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2020-11-28 07:42邓鑫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低年级有效策略小学

邓鑫

摘 要:无论对哪个教育阶段来说,小学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要和必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字理识字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认识汉字,才能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调整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36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字理识字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如果教师开展的字理识字教学具备较高的质量,学生就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这种积极性甚至还会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字理识字教学,没能保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仅注重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变换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识字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一、字理识字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一)字理识字的内涵

明确字理识字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有助于对整体问题进行分析。在“字理识字”中,字理主要是指汉字的基本构字依据,同时字理还包括汉字的组成规律。众所周知,汉字的形状与其基本的含义和发音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对字理进行明确,就可以在了解汉字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分辨出汉字的意义与发音,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汉字,由此衍生了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所谓字理识字主要是指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基础,运用汉字的形态、发音、含义开展识字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三者的关系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对造字法的分析运用及直观联想等具体的手段认知字形,了解字音,熟悉字义,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基础让学生识字。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字理识字的积极意义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字理识字教学,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因为字理识字教学能突出汉字的表意性,立足于汉字的本质规律,强化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教师如果能做到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就可以将以往看起来较为枯燥的“方块字”转变成具备生动、形象特征的图画,从而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加深其感性认知,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通过字理识字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甚至能让学生自主把握识字规律,对汉字的本义进行了解,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字理识字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较为密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字理识字教学产生辅助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结合图画与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汉字的艺术性,保证识字教学的形象性,进而提升字理识字教学的效率。

此外,字理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字理的科学性与奇妙性,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好奇心能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通过字理识字达成对汉字进行解析的目的。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开展字理识字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汉字的文化性,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正处于过渡阶段,如果开展教学时不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并未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导致整体字理识字教学过程较为枯燥,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教师忽视了教学完成的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师仅关注学生识字的数量,却忽视了教学完成的质量,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进步。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开展语文阅读及写作的基础,学生认识越多的字,对提升其语文能力越有利,但若只重视学生的识字量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就会导致学生出现短期记忆的情况,仅仅在短时间内依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汉字,在学习新的汉字后马上就会遗忘之前学到的知识,导致识字教学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影响了字理识字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缺乏应变能力

在小學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应变能力,教学时仅以教材为主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认字。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整体教学过程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在教材内容教学完毕后,或是学生在认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往往会停止识字教学,直接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会直接拉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强制性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教师就会对其进行批评,导致学生没有学习汉字的兴趣,虽然能够提升学生认识汉字的效率,却降低了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时间都在为学生讲解,并未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学生识字的认知规律

在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低,但好奇心较重,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低年级学习阶段最适合开展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结合学生的辨别能力适当协调字理识字教学的难度。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字理识字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字音、字形、字义等层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学生难以辨别的字形,教师应着重开展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还需要对汉字的组合规律进行总结,降低识字难度,引导学生真正掌握辨别识字的能力。

(二)通过语文阅读加强学生识字意识

很多低年级学生之所以识字水平不高,主要是缺乏识字意识,不知道为什么要识字,也不明白识字的意义,这类学生普遍具有鲜明的个性,即便教师强制要求其识字,他们在自身不明确识字价值的情况下,也不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将语文阅读引入到字理识字教学中,通过语文阅读加强学生的识字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当他们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就会主动阅读。由于他们的识字能力不强,难免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汉字,这就促使他们通过请教教师、查阅字典等方式学习汉字,久而久之,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汉字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让学生在字理识字教学过程中理解汉字的内涵,强化学生的记忆,如果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可以在增加学生识字量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在家庭教学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让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增强学生的识字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可以提升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显示,低年级学生每天的识字量不能超过20个,一旦超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除此之外,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长,教师如果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可以是游戏方式,也可以是创设情境的方式。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是重要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教学生区别形近字“喝”和“渴”:“同学们,口渴想要水(氵),喝水要用嘴(口)”。通过在顺口溜中渗透字理的方式,使学生记住“喝”和“渴”的区别。

(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与学生间的客观差异,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天赋。每个学生的性格及对知识体系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教师还需要逐步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在学生群体中表现出等级差异,尤其是对于成绩一般、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对其多进行鼓励,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多合作,提升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低年級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字理识字教学,没能保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真正得到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肖婷.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2018.

[2]江帆.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2017.

猜你喜欢
低年级有效策略小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