脑也得到进一步发育。有意注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相对于成人而言,其注意力集中时间仍然较短;兴趣更加强烈和广泛,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抽象性都在不断发展,有意记忆逐渐占据显著地位;思维方式从以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所以他们易于受表象的迷惑,对是非正误的判断较为片面,缺乏成熟的辨析能力。相比之下,成人(18~35岁)的思维感知、记忆、语言等能力一般都获得了全面而成熟的表现,而且辩证思维已经达到成熟的程度。

三、儿童文学的翻译技巧

《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笔下的一篇经典童话。它语言唯美、想象丰富、内涵深刻,深受中国儿童及成人的喜爱,并得到了不断重译和出版。文章选取了最为经典的巴金译本和至今广受欢迎的林徽因译本、王林译本以及苏福忠、张敏合译本这四个版本。基于上文中提及的读者双重性特质,文章将进一步挖掘双重读者间的差异,对这四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技巧的运用。

(一)慎用增译和分译,注重简洁和韵律

以儿童为主体地位的译者往往会选择增译,使译文更加详细具体,符合儿童的认知。然而这样不仅消耗儿童的注意力,更会影响成人的阅读体验,不利于双重读者进行有效阅读。

译例1:“Swallow,Swallow,little Swallow,”

林译:“燕子,燕子,小燕子!”

苏、张译:“燕子,燕子,小燕子啊,”

译例2:Thinking always made him sleepy.

巴译:他有这样的一种习惯,只要一用思想,就会打瞌睡的。

苏、张译:他一想事就要睡觉。

译例1中,王子正在请求小燕子去帮助穷人,他话语中的重复是为了凸显其无助而急迫的心理。苏、张译本中,“啊”的增译却稍显冗余,破坏了口头朗读的音韵美。由于儿童总是先对韵律和节奏感兴趣,其次才是内容,朗朗上口的语言会激发儿童的审美体验,也会使成人在朗读过程中更为流畅。所以林徽因译本中的感叹号则更为恰当。语气词在儿童文学中虽很常见,但如果考虑到成人读者作为朗读者,也要谨慎添加。译例2中,苏、张译本表达简洁清晰,契合源文本的风格。而巴金译本采用了分译,稍显冗余和突兀,像是在刻意低龄化。由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时间较短,此类表达易消耗儿童的注意力,同时消磨成人的阅读兴趣。综上所述,在面对双重读者时,译者应慎用增译和分译,保证原文表达简洁,富有韵律。

(二)避免文化层面转化,保留异域文化特色

由于儿童文化水平有限,部分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会采用归化策略,将部分词语进行文化层面的转化,便于儿童进行理解和想象。然而,这种翻译技巧易产生“文化错位”,既影响成人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不利于儿童学习新知识。

译例3:The beggars were sitting at thegates.

巴译:乞丐们坐在大门外挨冻。

苏、张译:乞丐坐在朱门前行乞。

译例 4:“He is as beautiful as a weathercock.”

巴译:“他像风信标那样漂亮。”

林译:“他真是玉树临风,英俊不凡。”

译例3中,“gate”分别被译作“大门”和“朱门”。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朱门”在前文频频出现的“教堂”“天使”等意象中显得较为突兀,这将有损阅读体验。虽说此类归化处理是为了照顾儿童的可读性,但这会形成“文化失真”,造成“文化错位”,易让儿童误以为国内外的住宅没有差别。在译例4中,“weathercock”本意是风信标。作为气象等领域的专业术语,儿童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所以林徽因将其翻译为“玉树临风,英俊不凡”。而巴金译本则忠实原文,直接翻译为“像风信标那样漂亮”。如前文中所述,一部分成人阅读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孩子朗读文本,如果儿童对于“风向标”存在疑问,成人可以及时加以解释,以满足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儿童具有较强的记忆力,这也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收获更好的阅读效果。总而言之,面对双重读者,译者应尽量避免进行文化层面的转化,保留异域文化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双重读者群体。

(三)注重选词用字,既要忠实文本、保留内涵,也要巧用双关、丰富内涵

如前文所述,儿童的思维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且辩证思维能力有待发展,所以部分译者在选词上偏向于具体、精准且带有译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词语,将译文进行低龄化、简单化处理。然而儿童需要去阅读一些带有“成人因素”的作品。所谓“成人因素”是指成人创作者笔下那些略微超过儿童的认知力、理解力、审美力,导致其暂时还难以完全领悟的成分。早年国内就有研究表明,带有“成人因素”的作品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正是那些需要思考和辨析的内容才会引发儿童探索的兴趣,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对于成人而言,也正是这些因素才能带给其最大的吸引力,从而启迪思想,获得心灵的提升。这就要求译者注重选词用字,尽量保留内涵并丰富内涵。

译例5:Andthe Mathematical Masterfrowned and looked very severe,for he did not approve of children dreaming.

巴译:数学先生皱起眉头,板着面孔,因为他不赞成小孩子做梦。

苏、张译:刻板的校长把眉头皱起来,一脸的严肃,因为他很不赞成孩子做梦。

译例6:“You haverightlychosen,” said God,“for in my garden of Paradise this little bird shallsingfor ever more,and in my city of gold the Happy Prince shallpraiseme.”

巴译:“你选得不错,”上帝说,“因为我可以让这只小鸟永远在我天堂的园子里歌唱,让快乐王子住在我的金城里赞美我。”

王译:“你选得对极了,”上帝说,“因为在我这天堂的花园里,小鸟可以永远放声歌唱,而在我那黄金城堡里,快乐王子可以尽情赞美我。”

译例5中,“Mathematical Master”分别被译为“数学先生”和“刻板的校长”。“Mathematical”既可以理解为“数学的”,也可以抽象为其比喻义“如数学般精确的”或“严谨的”。苏、张译本中的选词是“刻板的”,相对而言具有贬义色彩,带有译者的主观评价。

四、总结

文章围绕读者双重性,分析了两个读者群体间的关联和差异,同时结合汉译实例,探讨翻译技巧的抉择,即译者应慎用增译、分译以及文化层面的转换,同时注重选词用字,以保证译文的简洁性和忠实度,且富有内涵,满足双重读者的需要。双重读者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由于笔者学识尚浅,文章对于双重读者的年龄定位较为局限,对儿童阅读特点的研究较为浅显,对译本的比较分析也仅为个人观点,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猜你喜欢
选词双重译本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选词写故事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读一读,选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