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特优生培养策略

2020-12-03 06:16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袁景华
青年心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规律实效性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 袁景华

高中特优生的培养,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尖端人才的特殊途径。而所谓的特优生,不仅要考试成绩更加优秀,还要具备超强的探索新知与钻研的能力。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对特优生的培养工作建立正确的认识,并能全面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其不仅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更直接影响特优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相关人员应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能切实将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应用到实处,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影响特优生的心理健康等。与此同时,学校在开展培优工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其培养原则,并能以此为基准点,制定特优生培养策略,从而令其能更高效、顺利地完成预定目标。

一、明确特优生培养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鉴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等,都是从理论到实践或从实践到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阶段对于特优生培养工作的实施与落实,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在制定培优目标、计划等的过程中,应合理地融入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不应将超高难题直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应分阶段、分层次地将其进行切分,令他们能由简入繁地去理解与消化特优生独有的学习资源。尤其针对特优生的高考备考教学计划的设定,应分三个阶段具体施行。第一阶段,强调概念的生成与深化,助其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令其基本知识网络化、深层次化,形成多元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阶段,着重于培养特优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二)实效性原则

所谓的实效性原则,更多的是强调培优工作的实用性、科学性。高中阶段对特优生的培养,本质上是“补差”,利用科学的手段最大化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质,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学,弥补常规教学对于他们能力快速提升的限制与局限。因此,教师若想有效开展培优工作,令特优生真正获得成长,应合理探析与研究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本身制定有效策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学校可专门设立一个“专家门诊”,让更专业的教师为特优生提供咨询与评估工作,帮助特优生迅速找到问题根源,从而确保培优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中特优生培养有效策略

(一)精准确立特优生培养对象

俗话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这句话虽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却明确地表达出“天赋”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特优生们往往具备常人无法比拟的自学能力、领悟能力,以及对于新知的探索与研究能力。他们具有坚毅的品格、远大的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具有超强的自我管控能力、团队精神等。这是具有特优生资质的前提条件。因此,高中阶段对特优生培养工作的开展,首要任务是精准选拔培优对象,这是有效实施与落实相关活动的基础。而只有具有这些特质的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科学培养下,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特优生的学习资源相较于普通学生,会更复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才能跟进教师的教学节奏,有助于学校培养出特殊人才。如果学校不能选准培优对象,将那些资质普通的学生,放置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无法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拔苗助长的不良现象,影响他们正常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设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具有资质的学生进行科学、全方位的评价,进而选拔出真正的特优生,助力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

每一项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必然的规律。培养人才也如此,不完全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针对高中特优生的培养,虽在某一层面可加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事有一利,必然有一弊。而教育工作者要将其优势最大化发挥,从而令特优生的培养活动更具有实际意义,相关人员应掌握好教育尺度,并能以科学的手段去培养特优生。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教师应严格尊重学生意愿,并能科学判断他们的成长规律与特征,从而能够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对特优生进行特殊培养。基于此,教师在培养特优生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科学考察,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估,全方位、深层次地去了解每一位特优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发展需求、学习意识以及个人特殊潜能等,并以此为核心,去制订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杜绝采取过于主观的判断结果,盲目对特优生进行超现实教学手段,这样并不能完成工作目标,反而会事与愿违,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最大化挖掘特优生的潜质,助推他们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手段应符合特优生心理需求

高中阶段,学校在开展培优活动的过程中,应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去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教师只有有效满足特优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否则,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大大降低特优生的教学质量等。特优生虽在某一方面超过普通学生,使其更具有发展空间,但其心理特征、心理发展过程等方面,与其他的学生还是有相似性。他们的心理成熟度、抗压等能力,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逐渐提升。同时,高中特优生的心理需求、学习动机等是不断变化、充满波动的,他们的学习标准、学习强度等, 也会发生一定的变 化。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特优生的心理需求,有效了解与掌握其变化规律等,并能以此科学调整教学计划,从而确保培优工作能有效开展与完成,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特优生的培养,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实效性原则制定教学策略,并在具体实施与开展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式,精准选拔高中特优生,对他们的成长规律、心理需求等建立正确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正常发展过程,切忌出现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不良现象。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汲取经验、不断反思,积极完善特优生培养方式,令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获得快速成长,培养他们成为更具有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规律实效性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