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2020-12-03 06:16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四小学王玉涛
青年心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柔韧性思维能力科学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四小学 王玉涛 徐 霞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凸显,课堂教学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新课改提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发言,积极质疑、敢于提问。小学科学课堂应当创设一种探究交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话,在交流合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是从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所以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教学弊端,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教师应当跳出单方面的演示和讲演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新方法,力求和学生达成有效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比如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多向学生提问,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求证,并将思考过程表述出来,在课堂中形成互动教学氛围。

科学教师在讲到“比较柔韧性”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柔韧性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通过对金属、木头、塑料三种材料的实验和探索,最终总结出这三种材料的受力特点以及柔韧性的大小。

材料柔性的比较方法和学生之前所学到的材料硬度的比较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其要求学生在测量完不同材料的宽度、厚度以外,还要对材料中的柔韧性进行实验比较,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思考探索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好示范性以及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选择一根长度、宽度以及厚度一样的塑料条进行柔韧性的实验。

取一桶水然后用塑料条提起悬空,引导学生观察塑料条的受力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塑料条没有断也没有弯曲,这说明塑料材质具有柔韧性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同样的方法去验证木头和金属材料的柔韧性,然后把三者的柔韧性进行比较后进行排序。当学生掌握了材料的柔韧性原理以后,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把活动内容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让他们去测量这三种材料的弯曲程度,最后以厘米的形式记录。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不仅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且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培养。

二、丰富实验教学形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除了上述日常授课的经验策略总结外,还需要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做补充和延伸。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授内容进一步思考采用其他的教学互动形式以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给学生一个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备的学习环境。

小学科学课本中有丰富的观察和试验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新的生命”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花和种子果实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花的授粉过程以及种子是如何进一步成长的等生物学问题。在学习“光和影子”一课时,设计课堂的光影小游戏,比如看影子猜人、做影子手势等,营造课堂互动和探索学习的氛围。教师还可以成立兴趣小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一些课本中没有但是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一起探讨其中的科学道理;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一些科学普及文教篇,比如《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等,并选取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和学生一起完成,探讨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三、大胆优化评价机制,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在一节教师主导型的课堂中,学生从上课到结束都处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环境中,不顾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或是老师讲解的内容是否正确都被动地听取,全盘接受。这样的课堂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生气,教师需要把舞台还给学生,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并勇于给老师纠错,毕竟教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中国传统品德教育过分强调了尊师重教,谦逊有礼,这在课堂中就慢慢变成学生不敢质疑教师,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勇于质疑教师和课本。在学生素质的评价中融入学生自主性思考能力及课堂表现分,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的较优方法。

教师可以将平时表现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和课堂表现加分;期末考试仍占据最大的比重,但不是原本一锤定音的唯一决定项。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增加学生提问的次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设计足够多的问题,从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题得分的机会,对于主动回答的学生额外加分,根据答案的正确程度给不同的得分,比如完全正确得5分,部分正确得3 分,没有回答正确但是主动回答给鼓励分1 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敢于提问并乐于提问,潜移默化之下容易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学习习惯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

四、创新科学教学方法,突破学习重难点

小学科学虽然属于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非常多的,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就需要科学教师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并挖掘重点知识,做到真正的轻重有数。

科学教师在讲解“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一课时就可以把教学环节设计为3—4 个,而设计重点要集中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对人体骨骼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拼接骨骼模型并总结出骨骼的特点以及主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可见,科学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善于抓住教学重点并对其他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缩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能力,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五、结语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小学科学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思维性于一体,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创新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创新和实践精神,为日后学生拥有更宽阔的社会舞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柔韧性思维能力科学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