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0-12-02 04:09刘广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0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发生率

陈 强,杨 传,刘广军

(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9)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发生于此部位的肿瘤被称为纵隔肿瘤。多数纵隔肿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进行传统的开胸手术能够充分暴露出术野,但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完善及微创理念的普及,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本文对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60 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1 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 例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纵隔肿瘤;2)临床资料完整;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接受胸腔镜手术后转行开胸手术;2)存在肝肾功能不全;3)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4)存在已出现其他部位转移的恶性肿瘤;5)术中发现胸膜广泛转移。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30例/ 组)。胸腔镜组患者中有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其平均病程为(3.41±1.30)年,平均年龄为(57.25±9.59)岁;其中肿瘤位于前纵隔的患者有11 例,位于中纵隔的患者有3 例,位于后纵隔的患者有16 例;其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为(4.12±1.46)cm。开胸组患者中有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其平均病程为(3.16±1.18)年,平均年龄为(57.32±10.84)岁;其中肿瘤位于前纵隔的患者有13 例,位于中纵隔的患者有3 例,位于后纵隔的患者有14 例;其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为(4.16±1.18)cm。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方法

为胸腔镜组患者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将其患侧身体垫高30°,固定其上肢。于腋前线第3 肋处做一个4 cm 长的切口(作为手术操作孔),并于腋中线至腋前线之间的第6、第7 肋间做一个2 cm 长的切口(作为观察孔)。在操作孔处放置保护圈,用弯头吸引器吸引胸腺组织或肿瘤,然后用电凝钩或超声刀对肿瘤与其周围组织粘连处进行分离。切除肿瘤,于观察孔处留置胸腔引流管。为开胸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协助其取仰卧位。于其胸骨正中处做一个13 ~18 cm 长的切口,使其胸腔充分暴露。分离其纵隔肿瘤,对血管进行结扎止血。切除肿瘤,置入封闭式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关闭胸腔。

1.3 观察指标

1)应激反应指标。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5 mL,离心后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ical hormone,ACTH)及皮质醇(cortisol,COR)的含量。2)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3)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在术前,两组患者血清PCT、ACTH 及COR 的水平相比,P>0.05。在术后,两组患者血清PCT、ACTH 及COR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胸腔镜组患者血清PCT、ACTH 及COR 的水平均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s )

组别 例数 PCT(μmol/L) ACTH(ng/mL) COR(ng/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胸腔镜组 30 0.35±0.13 0.38±0.09 3.11±0.52 3.36±0.44 64.52±13.58 110.30±23.49开胸组 30 0.37±0.12 0.52±0.15 3.19±0.38 4.41±0.52 64.92±14.13 134.72±20.46 t 值 0.619 4.384 0.680 8.443 0.112 4.294 P 值 0.538 0.000 0.499 0.000 0.911 0.000

2.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P>0.05。相比于开胸组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其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s)

术中出血量(mL)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引流管留置时间(d)胸腔镜组 30 104.85±19.88 124.42±34.13 8.72±1.96 4.51±0.97开胸组 30 145.71±23.10 129.63±28.94 9.80±2.14 5.92±1.14 t 值 7.343 0.638 2.038 5.159 P 值 0.000 0.526 0.046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2/30),开胸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67%(8/30)。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以心包为界限可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纵隔出现的肿瘤多为畸胎瘤和胸腺瘤,中纵隔出现的肿瘤多为心包囊肿和气管囊肿,后纵隔出现的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发病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易被忽略。随着病情的进展,此病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胸痛及神智意识模糊等症状[4]。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但效果不够理想(存在创伤性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完善及微创理念的普及,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研究指出,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胸腔引流量小等优点[5-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相比于开胸组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其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短,P<0.05。这表明,与采用开胸手术相比,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在术后,胸腔镜组患者血清PCT、ACTH 及COR 的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这表明,与采用开胸手术相比,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患者应激反应小、安全性高的优势。

综上所述,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发生率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