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德育细节,夯实德育教育效果

2020-12-03 06:16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三小学郑胜云
青年心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伯苓卫生习惯校长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三小学 郑胜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积极的群体生活的基础,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思想的灯塔,本文将对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

安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育人归根结底是教人独立生存。让小学生拥有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意识是教育孩子们独立的第一步。值得关注的是,在生活安逸幸福的今天,很多孩子的独立意识并不到位,甚至有一些还未绽放的花蕾已经丢失了烂漫与幻想,拥有着看似“成熟”的生存理论,过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浪潮。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是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珍视自己的生命,是启发学生对生活真义的追寻。安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给孩子们上的重要一课,也是为其他学科渗透学习的基础观念。

安全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里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其教学内容不断发展,安全理论也早已成熟,德育教育最缺少的是教师们着眼细节,以身作则。好的教育是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一味说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曾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健康安全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一方面,他对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在今天依然不断被提及,依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有一次,在一个公共场合,张伯苓先生发现有一个学生的手指被烟熏黄了,他就十分严肃地告诫那位学生:“烟对身体健康有害,要戒掉它。”那位学生不服气,就半开玩笑地回应:“那您吸烟就对健康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先生听了十分惊讶,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歉意,紧接着就让工友把自己的吕宋烟全部拿来,当众销毁,并且折断了自己心爱的烟袋杆。他态度诚恳地说:“从今以后,我与诸位一起戒烟。”果真,从此之后,张伯苓先生戒掉了香烟。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的教育比重复性的、枯燥的说教来得更加有说服力、更加能教育人。着眼细节,不只是对学生的安全状况关心,也是对自身安全状况的一次反省与改正,为人师者,当以身作则,使人信服。育人是教师的责任,但是人无完人,自我成长与指正,也是育人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教师没有成长,那么教师就一定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孩子们一起成长,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育人过程,而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凭借过去的经验指挥一个人格的建立。张伯苓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注意育人细节,用心教育人,而不是脑子里充满理论教条,用道德要求学生,用师者身份放纵自己。

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基于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可。学生珍视生命,就是热爱生命的开始;热爱生命,将生活过得充实,即是对自己负责。安全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重要的人生教育,师者,应该着眼细节,在讲好理论的同时,以身作则,注重实践,注重教育效果。

二、思想教育:学校文化中渗透正确思想

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与众不同,思考使人成为自己。学校文化渗透的思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了解各种思想,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是使学生对思想意识这个神秘的存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成熟的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明白思想这一伟大的东西存在,让正确的思想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记,是德育教育的关键,也是进行其他学科渗透的基础性一步。

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享受思考的魅力,给学生了解正确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的思想。有一所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很多美丽的玫瑰花,每天有许多同学去观赏,但是并没有同学去摘花。有一天清晨,一个小学生去花房里摘了一朵十分美丽的花,刚刚走出花房,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亲切地问这个孩子:“孩子,你可以告诉我这朵漂亮的花是送给谁的吗?”孩子听后十分不好意思,她说:“这是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特别漂亮的玫瑰花,奶奶听了很高兴,我想拿给奶奶看看,奶奶看完我就给送回来。”校长听了很受感动,便牵起小女孩的手,又折下了两枝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可想而知,这个孩子日后一定会铭记校长的善意与温暖,在道德上继续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孩子是道德与爱意的化身,但是在群体生活中,也一定要有规则。道德与规则在有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实际情况,避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课堂内容并不实用,并且不攻自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应该以正确的道德标准与法律准则为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也应该联系实际情况,切忌空谈,注重细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在面对道德与规则矛盾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思想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真正地理解这些思想。

三、行为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

行为教育使学生反思自身行为,而德育教育也是通过事例与理论,引导学生自发地美化自身行为,享受美化自身时精神上的饱满。学校的正常运作一定需要一些规则的制约,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学生还普遍青涩与稚嫩的年纪,给学生一个理解学校规则与纪律的窗口。

对自身行为的美化是终身的追求,而小学德育课程是树立这一追求意识的起点。有一次,一位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立刻制止了他,并让他去校长办公室谈话。当这位校长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砸人的男同学已经在等候他了,校长坐下来掏出了一块糖,说:“这一块是奖励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十分惊讶地接过了糖果。接着校长又掏出了一块糖说:“这块是奖励你在听到我的制止后立马停止,这是尊重人的表现。”男孩将信将疑,接过了第二块糖果。紧接着,校长又说:“据我了解,你打人是因为那位同学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我要再奖励你一块糖果。”男生感动地接过糖果,并且对校长说:“对不起,校长我错了,即使他再不对,我也不应该用这种方式。”说完低下了头。校长此时又掏出了一块糖,说:“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位校长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讲求教育方法,没有打击学生对正义的坚持,同时也没有肯定学生的处理方式,而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行为教育是引导学生合理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正确地处置生活中的烦恼。行为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则,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学校的规则,行为教育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开展教学的最佳助手。

四、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卫生习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也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有一个学生经常打架、盗窃,并且衣着脏乱、卫生很差,引起很多学生的反感。一天,这个学生刚跳完窗子准备逃学,就被校长一把抓住,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了他语重心长的指导,他握住这个学生的手说:“看你修长的手指,我就知道你将来一定会当上本市的市长。”这个孩子大受感动,原来,他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所以没有养成很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从前只有奶奶说过一句让他备受鼓舞的话。但是自从校长对他说过这些话后,他就发愤图强,改变了从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40 年的时间里不断地以市长的身份要求自己,最后果真成了他所在的市市长。小学阶段孩子的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这名校长的鼓励式教育不仅仅改变了孩子的卫生习惯,也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他成长的道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自爱的开始,孩子对美的追求也可以体现在追求卫生习惯上,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往往预示着良好的文化道德习惯的到来。

五、结语

德育教育从来都是以小见大,都是从细节出发。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应该着眼德育细节,夯实德育教育效果,从安全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卫生教育四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对学生的人生负责。

猜你喜欢
张伯苓卫生习惯校长
向自己道歉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自黑也能激励人
张伯苓妙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