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数学素养
——谈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12-03 06:16海南省东方市第一小学白振生
青年心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具习题知识点

海南省东方市第一小学 白振生

一、小学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抽象思维能力也是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素养之一。抽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条件,从而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好根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概括和总结的能力也比较差,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能力,所以要从低年级就抓好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数学、掌握知识、运用数学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后,今后面对逐渐复杂多变的数学知识时,才能够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到全面的数学知识与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利于化解难题。

二、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以成绩为标准,在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构建抽象思维,只强调单方面的灌输数学知识,不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总是优先选用惯有的策略进行授课,当效果不明显时才考虑转变思维。这些都导致数学教学缺少体系,学生学习的知识点都较分散,很难让学生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教师在制订方案时,没有准确把握学习的预见性,遇到问题以后才想解决办法。另外,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个人特色,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适度使用学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工具,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数学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有效沟通桥梁。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使用学具,在接触学具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实践操作的水平,关注细节,形成边学习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学具的使用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实物的特点,在课前准备一些简单易拿且形状不同的实物,并将它们带到课堂上。这项任务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触觉解决教学问题,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而易见。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课堂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也是一种课堂导入的方式,不要让学生只顾着玩而忽略了学习目的,避免喧宾夺主。再比如教学“10 以内的加减法”时,可引导学生用方格卡进行合并拼接,以此认识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有效地扩展学习材料,这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十分有效。数学教学是交流与互动的过程,适度使用学具,让学生与教师共享双方的经验与思想,共同寻得新的发展,能使学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法,深化思维的发展。

(二)从直观到表象,逐步转化成抽象思维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还影响着他们应对数学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制定合适的策略,坚持从直观到表象,从表象到抽象,让学生经历螺旋式上升的思维发展过程,逐渐建立正确、高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和打好基础。

如在进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进行推导,验证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先为学生举例,再引导学生自主验证。

语言是思维表达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数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这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当在学生表述自己数学思维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严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形象的数学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关系进行直观的理解,先培养初步的数学概念,从直观到表象,再逐步上升至抽象思维层面,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在验证数学问题过程中真正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构建习题框架,综合训练学生抽象思维

课堂训练是使学生发挥优势,并培养其数学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构建习题框架。习题是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提升,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并能内化知识进而得到自我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整理和记忆,在形成系统的构架思路,综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应用题数量繁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何引导学生找到题型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如何理解题意,学会边读题边思考,正确构建题干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教给学生常见的推理方法,对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要学会选择和归类,把相同思路和公式的习题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归纳汇总。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整理习题的习惯,把知识点复杂且容易出错的习题整理在笔记本上,课下与同学多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了思辨水平。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因素,不单是教学环境,也不单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教学环境与学生个体的交互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因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贯穿于生活层面。当然,在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完善,要真正帮助学生形成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运用这种方式灵活地处理问题。

例如“百分数”知识点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百分数的作用,我在课堂上问学生:有一句话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大家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吗?还有,大家应该都注意过衣服的商标,有些标签上写着面料:74.8%羊毛,25.2%锦纶。这是什么意思呢?再比如我们在复制一个较大的文件或视频,进度条显示的百分数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用图画表示出来,帮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记忆,在实践中锻炼数学思维。最后,给出如下案例:2018 年,某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7047 家,比2016 年增加4281 家,年均增长15.6%;接待游客1.96 亿人次,年均增长21.4%。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新闻材料,思考其中反映的现象,简单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分析中带领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不但能使学生记住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还能让学生找到高效学习的课堂秘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而抽象思维是小学生必备三大素养之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加学习过程体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融入数学;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日常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融合,进而真正达到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具习题知识点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