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重在研课

2020-12-03 06:39甘肃省酒泉第六中学杨建海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案语言设计

甘肃省酒泉第六中学 杨建海

一、备课重在对教学设计的研究

(一)学习研究

重温课标,以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统领指导教学设计,再由小学段、单元、章节目标指导细化产生课时教学目标;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并根据学情适当重组整合教材,梳理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参资料,拓宽视野,便于为教学筛选提供丰富优质的素材资源;了解教改动态,创新或优选教学方法。还要经常广泛学习,开阔视野,储备课堂能随手提取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已有知识、经验和个体差异,近期作业完成情况等,预测学习困难和思维障碍,估计师生互动问题生成,分析把握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切入点,以争取教学主动,顺利有效迁移教学。

(三)吸收借鉴

翻阅同课内容的本人或他人曾用教案、优秀教案、集体备课精品教案及其课件、教后反思或训练材料、背景与拓展性材料,进行分析琢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或请教骨干、名家,或与同组教师对话研讨,丰富素材,吸收精华。

(四)精心设计

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对教学资源、教法、学情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循着知识发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像艺术创作那样用心精当设定教学目标,精心构思高效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及其方法。如哪些知识需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建构,哪些任务应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认识肤浅、理解偏差的地方如何引导点拨,交流探究的共鸣处、分歧处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对话,激发创新火花等等都需认真设置。其中也要注意细节设计,就“关注学生差异,面向全体”这一点而言,在设计目标、提问、练习、导学提纲和探究活动时,都要考虑如何兼顾学生的层次性,预计合作探究的参与面,预见目标的达成性,把握启发点拨的深浅度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五)梳理成案

将教学设计加以综合归纳和有序、明晰化梳理,即可形成教案。如果教师对所教课程、内容非常熟悉,教案经逐年反思修订,渐已精优,可只写简单的教案,或只写新的教学处理方法和体会,反之,应写详案。教案的出炉,教师应有像设计师创作完成一件精美艺术作品一样的成就感,和完成一天工作的轻松感和一份幸福感。

要提高教案设计研究含量,集体(合作)备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尤其适合平行班较多的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备课,具体方法是:备课组成员先自主备课,拿出初备(自主一备)的手写草案,再集合大家人人说课: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研讨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环节及其设定依据和意图。各成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长再吸纳各方意见做出综合判断与评价,提出取舍增减与改进完善的意见,形成共案(集体二备),上传平台或打印分发于各位教师。备课组成员在拿到共案之后,再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特点和个人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复备(自主三备)。如某英语老师擅长简笔画,上课常有用简笔画表现课文与练习情境内容的习惯,故集体二备之后常又根据个人所长进行二度设计。每节课的课前若都能经过这样磨、研和“煮”, 教案的教研含量将自然很高,低质低效教案将大大减少或不复存在。

二、备课应包括对所预设教学活动的深思默想

再好的教学设计,若不能得心应手地施教,则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案完成后,还应对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及其细节、方法在脑海中想象教学场景加以回顾琢磨和深思熟虑,以期在课堂上驾驭自如、融会贯通。

其中就“语言运用”而言,讲授语言、导入语言、提问语言、启发性语言、过渡语言、评价语言、归纳总结语言和体态语言、板书语言、图表语言等等如何运用,都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接受性进行静思默想、推敲斟酌与组织、演练,使其准确、简洁、清晰、生动、有趣、流畅,有启发性、感染力,语速适中,语气适当,无废话,不拖泥带水。这一点对新教师、年轻教师尤为重要。语言运用的首要方式是讲授,怎样“讲”能使教学循序渐进?使疑难点化正中学生心坎,使知识生成水到渠成。“导”也往往离不开语言运用,怎样引出恰当的问题,既能切中要害、实质,有思考价值、思考空间和思维背景,又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得上”,以至不过于困难、复杂等等,都需要深思熟虑。还比如课堂学习活动收放自如的有序组织、驾驭和调控等等,也应静思默想。若是新教师应先模拟试讲历练,或先观看同课例视频或听同课例的教师的课后再上课。

另外,备课应重视教学资源的优选准备。包括教学设备、媒体、课件、教具学具、实验及其仪器、材料的选择、准备或试播、预做,打印学案,或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请教骨干、名师和同组有经验的教师,与同行对话、研讨,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综合吸收内化,形成个人教学思想、思路和特色。也包括教师的上课心理准备和情绪调整。

三、备课也是常备常新的优化过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说,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备课中,无论是自主备课还是集体备课,无论是课时备课还是职业生活中的“大备课”,都会在不断地反思研究与学习实践中,使教案不断得以优化精彩,使备课和教学能力得以逐步提升。名师无时无刻不是在通过读书学习、厚积学养来备课,无时无刻不是在通过思考教材、研究学生、琢磨课堂来备课。平时每一个教学问题的发现,每一个非教育或者是反教育倾向或现象的发生,都是备课或再备课的良好时机。每一次学习提升、实践思考、听课评课感悟,甚至作业批改中的错误统计分析都是在再次备课或是备课的宝贵资源。当教师观察感受到自己的输出信息与学生的信息接受反应不对称不通畅时,应随即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和节奏;当发现学生概念理解偏差、练习出错时,教师及时设法指导矫正,是为课中动态备课;每次上课后,对得意之处总结经验,在失误之处反思教训,是在为上好后续课(尤其平行另一班课)课后备课;平日实践中,对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验证、总结,发现规律再运用,这又是在“大备课”。

四、创建备课研究的良好环境

(一)培养教师自觉静心备课的 习惯

自觉性、责任心和静心、潜心是备好课的重要前提。因此,要耐心诱导教师清醒认识备课的重要性,坚守职业理想,保持备课自觉和定力,养成踏实认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备课意识和习惯。即便是忙于寄宿制学生管理的班主任或是包班、跨年级多学科备课的教师,都应该设法尽责尽力备好课,哪怕是借鉴、简化优秀教案,改进曾用教案或是以书备、夹页备、心备等形式的备课。都要端正备课态度,克制、荡涤浮躁情绪,增强免疫力,远离尘嚣,在普通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耐住备课寂寞,沉静备课心灵,保持独立思考与理性思维,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深入备课过程,研究教学设计中的复杂及细节问题,并从中感受体验备课研究工作的职业幸福。

(二)革新备课督察评价制度

备课更多是一项隐性且需责任心和多种能力投入的综合性研课工作,因此,必须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注重考查研课的真实质效和跟进满足学生课堂效益诉求的备课评价监控机制,设法创新备课检查评价的思路、方法、工具和手段。目前,可在保留原来有意义评价成分:备课时数、教学目标、流程、课件设计等基础上,重点通过说、听、评、议、改课的活动,同课异构、磨课活动和备课抽检等方式,延伸检评以往薄弱环节——备课真实状况、水平,引导教师将备课重点和有限时间、精力导向研课过程。其中的备课抽检应: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不同课型教案进行抽样查阅分析,发现、记载典型问题,再跟踪听课,反观对应备课情况;或先随机听课,再回查教案,同时最好能听取被查教案教师说课和课后自评反思,并与其对话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备课实际情况特别是亲历教学设计的研究情况做出综合判断,得出评价结论和意见,并通过一对一或校内、组内会议在每次抽查后作出正式反馈通报,倒逼低效课教师改进备课。对于教学教研水平高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可实行教案免检制,或允许以零教案上课。从而通过制度导引,逐步培植备课研究之风,弘扬备课务实正气。

(三)统筹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创新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管理,科学统筹规划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师生的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和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非越多越好,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和形式主义折腾及其时风影响,切实减轻教师额外过重负担,并补充人力不足,让每位教师在宁静从容的环境中和适当的工作量内备实课、上好课。同时也要引导教师拓宽“教育”概念的视野,不可就教学抓教学,应将教学之外的安全、卫生、艺体活动、学生管教等都纳入教育范畴,设法协调处理好目前各校普遍存在的带班、教学与其他事务性工作之间的矛盾,明确主次关系,切忌本末倒置。指导教师合理计划利用在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将有限时间全身心投放于钻研教材、备课设计和教育学生上。

正本清源,回归备课本质,备课乃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最“接地气”的一项研课工作,它重在教学设计研究和教学能力历练,这是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施教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途径。

猜你喜欢
教案语言设计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语言是刀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有我语言