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理论素养建设

2020-11-28 07:52程乔乔廖璐婷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辅导员理论

程乔乔 廖璐婷

【摘要】地方院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关注和改变,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和发展。理论基础薄弱、内在动力不足、角色定位的不精确和制度不健全的现状需要我们不但完善辅导员理论培训体系,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

【关键词】理论素养 辅导员

一、地方院校辅导员理论素养的现状

(一)认识层面,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来讲,虽然他们在人职之初对理论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一方面,政治理论素养的不足,使得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时,无法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并分析问题,也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另一方面,专业理论素养的不足,使得辅导员在处理实际工作时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内在动力不足,学科支撑力度低。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队伍的学科支撑力度较低。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院校的辅导员学科背景多样复杂,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所占比例很少,专业化程度低,这大大影响辅导员理论素养的提升。即使是所谓“科班,出身的辅导员,也存在内在动力不足的现象,相关调查表明,很多辅导员极少主动进行政治理论以及专业理论的学习,且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角色定位不精确,认同感低。地方院校对于辅导员的定位和岗位认同感较低。一方面,在当前的高校当中,对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有些偏差,在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导的高校中,辅导员被列人“辅助性群体,,实际地位较低。日常琐碎繁杂的管理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主要精力,淡化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使自己静下心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破碎的工作内容使部分辅导员压力极大,经常抱有“学生安全第一位”的想法,渐渐失去对本职工作的热情,时常感到前途渺茫,甚至出现人员流失等诸多问题。

(四)相关制度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相关配套机制的不健全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稳定、成熟的发展。首先,辅导员所属性质不明确,比如,辅导员是列人管理人员还是教师人员,是把辅导员单列出来评职称还是和专任老师一起参评等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发展和提升理论素养的积极性。其次,辅导员考核机制不完善,比如,现普遍使用的所在部门打分和学生共同考评的方式能否更准确、客观的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同时考核结果对辅导员没有奖励与惩罚的区别,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最后,高校提供的进修和培训机会较少,比如,由于资金和时间精力的缺乏,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单一,满足不了高校辅导员提升自己理论素养的需求。

二、高校辅导员理论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队伍组成及结构问题。从学科背景看,高校辅导员当中具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较少,这严重导致了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欠缺,专业化程度偏低,工作成效不理想。

(二)实务的随意性和破碎性。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来看.党、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要求是综合性的。由于缺乏合理分工,辅导员往往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难以找到专业归属感。辅导员工作实务的随意性和破碎性,使得高校辅导员为了完成任务,很可能会在没有准确领悟到上面的精神、学校的要求和服务对象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匆匆忙忙地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忽略了理论选择和运用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特质无法完整体现。这种状态会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容易在队伍内外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辅导员工作是只重视实务方法而不需要理论支撑的。

(三)强调实践弱化理论的倾向。辅导员工作的直接学科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也密不可分,在长期专业实践中形成的实务理论的归纳与总结是辅导员工作的另一个理论来源。因为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人员,其工作一直被认为主要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这种认为不能说是一种错误,某种意义上来理解也是可以的。这种过度强调实务的倾向使辅导员工作所包含的知识理性逐渐被忽略了,使辅导员工作的专业价值更多地流于经验层面,使辅导员产生“经验归纳可代替理论”的错误想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线辅导员工作长期处于一种“理论欠缺”或“一知半解”的状态,造成了对辅导员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影响。

(四)基础问题的模糊性。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的学科依托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是为培养辅导员服务的,但不仅仅是培养辅导员的。只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的辅导员,也未必能做好辅导员工作。

三、完善辅导员理论培训体系

(一)丰富辅导员理论培训内容。在对辅导员进行理论培训时,应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研究、事务管理研究、党团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职业发展规划研究、寓文体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辅导员理论培训内容,将有效地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辅导员越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越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越是有利于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大辅导员理论培训力度。为了能够切实加强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增强理论培训的频率。一同时应加大辅导员理论培训经费的投入,邀请其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方面的专家及优秀辅导员到校内进行讲座同时应提供每位辅导员利用短学期或寒暑假期到重点高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三)注重辅导员理论培训效果。高校辅导员的理论培训,不能简单流于形式,而应注重辅导员理论培训的效果。通过理论培训,要使辅导员真正做到“四真”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真信”,才能使辅导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只有“真学”,才能使輔导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只有“真懂,,才能较好地运用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真用”,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走向成人、成功、成材。辅导员理论培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应提高重视,将辅导员理论培训落到实处。

课题项目:辅导员骨干专项基于地方院校辅导员理论水平提升的研究,编号:XTXYYB044。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辅导员理论
辅导员如何提升理论素养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盛满理论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