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粹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国”

2020-12-03 00:45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陈明太
青年心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想国儿童小学生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陈明太

素质教育加速转型升级,要求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也要随之转变。转变的方向在哪里?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方式最适合?诸多问题困扰着大家。我以为,小学教育要进一步改革,可以参照北师大教授团队所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以及更加重视2—6 周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身体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等关键因素。在此特根据实际的教育经验,提出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童粹教育”教育主张。

一、“童粹教育”的提出

叶圣陶说:“儿童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儿童思想品德启蒙、知识能力发展和身体素质增强的起步阶段。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小学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种时尚。同时,这种“时尚”也误导人。据调查,近60%的家长、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不重要”。家长、教师都希望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日常指导的时候,几乎都是完全按照获取好成绩的标准,让孩子机械重复地学习。当成年人都在为自己的做法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儿童幼小的心灵已有了创伤,对学习的热情正渐渐地丧失。

错误的根源是什么?是教育重心的错位。小学教育阶段,原本应落在儿童身上的教育重心落到了儿童之外。落在了成绩以及成人所处或想处的任何高位,唯独不在儿童的本能和生活中。教育重心的错位导致小学教育过早的成人化。因此浪费了大量的儿童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耽误了儿童养成本属于良好的品行及行为习惯的大好时机,甚至扭曲了儿童健康的心灵。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二、“童粹教育”的阐释

(一)育人目标:

为儿童、民族、祖国未来而教育,传递经典的知识,培养优秀的品质,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责任担当、感恩博爱、身心健康、后劲十足的中国好少年。

(二)治校策略:

“德才兼备,五育融合”。用心灵做教育,用智慧做教育,为老师、为学生打造美好的幸福校园。

(三)治教原则:

在契合教育精神的基础上,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和内在秩序,一切因“童”而兴,为“童”而立,顺“童”而为,应“童”而成。

(四)行事理念:

教育工作,直面生命。需心存博爱,行求致远,用微雕的功夫,认真、专业、精致地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件事。

(五)三风建设:

与大师为友

与真理作伴

与文明携手

与健康同行

让童心永驻

(六)形象代表:

做“心正、行端、言慧、貌善、学敏”之娃。

三、“童粹教育”的策略

办学治教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工程,要成功需要大量的实践和长期的坚持,更要讲究策略。接下来,我从学校管理、教师战略、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质量评价五个方面谈谈“童粹教育”的策略。

(一)实施方圆兼顾的学校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无论师生,我都主张“方圆”合一。

1.管理之“方”

“方”就是讲原则性。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拥有完整规范的制度才能确保学校的有序高效地运作。因此学校首先要组织一班人制定详尽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学生礼仪规范》《小学生各学科作业要求》《小学生在校值日要求》《小学生五项德育评比细则》《“四好少年”评价标准》等学生管理条例,并教育学生学会遵守。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更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守纪律,讲规矩的好习惯。

2.管理之“圆”

“圆”就是讲灵活性。小学生,大能量。学校里,小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是很大的能量体。我认为,管理过程可以在学生中施行“群体自治”。学校、班级都可以通过设置岗位—“亮化”岗位—自选岗位—竞选岗位—轮换岗位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源,让小学生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到管理中。有些学校计划也可以通过媒体手段征集学生的意见。

(二)培养健康向上的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工作热情是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童粹教育”会在战略高度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目标:打造有“爱”的健康型教师群体。以团队协作、集体培养为主的高层次的新型研修平台为基础。高水平的导师、资源、科研课题为补充。学校会创造机会全力支持教师学习深造。重培养的同时也重成效,常规教学管理不松,绩效考核和职称竞聘不落,监控过程、评判成效两不误。

(三)建设“童粹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心,是教育思想落地的主要途径。“童粹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一定是着眼于当下,放眼于未来。为方便交流,我暂且取名为“好儿童课程”。“好儿童课程”包括一核心三领域六方面。以培养“健康成长的人”为核心,涉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领域。分学习、生活、人文、科学、责任、实践等六个方面,主要借助课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城市少年宫等学习平台,通过集中听讲、实地考察、研学旅行、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路径,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一三六”好儿童课程体系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培育“中华主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的实力、活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童粹教育”的重心在儿童,力主“正·善”中华主流校园文化建设。“正·善”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追求。守住正脉,广植善根。童蒙养正,善行未来。在“童粹教育”主导的校园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布置,也有时代特有的场馆;有物质层面的多姿,也有精神世界的精彩;有学校精心的规划,也有任儿童放飞自我的领地。一切只为儿童健康成长而准备。

(五)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质量评估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不断稳步推进,收集教育大数据已经不是难题。“童粹教育”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力主“三全五域”。“三全”即面向全体、全面铺开、全过程评价。“五域”即思想品德(德)、学业水平(智)、身心健康(体)、艺术特长(美)、社会实践(劳)”五个领域。全范围全领域收集教育质量评估大数据,才能科学考量学生的健康成长情况,保证教育的质量。

“童粹教育”,反对给孩子层层加码的做法,主张“以慢求快、以少胜多”的智慧,致力于构建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体系。总之,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舒展自己的天性,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丢失童真、童心和童趣,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负责,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负责,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责。

猜你喜欢
理想国儿童小学生
大理:梦游理想国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大理,抵达自由之后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