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产学融合路径研究
——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为例

2020-11-25 18:24
现代英语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产学张家界英语专业

刘 芳

一、引言

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要求全国独立学院按照文件规定以普通本科高校的标准转型。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这为地方高校和独立学院的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办学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部分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越来越深入,把高等教育与地方特色和市场产业连接起来。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应用型大学与传统大学的区别在于,更强调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和市场性,它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产业革新,还能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向地方应用型专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使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高校职能,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对英语及英语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两个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英语专业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就要找准专业发展与地方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其次,制定怎样的具体措施,落实专业与产业融合的设想。

二、地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产学融合设想

“产学融合”理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教育家和学者已探讨过高校的改革和转型。美国教育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和社会学教授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提出的“三角协调模式”为协调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是市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市场(社会)办大学。”产学融合可以让高校大学生融入社会,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也学到了知识。大学培养的人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符,就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学融合的理念应用在各大高校教学改革中时,其路径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该学校的发展方向、地域因素、文化特点、学生基础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走产学融合之路时,还应注意民族地区高校转型的特殊性。2010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付淑琼教授根据21世纪全世界各大学转型和变革的路径,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大学作为案例:研究型——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地方综合型——澳大利亚莫那希大学和职业型——芬兰的约恩苏大学。不同于“985”“211”和其他一本院校,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根据地方的产业特色和需求,运用自己的人才和学术资源,培养大量地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体现大学是地方经济的推动力,这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目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向多元化、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产学融合的实施,首先要求专业负责人和英语教师了解张家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张家界学院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地处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周边。张家界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众多的少数民族居民和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促使张家界地区的旅游产业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迅速。自2002年招生以来,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积累了一些适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经验。张家界市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英语专业的产学融合必然要依托地方旅游经济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符合少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学融合模式对张家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也能有助于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向地方应用型专业转型。

三、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产学融合路径及具体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提供了整体的思路。在《新国标》和《新教学指南》的指导下,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和学生发展要求的产学融合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产学融合路径的设计要以结果为导向,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与企业联系人敲定合作的方向和具体细节,再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实习实践时间和签订就业协议的条件。在产学融合的具体细节上,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状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结合的具体实施步骤体现在开设相关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方面。

第一,创造实习、实训机会。传统英语专业教学以学习理论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能力为主。产学融合、产教协同育人更注重学以致用,以结果为导向培养人才。目前,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已与当地的英语培训机构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学生可以得到教育实习的机会和一些社会实践的经验。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就要对湖南省和张家界及周边地区改革开放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对外语人才岗位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开拓更多与旅游集团、公司合作的资源和机会,与当地特色产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外事部门、外贸公司、旅行社、旅游公司、高端酒店、高端民宿等企业、单位建立产教协同育人关系。与有意向的旅游行业单位或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学习、实习实训、就业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社会实践锻炼人才,为湖南省和张家界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第二,应用型教师队伍培养。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英语专业教师已经开始转型,慢慢地接触一些企业,开阔自己的视野和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要向应用型转型,适应时代趋势,就必须“走出去”。英语专业计划每年选派一两名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与企业合作,共同教学、共同编写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教材;把优秀的企业高管、涉外人才请进校园,为教师培训。教师们不仅要完成自身的转型,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时刻关注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动态。

第三,英语专业学生要学习经济知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结合张家界市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就要学习经济和外贸方面的知识。这既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又能使学生借助经济知识对地方经济动态有所了解。在2020年的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英语专业就已做了初步尝试。英语专业增开了《国际贸易实务》,把《商务英语》从必修课调整为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的调整有助于学生积累与经济和外贸有关的专业知识,增加对地方经济发展动态的了解。鼓励学生考取商务英语和报关员等证书,参加跨境电商的培训,有利于学生从事与外贸和跨境电商相关的工作。

第四,英语专业学生要学习旅游文化知识。目前,张家界市高端酒店、高端民宿客栈非常受游客欢迎,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把《旅游英语》设置为核心课程,增加《旅游英语》课时。其次,鼓励学生关注张家界市各种旅游文化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诗歌节的动态,听取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讲述与旅游文化和旅游诗歌有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邀请专家开设与国际旅游,旅游文创产品国际化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地方旅游产业和文创产品。最后,学生还可以去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听取专业老师的课程,参加外语导游培训,考取外导证或者导游证。在大三的时候,有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就可以去旅游集团或者旅行社实习,毕业后可以从事外导、文创产品翻译、高端民宿英语管家等工作。

第五,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民族文化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们探讨的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欧以克、陈秀琼立足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在民族环境下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办学特色、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问题。同时,他们还指出中国应该建立专门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满足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增设土家族文化课程,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在从事跨文化工作的时候,能通过涉外活动和对话,把民族文化介绍给世界人民,介绍到世界各地。

第六,学生要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还要掌握较强的涉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兴趣浓厚,学生如果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能把已经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张家界土家文化介绍给外国友人,以足够的民族自豪感把中国文化和张家界土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英语专业同学利用语言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张家界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产学融合的核心意义是,产业与专业的融合能创造社会价值,加快高校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实用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校期间就能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毕业后具备马上进入职场的能力,熟练地开展工作。

四、结语

张家界学院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正在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英语专业的产学融合应依托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民族旅游产业界共同推动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促使英语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型。在这一共同发展平台与合作机制下,张家界学院英语专业产学融合发展模式才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关系。

猜你喜欢
产学张家界英语专业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张家界的幺妹儿哟,张家界的酒儿……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