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院校的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8 05:45张伟孙玮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鲁班实训室工匠

张伟,孙玮霞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 264670)

1 项目研究缘起

1.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阐述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础。其中,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1-2]。

1.2 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1)教育部文件。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高〔2006〕16 号)。《意见》 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山东省教育厅《意见》。2018年12月19日,山东省教育厅等11 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职发〔2018〕1 号)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已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人才培养方向。

(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上述文件出现的高频词之一,就是职业院校的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具有“工匠精神”。因此,“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院校的探索与实践”这一项目的研究意义也在于此。

2 工匠精神探究

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实景图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底色。谈到工匠,就绕不开墨子与鲁班。

2.1 工匠精神渊源:平民圣人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小邾国人(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390年。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 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十大主张。墨子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 数学、 光学等方面成就辉煌,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墨子军事成就集中在守城上,“墨守”与“孙子兵法”并称古代军事战防双璧。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2.2 关于鲁班的尊崇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2 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由于在中国流传着许多他对建筑、 木工等行业贡献的传说,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建造法则,被沿用至今,是以鲁班被后世奉为工匠的祖师,为工匠们敬奉的先师,以示尊崇。尽管鲁班的很多发明事迹都是传说,并无正式的史书记载,但是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工匠精神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2.3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著名企业家、教育家,现任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的聂圣哲先生,曾多次呼吁:“‘中国制造’ 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就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工匠是社会生活、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究竟也是要靠技术来实现的。时代需要工匠,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3 烟台职业学院在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方面的实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为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19年3月,烟台职业学院建成山东省首个集教学、实训、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职业核心素养实训基地(见图1)。该基地借用云技术、大数据、智能设备等科技手段,以学生数据平台(核心素养测评、岗位胜任测评、行为测评等)为基础,建成“综合实训室、电子沙盘实训室和鲁班工坊”3 个实训室。见图2、图3,图4。

图1 职业核心素养实训基地

图2 综合实训室

图3 电子沙盘实训室

图4 鲁班工坊

3.1 综合实训室功能介绍

该实训室是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活动训练的重要场所,由系列智能化实训设备和生物反馈室组成,包含生物反馈设备及软件、抗压训练软件、减压训练软件等。结合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并综合运用心理测评软件、岗位测评软件和行为采集软件,对学生进行优势识别和特长培养。

3.2 电子沙盘实训室功能介绍

该实训室包括“沙漠掘金”“双赢思维”“统合综效”等训练项目,以游戏软件的形式,把经典培训课程打造成常态化教学课程,课程用了教学视频、场景导入视频、游戏背景提示音、教学指引材料及教案、智能翻转课堂等多种授课形式,内容丰富、训练效果突出。

3.3 鲁班工坊实训室功能介绍

该功能室是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载体,基于工匠精神的“专、精、创”核心思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实施趣味木工和手工创客活动,将创意、创新、创作、创造和学习、讨论、分享、拍卖、测评、竞赛等环节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依托“XK-175 职业核心素养智能训练系统”,该院已经在2019 级新生中的机械工程系机电技术和数控技术两个专业,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轨道交通信号3 个专业,共5 个专业(10 个班)开设职业核心素养课程。周课时为2节,开设18 个教学周,计36 个课时。

3.4 实训基地的教学特色

经过教学与探索,项目进展顺利,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课程展现方式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呈现出4 个特点。一是教学项目实训化。创新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融入丰富的实训项目,教学相长,强化提升;二是教与学一体化。实训内容以课程思路来实现,教师实时点评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提升认知; 三是教学过程智能化。设计丰富有趣的线上活动和线下训练,通过素养助手APP 辅助互动参与,利用电脑、平板等智能设备创新玩法。学生乐学乐享,开辟教学新气象;四是教学评价系统化。贯穿素养教学设计主线,从教师备课、上课、软硬件装备使用到输出评价记录,全部由云平台整体支撑,实现完整流程[3-4]。

4 职业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探索

4.1 应建设职业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要以相关理论研究为支撑,设计逻辑严密,培养体系设计严谨,能很好地解决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特长、优势,兼顾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人优势;运用基于行为表现原理的学习、讨论、承诺、角色扮演、自我身份认同的五步法等手段,进行系统化职业核心素质培养,最终将其培养成优秀的职业人和企业所需要的职场人[5]。

4.2 应制定职业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指导方案

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指导方案,通过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活动)过程教学,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下,让学生获得现实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形成完整认知,深化其对职业核心素养要义的理解,攒集核心素养和能力[6-7]。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学习者是主角,因为“‘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其责任是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和方向,因材施教,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的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等[8]。

4.3 应扎实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

当前,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教师、教材、教法方面改革基本上是在专业、课程和教学技术层面进行探索,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却经常被忽视。作为社会关系的个体来说,不仅意味着个人劳动要满足自己需求的层面,还包含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和认同,体现“新时代高质量”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聚焦于新时代职业素养教育。笔者认为,新时代职业素养应该从这6 个方面来培养:专业、道德、心理、人文、创新和自我管理6 个方面素养(详见图5)。

图5 新时代职业素养架构图

同时,基于国际大格局和人类文明发展前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厘清了知识、 学习和素养的内涵,把知识广义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把素养逐渐升华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改变是技术革命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使然,也是教育转向的必然。

我们期待着,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下,尽早建立适合不同专业群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适应技术技能培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实现技能培养和职业核心素质培养的高度契合,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鲁班实训室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工匠神形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