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020-11-27 06:40江苏省徐州市荆山小学孙青青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群文母爱资料

□江苏省徐州市荆山小学 孙青青

群文阅读提出结构化阅读理念和“1+X”思想,教材内选文以单元整合、单元内一篇带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内外选文以教材内一篇带教材外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外选文以课外阅读文本构建群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规律和群文阅读的思想、理念,切实做好群文阅读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工作,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前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丰富背景知识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对阅读有着强烈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课前对教材中的文字进行阅读并整理教材文本的相关资料、背景故事,丰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课前拓展阅读的方式为学生阅读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也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规律和发展特点。

以《将相和》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进行阅读并提取中心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将相和》的背景故事包括人物形象梗概的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主要是分析司马迁和《史记》的资料,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司马迁人物、《史记》的历史地位,强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将相和》人物的典型故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阅读廉颇、蔺相如的生平简介,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廉颇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功勋卓著、劳苦功高,为什么会与“蔺相如”产生分歧,在阅读廉颇的事迹时学生自然也了解了老将军的傲气,也理解了“负荆请罪”中廉颇的行为为什么会让后人敬仰。总之,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教材中的文本知识和内容,丰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课中丰富课堂阅读素材,引入课外资料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了作品相关背景故事的介绍,因此教师的着力点是注重课外资料的补充,既可以从教材内容本身进行引申,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引申,无论哪种方式其根本在于通过课外阅读补充的方式形成阅读新鲜感,让学生始终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教学节奏保持一致。

以《景阳冈》为例,故事梗概很简单就是武松打虎,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当前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情况,在阅读中丰富阅读素材,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梗概,了解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在导学阶段教师可以补充《好汉歌》的资料,让学生快速融入武松打虎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在课前已经学完了武松、水浒传、施耐庵等基本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一带而过即可,重点是介绍武松打虎的过程。如介绍老虎的形象时,用了“一扑”“一揪”和“一剪”,而教师可以准备老虎捕食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形成对老虎凶猛的认识。通过视频资料的拓展加文字资料的阐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武松的生平事迹等进行拓展,包括武大郎、潘金莲等,进一步丰富学生在阅读中的认知。

三、注重课堂独立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高年级学生开展独立阅读工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在阅读中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过程中给予阅读指导,结合小学生阅读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指导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互相交流阅读的感受,在阅读中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反复品味,要求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来体会,将每个句子进行反复琢磨,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并讨论这句话想表达的含义,首先进行阅读的引申,“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是否表现出了“母亲”外腰驼背、佝偻的形象,是辛苦工作所致吗?通过引申的方式快速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字部分的含义,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对文字的思考,在思考中学生对“母亲”的形象更加了解,而从母亲说完以后“又弯曲了背,立刻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这一句可以体会到母亲工作辛苦。教师以预设问题“母亲为什么不愿意与作者多对话,而是说完就忙碌起来,如果多说话会怎样?”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独立阅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而在阅读中的指导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情境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了解文字的含义与表达的中心思想。

四、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课后阅读拓展是群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教师在学生课后指导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高年级学生阅读的需求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资料和内容,通过教材多篇构成的群文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课堂讲解完母爱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母爱”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关于母爱的资料,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拓展过程中涉及母爱的资源丰富,因此需要有效引导学生,以免学生阅读范围盲目拓展,因此搜集“母爱”的信息要把握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搜集母爱相关的诗句。诗句是学生最常见的表达内容,也是最容易搜集的信息,包括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李商隐的“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诗文,在整理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古诗文的资源,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母爱的典故和当代典型人物事迹。母爱的典故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可以让学生在搜集中了解母爱的伟大,包括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欧母画荻教子等典故都容易理解,符合学生拓展阅读的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工作,通过拓展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五、结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利用群文阅读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内容,丰富学生阅读的场景,不断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猜你喜欢
群文母爱资料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母爱大于天
群文活动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